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舆丨清廷为何最终选择联日抗俄?

文摘   2024-10-13 12:40   泰国  

清廷为何最终选择联日抗俄?

周舆

随着引入西方近代科技及企业,晚清“综合国力”得以迅猛增长,还起赔款来毫不费力,而且还能在每次军事和外交重挫后轻松发展军备。由于制度、文化、政治上的落后,大清的社会组织力和军事组织力都异常涣散孱弱,对外态势暗弱无力,对外作战大体上都是一触即溃。

但毕竟大清还是有钱,于是有时压不住脾气,免不了跟列强瞪瞪眼、尥尥蹶子,但等来的一定是一顿棍棒,然后是割地赔款。英法到也罢了,做事有礼有节,不好意思拿太多,英美甚至拿了庚子赔款后觉得不落忍,随即往回还(可见在一百多年前西方就已经有些“大爱左”了)。

“欺负”大清最甚,而且乐此不疲的,是俄、日这俩货。

先说沙俄。18561860年的二鸦中,俄国本来啥事都没有,但就是它竟然不费一枪一弹地平白无故地拿走了大清151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其中不乏黑龙江北岸黑土地伊犁河谷万亩良田1900年大清发生庚子之变,俄国趁机大举进兵,占据了整个东北,而且赖在那里不走了。这回他们不是来要钱的,而是想永久占这块地。

日本呢?人家从1868年就向西方全面学习,实现了彻底的转型,而且这事是仅用一代人的时间办成的,这是笔者眼中的“世界近代史上的唯一奇迹”。然后他们立即开始出去扩张,准备先占大清的属国朝鲜,于是在1894年与大清打了一场甲午之战,此后拿走了台湾和巨额赔款。那时日本也想要辽东,但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得逞。

俄国人割的地在外东北和新疆,距离中原比较远,伤的是面子;日本割走的可是台湾,近在眼前,同时还想割走与京畿仅隔着渤海湾的辽东,那可是伤了清廷的面子。于是,两害从权取其轻,清廷1895决定联俄制日。

1896年,李中堂沙俄威逼利诱,与沙俄签署了《中俄密约》,让沙俄得到了在东北修铁路的权益。有了铁路,俄军就能长驱直入,进入东北乃至中国腹地。同时,清政府向沙俄支付巨额贷款,以回馈沙俄的“保护”

至今陆方史学主流对这个条约予以高度好评,他们往往这样说:清政府决定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与俄国的关系,不仅成功地解决了东北问题,还意味着清朝和俄国正式结成了军事同盟关系,此后共同对抗外国势力。这次和平方式的使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展示了中国政府的决心和勇气,以及他们对国家利益的高度尊重。这次成功的外交活动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那就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坚持和平解决问题的原则,而不是采取武力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云云

在中俄友谊的气氛中,1897年沙俄却唆使德国,让其占领山东胶州湾,然后沙俄以防备德国为由,出兵占(顺)(连)。第二年沙俄与清廷正式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将旅大给走了。1899年,沙俄将大连青泥洼改名为达里泥,打算将其打造成国际自由港,专门用来对外贸易。显然,此时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已经把旅大当成自家的地盘了。

清廷和李中堂义无反顾走上亲俄,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家俄罗斯平白无故就跟你好?按理说说,双方有着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清廷想认贼作父,但那只是黄粱一梦,沙俄人家另有所图:不仅想要你大清的钱,还想要你大清的地。

果然,一年之后机会就来了。中国闹起来了义和团,而且闹到了京畿一带。沙俄岂能坐视,连个招呼都没打,悍然出动17万大军,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而且这回赖着不走了。清廷这时才意识到,还是“小鼻子”(日本)好,这个“大鼻子”忒他娘的坏了。

是啊,清廷上下确实没文化,也不看看历史,沙俄的对外交往哪回吃过亏?对外,它不是把人当孙子,就是自己当孙子,从来就没有平等相处的时候。而且,每回在西方吃了亏,就一定要在东来点大动作,一定要从东方找补回来。清朝和沙俄盟”的这年,沙俄不断从盟友身上好处,大清则一点好处都没捞到——也许在大清心里,沙俄只要不来打我大清就已经是天大的好处了,假如我们还能利用沙俄“制日”,那就是双重的好处了。

但沙俄也不傻,人家要的报酬是东北。但东北怎么能出让呢?这是满人的老家,那里还有1000多万的中国人,此外那里距北京太近了,是地道的京畿屏障。但大清怎样才能把东北要回来呢?

