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归一,春风下沙
文|高骏森
一
我是湖北人,在杭州生活了九年半。记得双脚第一次踏上杭州的土地,时间是2015年3月2日下午2点左右,地点是金沙湖地铁站D出入口。那天的天气春和景明,阳光灿烂。天空蓝蓝的,上面飘着几朵白云,气温约十八摄氏度。
出站后,微风吹在身上,我呼吸到了杭州的第一口空气,一股凉凉的樱花香甜味道,这使坐了一整夜加大半个白天绿皮火车的我,疲惫不堪的身体与精神顿时消散了大半。
金沙湖地铁站D出入口处长了一颗小小的草,叶茎叶片儿都嫩嫩绿绿的,微风抖动着它的身体,微笑的样子像极了一朵美丽的小花。我蹲下身子,用手掌轻轻地抚摸它,同它亲切问好。——这颗小草是我初到杭州接见我的第一位朋友。
我站在这颗小草的脚下环顾四周,除了不太多的高层楼房外,最震撼的是眼前一纵一横两条宽阔干净的柏油马路上没有几辆汽车在奔跑。人行道上以及四周也没有看见几个行人,金沙湖的湖也没有看见,看见最多的是绿色植物和一些空旷的土地,还有一些建筑工地。阳光裹挟着春风,温暖柔和地覆盖在它们的身上,宁静的、美丽的像一幅画,像一首诗。
这就是我亲眼目睹,最初见到杭州的真实样子,和我无数次想像里的江南水乡,天堂杭州完全不是一个样。但我的眼神与内心里没有生出来一丝一毫的失落与失望,生出来的是情不自禁的激动与说不出来的无限喜欢。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诗:“要知道一个地方的前世和今生,还有来世/必须在这里扎下根来,结婚生子”。
“我热爱这个地方,我一定要留下来,做脚下的这颗小草,争取扎下根,让他枝繁叶茂,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我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这样说。
二
来接我的是一位比我年长三岁,2014年10月10日在新浪博客里认识的一位兄长,他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从事年鉴编纂工作。我俩相识源于我在新浪博客里刚写的一首诗触动了他的内心。那时的我在广州,失业好几个月,身边没有亲朋,身上也没有钱,住在白云区一个城中村之前同事的租房里,环境与条件都极其恶劣。那些日子,我的精神崩溃到了边缘,怎么努力也走不出泥沼。就在这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刻,柳暗花明了——遇见了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的这位兄长。他简单地同我沟通,了解了我的现状后,以买我的诗集为借口,给我汇了一笔数目不菲的钱,并对我说,他们单位一直紧缺史志编纂人员,他说看了我博客里的许多文章,认为我是最佳人选。他让我写一份个人简历,再挑选几篇自己最满意的原创作品一起发给他,他拿去向领导推荐我。
遗憾的是,领导没有同意他的推荐,理由是我的学历不够。但他没有放弃对我的关爱,从认识到这次见面的四个多月时间里,他几乎每天都给我发微信或是QQ留言、打电话,鼓励我、安慰我,叫我一定要振作起来。他说天无绝人之路,他说接下去你的状况无论再怎么糟糕,也比之前会好一些,因为现在的你有了一个在杭州的哥哥,他每时每刻都在为你牵肠挂肚,他每时每刻都在为你分担忧和愁。
我是2015年3月1日晚上6点25分在广州火车站坐上从广州开往宁波的普通列车,头一天晚上的6点25分是我公历32岁生日,我一个人坐在出租屋里写了一首《离别赋》的诗,算是写给岭南的辞别信——我在岭南漂泊了整整十三年。
见到这位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在我的生命里早已经胜过所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的第一时间,我险些控制不住情绪,扑倒在他的怀里痛哭起来。他个头不高,瘦瘦的身躯,穿着普通,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我俩见面后,他真的像兄长一样地望着我,慈祥地微笑。
