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群体
文|房子
长椅上,睡着了,梦到母亲的样子。我老得不成样子,转过身,给身边的影子说:我死之后,你在那里哭一下,那里阳光正好。我在文字的艺术里活着,不论有多少翻新的形式,它们一旦出来,都是灵魂忧伤的歌声。
遇到很多个自己,生活把每一个自己,从岔路口领走。肉体留在原地,滋生新的意念。那些往事情节,在天空之上,借助月亮的清辉,借助飞翔的音符,把那一个个的我带到神安息的地方。而现在,面对回忆,留住这些感觉。是的,它们一经诞生,存在也正好体验着人和事物分离的困境。
我小心地把自己抄写在纸上,看着多年之前的出走。每一次,记忆生产的过程,时间的道路上,石头铺成的阶梯,蜿蜒而上。微微疲劳的肉体,却是另一种快乐。那时候,我发现身边,每一个时刻的殷实欢乐。现在,我要说的,通过回忆,站在记忆之后,我以群体的自己看那时的我,我与转换空间的地点紧密相随。
一个艺术的人,更容易看到群体中的自我。大概也像《入殓师》电影中的男子,学了四个月大提琴,乐队被解散,他悲戚地坐着一张椅子上,想他热爱艺术,紧紧抱着梦想。世界的变化把他的梦弄丢了。他消瘦的面孔,迷离而纯粹,暗淡之中,有一束光芒照在脸上。他发现自己被热爱艺术挟持着走到绝路,天空突然打开一个缺口,他的目光和身体轻飘而松弛下来。于是,面对生存,他跟着一个老人为死者化妆入殓。而之后,一脉相成的对生命内容的热爱和领会,成全了他的另一条人生道路。
这是否是一个错误呢?无论如何,这看上去都是一个形式和内容的错误。错误是上帝说的。某些时刻,仿佛只有借用它的语言,才能表述一种存在的现象。其实,音乐传达的生命体验,在这里让入殓师,更具体地看到死者,尊重死者,让每一个活着的人看到自己的身后,想象到那一天,自己的存在景象。
每一个人都是许多自我的群体,许多个“我”被迫分离在行走的道路上。仿佛我安静地看着,风打落树上的果子,看着一个个等待果子成熟的人目光。他们痛楚地,捂住自己的风衣,从小巷的出口,或者夜晚台阶上走到夜凉如水的站台上,和一个离别的朋友或者亲人挥手告别。人生到底有多少次地告别呢?旧我之上的新我,彼此之间的渊源和关系,谁能说的清楚呢。如果说新旧之间是一种对立和错误,那么,就像有人说的“人生本来就是错误的。”很多时候,时间是这么地快,一下子把人们带离的“写下就可以永恒的瞬间。”
入殓师记得父亲和一个女子突然消失的下午,之后,他再也没有见到过他。那时候,他已经不爱说话了。一个父亲怎么可以随便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呢?有人告诉他:“他(父亲)不爱说话,什么都不提。”他的父亲死在了异乡。他看着父亲的脸,那一瞬间,他觉得多么可耻。
他自语:父亲的脸长成了这样,他都不认识了。这究竟算什么呢?这就算他的人生吗?他的人生只是造物主的一个影子而已。作为入殓师,他开始为父亲整理仪容。他用力掰开父亲握紧的僵硬的手指,那枚圆圆的鹅卵石从父亲手里脱落掉地上。他想起来,那是父亲离开他之前,他送给父亲的礼物。那时候,他十几岁。这个永生的细节消解了他对父亲的怨恨。他看到,原来在父亲的世界里,他从来就是最核心存在着的。
入殓师曾和他美丽的妻子讲述一个传说:人类没有语言的时候,相爱的男女之间,彼此在各自的远方,就相互传递交换一块石头。如果那快石头是圆形的,滑溜溜的,就代表着心情平稳,石头凹凸不平的话,就代表磨难和忧伤……
我想,入殓师在一条暗淡而内心充满热爱生命的道路上走远了。像许多人,在自己的桥边,隔着远远的空间看他经历的人世。而我想起来的夜空里,一个盲人吹响的萧声,音符飘荡过来,和我越来越近。万物那么静谧,不断暗淡下来的空间,灯光从这个城市里一点点的明亮起来。那一刻,所有周围的举动那么美丽。
入殓师,终于把作为可耻的父亲的生命,转化为内心血肉相连的感动和怀念。他和父亲的生命在有形的现实里,因为隔膜和幽怨,消失在时间的站点上。就在此刻,我听到有人说:“男人一个人的时候是会哭的。他总是不想让自己看到自我分离时的样子。不知道那个时候,他所怀念的人会不会哭,如果不会,多么好。他总是这样去想。他想不会哭,这样相信着,那是他内心长久期盼的事情。
那些话语还响在我的耳边:每个人都会死,不要怕它。死可能只是一道门,超越了困厄,走向下一个行程。而有一个上帝的声音温柔地告戒我们:路上小心,在未来的道路上,总会再见的,那里有来生。如果真的死去,我一定会这样相信它。当我这样说,我也知道人有多么地不情愿走到这个地点。活在自己心里,许多的情景就让它静美地飞翔。
人是会背叛一些事情的,如果用背叛这个词语,则也说明一个群体里的自我,独立存在也尖锐冲突。一个人的全部世界,所有的不幸都源于经历在内心产生的背离。正如所有的幸福,在分叉的花枝上,暗伤是绝美的。幸好,这样安静的时刻,看到作为一个群体存在的背叛,把一个人追赶到,夜空的安寂之上。俯视人间大地,可以看到,未来正把自己领走。
2010—7—31
往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