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舆丨古代官僚在昏君当政时的为官策略

文摘   2024-09-18 11:25   泰国  

古代官僚在昏君当政时的为官策略

周舆

中国古代自秦至清的2000多年历史,是传说中的专制主义时代。在专制主义制度下,历代王朝大致都会遇到一个300年大限。但假如出了一个昏君或暴君,这个王朝的崩溃会比往常来得早那么一些,如秦、新莽、西晋、隋、两宋、蒙元,皆属过早崩溃的,而只有两汉、唐、明、清算是寿终正寝。

昏君不是智商就是情商出了问题,或者兼而有之。昏君或者不能亲政,或者是乱政。昏君还能走向暴君,就是他确能亲政,甚至还能独断专行,而且“大招”迭出,遗憾的是,他所出的任何一策都是祸国殃民的,且昏且暴最著名的例子显然是王莽和杨广这两位。

不管昏君是否走向暴君,只要一出现昏君,朝臣该怎么办呢?

显然,中国古代王朝的各级官僚,是古今中外文明史中各个人群里最猴精鸡贼的一群人,只要昏君一旦出现,宫中的太监会在一个时辰里就能判断出来;而朝中大臣会在第一天朝会中就能判断出来;然后不到一个月,全国官场也会得到京中传信:现在的皇上不傻,或,这个皇上是个二百五昏君。

昏君也各有不同,大致分三种。

第一种是智商欠费,如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不要说理政,四六都不懂,绿帽子都戴了无数顶,于是宗室们首先坐不住了,干脆大闹了起来,上演了一场天崩地裂的“八王之乱”,华夏由此陆沉。

昏君的第二种,是智商不算太低,但他只图享乐,自己不愿管事,如秦二世胡亥和东汉末造的桓灵二帝。群臣怎么办?这个容易,大家闷声发大财就是了。

昏君还有第三种,就是智商不太高,也不过低,至少皇权还能抓得住,此外还想做些事,而且是大事,如新朝王莽、隋炀帝杨广和明崇祯朱由检。我们今天要聊的就是这种情况,这时的为官策略是很讲究的。

王莽、杨广和崇祯,都有着迷之自信,于是都是独断专横,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如果别人说对了,他会更加恼羞成怒,一定让对进谏者死无全尸。遇到这种昏君,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僚该怎么为官呢?

1、没事的时候,彻底躺平,不再搞任何政绩工程,静静等待朝局有变。

2、如果有事了,即昏君忽然有了奇思妙想,要大肆折腾,毋庸置疑这一定是祸国殃民的馊主意,各级官僚不但不会提任何反对意见,反而还会对上面明显错误的决策认真执行,甚至加码执行,目的就是要将这种错误逐级放大,造成怨声载道的局面,让皇上自己最终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让他自己去改,或者那就等着民变四起吧。

这种事例即非常多。

新莽时代,王莽的伟大宏图层出不穷,各级官僚都知道那纯属胡说八道,但无一人进谏,而是认真贯彻执行,将问题逐级放大,最终造成大乱之世的到来。

隋炀帝杨广四征高丽,各级官僚明知此举是将国力抛入一个无底洞之中,但无人进谏,而是认真落实,最终致使天下大乱。

宋神宗按理说不能算是昏君,但他和王安石的变法其实是难以落地的,别的不说,首先需要各级官僚都胸怀一颗雷锋般爱民如子的心,但遗憾的是,地方官僚不可能有这样的好心,于是各项变法措施在实践中都变了形走了样,好好的青苗法本意是纾困,但最终变成了强行摊派式的掠夺,而且北宋官场也走向了大分裂,于是后人认为北宋之亡实肇始于此。

崇祯自然也是个昏君,主要是认知太低,格局太小,常常揽功诿过,滥杀大臣,于是从上到下谁还替他卖命?本来流寇几次被打崩,但由于地方官僚出于“养寇自重”的算计,最终还是让闯献屡次起死复生、死灰复燃,直至不能制,进京灭了大明。

任何一个古代王朝只要出了一个昏君,很快就能将这个王朝带入末世。观察古代末世的方法,不是看老百姓如何如何,而是看各级官僚如何如何。如果看到“官”不聊生,他们都撂挑子了,那就说明这个王朝已经进入末世。

而且,王朝末世任谁也都解救不了,大家都只能等待着王朝走进大乱之局,然后在一场大乱之后重启新的轮回。在新轮回的初期,上上下下的日子似乎好过一些罢。

2024918


老周三十二世
凡所有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