编
者
按
/01/
主权幻像:通过汉娜·阿伦特理解民粹主义人群
Illusions of Sovereignty: Understanding Populist Crowds with Hannah Arendt
Lars Rensmann
本文重构了汉娜·阿伦特关于当前威权-民粹主义人群的理论论点,这类人可以理解为二十一世纪有组织的暴民。他们来自各个阶层,源于社会和政治权利的剥夺,在阿伦特的理解中,他们是叛逆的虚无主义者,错误地认为自己代表了全体人民,同时他们排斥任何不认同他们的部落民族主义和领袖崇拜的公民。阿伦特不仅揭示了这些人群形成的条件,还帮助阐明了是什么驱使民粹主义人群对他们和他们的领袖声称体现的毫不妥协的“主权意志”抱有幻像。这种虚幻信念受益于当代广泛存在的趋势,这些趋势模糊了事实、观点、真理和谎言之间的界限。在事实真理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公共环境中,有组织的谎言很容易填补因政治现代性危机而产生的政治真空。通过解读相关的理论路径,本文认为阿伦特式的框架可以为当今威权民粹主义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02/
霍布斯式的群众/人群问题
The Hobbesian Crowd Problem
Luc Foisneau
这篇文章中,我试图探讨霍布斯式的群众/人群问题的本质,这一问题依赖于“群众”和“人民”之间的联系或无联系的性质。当某个人群被视为“被统治的人群”(subjected crowd)时,它不过是人民的另一面,而人民本身是主权者的另一个名称。当人群被看作是某一群体的集合时,其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成员的意图及其参与者的数量,还取决于是否获得主权者的授权。在其关于联合体(或“系统主体”system subjects)的复杂理论框架内,霍布斯的人群理论是分析当今所谓“民粹主义”(即部分公民声称代表整个政治共同体的主张)的有力工具。
/03/
卡尔·施密特论现代性中人民的转变
Carl Schmitt on the Transformations of the People in Modernity
Montserrat Herrero
本文认为,卡尔·施密特通过对西耶斯提出的制宪权这一古老理论的重新阐释,揭示了政治现代性无论采用民主还是独裁程序的手段,都不可避免地成为威权民粹主义。这并不是说施密特的理论是威权民粹主义,而是说自法国大革命以来的现代政治别无其他可能。施密特在《独裁》(1921年)、《议会民主制的危机》(1923年)、《公民投票与公民倡议》(1927年)、《宪法理论》(1928年)和《国家、运动、人民》(1933年)等著作中对政治现代性中“人民”这一概念的分析,精准地阐释了现代性的民粹主义特征。对21世纪的经历者所感受到的现象,施密特早已以某种神谕般的方式加以理论化。由于其深刻的洞察力,施密特仍然值得阅读。
/04/
赫尔德论民族自决
Herder on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Peoples
Eva Piirimäe
最近有研究认为赫尔德支持文化自决而非民族自决。虽然赫尔德并不主张所有民族都应成为国家,但使用“文化”一词作为其自决概念的定义要素,有可能给人造成政治自决并非其一部分的错误印象。本文聚焦于赫尔德对现代欧洲“国家机器”中人民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讨论以及他对法国大革命的评论,说明赫尔德鼓励被征服民族和占支配地位的民族进行民族的“自我构建”,从而推动民族自决概念的兴起。赫尔德反对直接的人民统治,将其视为“自由的幻影”,他设想现代自决是在公众对人道原则不断演化的理解的指导下的持续过程,在印刷媒体和代议制机构上进行自由的公众审议,探讨对政治共同体体制进行改革的可能性。
/05/
斯宾诺莎政治哲学中的群众、人民与哲学家
The Crowd, the People, and the Philosopher in Spinoza's Political Philosophy
Carlo Altini
本文分析了斯宾诺莎思想中哲学家、人民和群众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区分基于斯宾诺莎的知识论、激情论和自然权利论,并在他的政治哲学中占据核心地位。斯宾诺莎将这三者与不同的政治体制形式直接联系起来:在民主政治中,完全理性的人(即哲学家)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理论激情,人民能够发展他们对自由的追求,而在神权政治和僭政中,群众的迷信则占主导地位。斯宾诺莎的这些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沉思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的视角,同时也为重新思考早期现代社会和我们当代社会中哲学家与城邦的关系提供了契机。
编译: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