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舆丨中国历史的三次转折,竟然是这些?
文摘
2024-10-10 10:24
泰国
荆轲受燕太子丹派遣,携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事败被杀。仅仅6年后,秦兼并天下。荆轲刺秦王,这是古代自由社会对即将形成的专制大一统的一次绝望反击。此时,各国已经无法动员起统一而有力的军事行动,而不得不诉诸于一次侠客的义举。假如嬴政真的被刺身亡,历史真的很有可能发生彻底转机,因为秦国王室未必再会出现一个像秦始皇那样的人物。参照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一国之兴衰往往寄于一身。遗憾的是,荆轲未能达成使命,秦制主宰了中国两千年。秦制葬送了“国际”格局”,开始打造一个帝国式的“天下”,“民族”共同体固然由此扩大,但对于社会发展的内在自由与活力的伤害却是致命的。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金朝两路大军再次攻至宋都汴京(今开封)城下。宋廷不战而降,宋钦宗被迫出城议和,被金人拘禁。金军索要天价的金银财富,不足则以全城女性包括皇妃公主抵价。金人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北宋灭亡。随后金人押解徽钦二帝、皇后、妃嫔、公主等数千人北返,沿途又网罗10万民众,包括教坊乐工、技艺工匠及普通农民。史称“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耻”、“靖康之难”或“靖康之祸”。农业文明在北宋发展到了顶峰,靖康之难则标志着专制大一统下的农业文明是如此的脆弱,诺大的国力竟然无法组织一次有效的抵抗,经常瞬间轰然脆断。显然,农业文明在对内控制方面可以玩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但在对外方面是非常失败的,有时是一触即溃的。根据美、英、苏三国领导人签署的雅尔塔协定,苏联需在欧战结束后的三个月内对东北日军发起攻击。8月6日,美国以原子弹炸日本广岛,日本天皇欲降。斯大林抢先一步,于1945年8月8日发表对日作战宣言,8月9日苏军从东、西、北三面进入中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至8月末,苏军粉碎了日本关东军主力,毙伤俘虏日军68万人。正史称:“对八路军、新四军挺进东北的行动,只要不影响苏联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所承担的义务,苏联红军也给予非公开的支持,并向他们移交部分缴获的日军武器。同时,苏联红军还多次阻止国民党军队经海路登陆大连、葫芦岛和营口。苏联红军采取的这些措施,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争取时间先机进入东北,起了积极的作用。” (见《中国共产党历史系列辞典》,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出版。)苏军进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对中国历史的走向影响巨大。自此中国人民终于有了十足的条件可以走上先进的社会主义道路,至今受惠无穷,中俄友谊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