现在英国已经太晚了,英国人此时推荐了日本而列强中的后起之秀美国也看好日本。于是,清廷只好去求日本,希望他们能把东北从沙俄手里要回来或夺回来。

当时日本对沙俄吞并整个东北亚的野心无比担心,沙俄占领辽东后已将向下一步侵略目标对准了朝鲜和日本。日本找沙俄谈判,沙俄竟然不给日本面子,话里话外地说:你日本不过是跟大清一样的黄皮肤国家,不过刚刚向西方学习了30多年,虽然能打败大清,但怎么能跟我们世界第一帝国沙俄相提并论?你说我们退出东北我们就退?以后我们大俄在世界上还咋混?

日本人向来不玩嘴炮,不服咱就干。明治天皇问首相伊藤博文:咱们和沙俄打,有几分胜算?伊藤博文告诉明治:最多三成,不能再多了。

为了增强综合实力,日本先后向英国美国借钱,临阵磨枪提升军力。190426日,失去了耐性的日本向沙俄递交了《绝交书》。28日,日本出兵袭击沙俄海军舰队的旅顺口基地,日俄战争由此爆发。

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日本终于将俄军赶出了中国东北,然后痛快地撤了兵,把东北完璧归赵地还给了中国。

由于大清暗弱,尽管这场战争的陆战是中国土地上打的,但清廷却宣布中立”,理由是日俄均系“友邦”,我们谁也不帮,谁也不反对。但三省疆土,无论两国胜败如何,战后应归还中国,两国均不得侵占。

清廷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缩头外交策略,也是无奈之举。一方面他们想要收复失地,另一方面又惧怕沙俄的力量。关键自知军队打不了仗,如果真的有实力和自信,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与狼子野心的沙俄结盟的。

当然,在这场战争中,无论是清廷,还是中国东北的老百姓,都在暗地里帮助日本人。北洋军透露了一些情报给日本,为日本袭扰俄军的特别任务班提供一些物资帮助。袁世凯还给日军拨出了一些清兵,为日军做间谍。后来赫赫有名的吴佩孚,就在日俄战争中给日军当过军事间谍。后来的东北王张作霖也为日军提供了协助和服务。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派遣的军事间谍土井少佐,在日记中记录了张作霖被日本谍报机关招募的过程:“19052月上旬。中町翻译带来一个身材矮小、风采不扬的中国人……名叫张作霖。他对日本军抱有非常的好感,今后愿意为日本军队效力。他又允诺将中町隐藏在他的家里”。

中国的革命浪潮其实也在1905年兴起,因为沙俄太欺负人了,而朝廷也太懦弱了。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90%开始同情孙中山,并成为革命者,他们还组织了“拒俄义勇队”,想要回东北参战,协助日军打俄军。

当然,关于东北的故事还没完。

19281229日,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东北在名义上归顺了南京政府;

1929710张学良武力接管中东铁路,驱逐苏联管理人员,挑起中东路事件。

1930918日,张学良宣布拥护中央,进兵华北;

一年后的同一天,“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占领东北全境;

193231,溥仪在日本的扶植下建立伪满洲国;

1939511日至916日,日本代表的满洲国与苏联的代表的蒙古国进行了诺门坎战役,最终日军意识到苏军在装备上的强大(苏军在指挥和单兵作战能力则不强),由此打消了西进战略,转而制定以美国为目标的南下战略。

194589日,苏军进攻中国东北关东军,此后中国未来的命运被锁定。

20241013


老周三十二世
凡所有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