他用手指指向斜对面一幢矮的建筑物对我说,那就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办公大楼,他说这片土地的名字叫下沙,这片区域叫下沙街道。
三
哥哥在单位里是雇员,籍贯是江西省,2015年的他在杭州还没有买房,户籍也没有迁到杭州,住的房子是租的,空间不大,父亲和两个还未上学的女儿也在这边同他住一起。我的工作因没有落实下来,哥哥同我讲明缘由后,把我带到了余杭区乔司镇(现在隶属临平区)一个叫五星村的村子里,在一家很小的五金厂见了他的一位同学,然后在附近找了一家宾馆,帮我付了一个月的租金,又给了我一笔生活费。他说这边是农村,各方面都比下沙要便宜,又有熟人帮助照看我,他比较放心。他叫我暂时住在这边,在网上投简历找工作,多出去走动,熟悉杭州的环境。他叫我不要担心住宿和吃饭问题,生活费没有了告诉他,他打钱给我,一个月到了工作没有落实也不用担心,他会续租租金。他说,“茫茫人海,终生寻找,一息尚存,就别说找不到”。他说,“希望还在,明天会好”。他嘱咐了又嘱咐,叫我必须要有信心,千万不能悲观。
五星村尽管是一个村,但环境很不错,可我不喜欢它,它在我的眼睛里,同岭南的许多城中村里的老旧工业园区没有区别,不同的是,楼房与楼房之间的间隙没有广东那边那么的密集,周边还有不少的农田与菜地,增加了一些乡野气息,但我不喜欢它。站在这片同样属于杭州的土地上,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刚刚见到的下沙,尽管那边人烟稀少,但空气明亮,道路宽阔,绿化清新,给我的第一感觉,它是一座诗意桃源的城,使人心旷神怡。
第二日起床后,我乘坐公交车去了西湖风景区。——所有第一次来杭州的外地人,无论他在杭州是暂停还是久留,无论他是带着什么样儿的心情和什么样儿的目的来的杭州,都会在抵达杭州后第一时间去一趟西湖,才会心甘。
我到底是一见钟情的人,还是爱屋及乌的人,至今我也说不清楚。那天的杭州气温降了好几摄氏度,吹北风,天空有些阴沉,我第一眼见到真实的西湖后,表情没有表现出有多么的亢奋,我自言自语:西湖原来是一个很大的水域呀,并不是我印象里的小桥流水人家,它湖面的宽阔有些像广州市番禺区的南海。
我去到西湖附近的街市逛了一圈,我回答我自己:没有任何理由,于杭州这座城,我最爱下沙。
四
我在五星村呆了一个多月,工作一直没有落实下来。尽管哥哥嘱咐过我,叫我不要悲观,但面对眼前的现实,我没有办法做到不从心急如焚转变成万念俱灰。在被迫无奈的那段日子里,我进了附近的私人小作坊制衣厂做了一个月的杂工,哥哥帮我租的宾馆还未到期,我就搬去了工厂宿舍,辞职的前两天我回到宾馆的附近租了一间农民房。
“五一”劳动节那天上午,哥哥带着他的两个女儿过来看我,见到了我租的极其简陋的农民房后,他的眼泪“哗”地流了出来,硬要我找房东退租。在我的一再坚持下,他勉强同意让我住完租房合同上的三个月。
那天的天气不错,哥哥带我去游完了西湖,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我的心情很不好,心思完全不在欣赏西湖的美景上,因此,再次见到西湖,仍然没有提起我对它有多么大的热爱。
“五一”假期结束后,在我和哥哥的共同努力下,我终于找到了来杭州后的第一份工作,在下沙六号大街高科技孵化器大楼一家微商企业里做编辑。面试成功出来后,我把消息告诉哥哥,哥哥比我还要高兴。
那天我一个人在下沙游逛了大半天,发现这边的道路每一条都很宽阔整洁,楼宇是那么的新,绿化是那么的美,风是那么的干净清甜,城市是那么的秀丽文雅,还有一座美丽的大学城,骨子里本来就充满诗意的我,太喜欢这个地方了。我再次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要努力,想办法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来。
五
我在高科技孵化器里只工作了九天。原因是,直到今天,我也没有搞明白那家企业到底是一家什么企业,企业的名字有好几个,到底哪一个是常用的,我不知道,只知道这家企业是做微商的,但产品是什么,放在什么地方,我统统都不知道。
工作的九天里,我同一位副总共用一间办公室。人事部给我安排的任务是写稿,给我配置的办公硬件一共有三样:一张办公桌、一把办公椅,一台刚购买回来的电脑。软件是接了网线,除此外,再没有其他。
我不明白我要写什么主题,用什么体裁写。我问人事部和我同办公室的那位副总,他们说的都含糊其辞,我要求他们给我找一些和公司有关的资料,比如企业文化、员工手册、产品说明书,以及之前做我这份工作的同事写过的作品等等,我学习一下和参考一下,可他们什么都没有给我。
上班的头三天,因无事可做和不知道该如何做,也找不到同事咨询和探讨,又担心怕被公司辞退,我心里的压力极其大。
入职后,因单位离哥哥的住处很近,加上那几天他的父亲回了江西老家,他便叫我住在他父亲的房间里。哥哥对我是真好啊,我早晨上班的时间比他晚半个小时,晚上下班也比他晚半个小时。那几天里,他每天早晨起床后都给我做好了早餐才出门去单位,晚上下班后,他又做好了饭菜等我回来一起吃。哥哥不太会做饭,又是一个很节省的人,但我和他一起生活的那几天,每天晚餐,桌上总是有一盘好菜,他把这盘好菜放在我的面前,不允许她的两个女儿多吃,他使劲地给我夹菜。米饭也是一样,有好几次,他同两个女儿都吃着隔夜的剩饭,留给我的是刚煮的。
哥哥那时住在裕园公寓,公寓附近有一个小公园叫下沙怡乐园,又名下沙爱情主题公园。每天晚饭后,哥哥带着我去公园散步。第一次见到那个小公园,我像遇见了梦中情人一样,里面的植物、沟渠、小桥,太有《诗经》的味道。公园的东门有一块石头,果然,上面书写着八个朱红大字:“执子之手,爱在下沙”。我的心如一波钱塘潮水,澎湃起伏,但面相上始终保持着宁静与温暖。
天堂杭州,最美西湖。为什么我初遇杭州后爱上的是下沙,还得了相思呢?因为,这片土地上有我最亲最爱的人,他让我漂泊了二十多年的脚步和疲惫麻木的心灵,至此有了归家的踏实和温宁。
六
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在这家企业里顺利地开展工作。我把我的痛苦告诉了哥哥,哥哥也很着急。休息时,他去过我的单位,但也没有搞明白这家企业到底是干什么的。
工作的九天里,我终于在副总明确给出的两个主题后写出来了三篇文章,都是关于旅游方面的,稿子修改多次后,录用了两篇,但最终,我还是被辞退了,那位副总说,我根本就不会写文章。
我被辞退后,心里并没有过多的难受,也没有反省和检讨自己,直到今天,于那家企业,我都不承认是我不能胜任工作,而是公司的领导们还没有真正搞清楚,他们开公司的目的是什么。
我被辞退后,仍住在余杭区乔司镇五星村,面对这次失业,我没有像“五一”前那么的绝望,很快,就又找到了新工作,是一家微型园林公司,职务是人事经理(人事工作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有经验的),工作地点仍在下沙,毗邻高科技孵化器。只是,我在这家企业里也没有干多久,勉强三个月。辞职理由是工作内容不匹配岗位职责,工作时间也不规律,薪资福利也很不满意。但在这三个月里,因为时常跟着老板外出跑业务,对下沙乃至杭州,甚至毗邻下沙的海宁市地理位置和环境,以及驻地的企业有了一些些的了解。
下沙的行政面积不大,路面都很宽阔,车辆、行人都不多,绿化极其优美,卫生极其干净,空气极其明亮,几乎听不见噪音。下沙的企业大多是医疗,大中型外企居多,工厂的面积都很大,无论是车间、办公场所、还是外面的绿化,布设得都很高级,很温暖,员工食堂的伙食也很丰富,价格都很便宜,同余杭区乔司镇五星村的企业,以及广东省几所城市里我进过的工厂都有着天壤之别。
同园林老板跑下沙企业的那些日子里,我得知下沙毗邻钱塘江,因此,理解了一些道路为什么要以“涛”“江”“浪”“潮”等命名,比如:听涛路、之江路、博浪街、启潮路等,但不理解的是,还有一些路喜欢以“围”“垦”“沙”等命名,比如:“围垦街”“金沙大道等,更不能理解的是,还有以数字命名的路,而且非常多,比如:“一号大街二号路口”“五号大街四号路口”“四号大街五号路口”“六号大街十九号路口”等。我对数字和方位都不敏感,因此,这些以数字命名的道路,时常在别人问我路或告诉我路时,我不知所云。直到几年后,我如愿地进了钱塘区人民政府从事年鉴编纂工作,了解了下沙这片土地的历史后,才理解了这些路名的含义,它们是下沙这片土地上特有的新旧历史文化符号,写照着过去的钱塘江围垦史,写照着现在的经开区奋斗史。
七
2015年9月14日,我终于找到了一份像样儿的人事工作,并干了整整一年,企业是一家挂靠在浙江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面的装饰工程公司,办公地点仍然在下沙,具体位置在海达南路555号C幢10楼,那幢大楼主要是经开区(现在属于钱塘区)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办公大楼。后来我才知道,下沙街道办事处也在这个地方,在A幢。
那年6月,我从余杭区搬到了下沙,租房在位于海达北路的金湾公寓。房子的位置是哥哥找的,第一次的租金也是他付的,并给我买了一些必须要的生活用具。
哥哥帮我把房子租在这个地方有好几个原因,其一,这处地方无论是离他的租房位置,还是离他的工作单位都比较近。其二,这处地方位于下沙最北面,是经开区唯一一处还没有大规模开垦的土地,农田居多,但没有一处农民房。住在新建起的高楼北面,从窗口望出去,环境不仅优美,还能化解乡愁。其三,金湾公寓那时刚刚竣工,首次对外出租和招租,租金很便宜。我是首批入驻的租客,我住在2幢四楼朝北方向的416室,精装修,面积约30平方米,里面有一扇偌大的窗,一张双人床,一个书桌,一只衣柜,有厨房,含油烟机,有厕所,含洗漱间,押金1000元,租金每月500元,三个月起租。
那间房是我三十二年生命里住过的最漂亮的房,当我无意间说出这句话后,哥哥又一次流出了眼泪,他说听见我的这句话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说真难以想象我之前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儿的。
这间房也是我踏入社会后至今为止住的时间最久的一间房,一共住了整整六年,直到2021年8月才搬离,搬到了大江东。六年时间里,这间房的租金涨了好几次,从最开始的500元一个月涨到了730元一个月,又涨到950元一个月,再涨到了1150元一个月,到我退租时,涨到了1350元一个月。我之所以一直不换地方,原因有两个,其一,我不舍得离开下沙,六年时间里,下沙每天都在变化,各行各业都在高质量飞速发展,整个片区的房屋租金上涨幅度都差不多,其二,这间房是哥哥给我租的,有亲情的味道。
在杭九年半的时间,我工作过的单位主要在下沙,最远没有走出江干区(2021年杭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前,江干区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区,代管经开区下面的下沙和白杨2个街道),因各种不可抗拒的因素,2021年之前,我的工作一直没有稳定。我始终记得刚到杭州时迎接我的第一个朋友——金沙湖地铁站D出入口处的那颗小草。只是不知道它是什么时间以什么样儿的方式消失的。我也一直没有忘记我的誓言,要成为那颗小草,在下沙的土地上扎下根,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遗憾的是,我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我不后悔,甚至很欣慰,我在下沙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下来,并加入到了官方团队,在为钱塘区这片土地写正史、立正传。
八
2023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成立30周年,政协杭州市钱塘区委员会文史和教卫体委员会编了一本书,书名叫《蝶变》,副标题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30周年访谈”,内文一共有十九篇文章,分别是十九个参与经开区建设的元老人物对下沙这座城从无到有真实的回忆与平淡的讲述。我有幸得到了这本书,并认真地阅读完了。十九篇访谈,就是下沙前世与今生的完整故事,全书语言句句温和、真诚、朴实,读起来却句句动容,心潮澎拜,眼前总是浮现出句子里当时最完整、最清晰的画面。
从这本书里的十九个元老讲述里,我完整地知道了下沙这座城的来龙去脉,也彻底理解了在我初到下沙时见到的部分难以理解的道路名字的特别涵义。有一个成语叫“沧海桑田”,意思是说大海变成了农田,农田变成了大海,比喻世事变迁巨大。而“沧海桑田”这个成语于下沙,乃至于整个钱塘区,前部分可不是什么比喻,而是人为地还原了成语真相。
在最初的最初,这片土地真的是沧海——钱塘江。新中国成立前,部分酷似陆地的地块是钱塘江改流后留下的滩涂地,是白地一方。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杭州地少人多,人们为了生活,也为了躲避潮水的肆掠,不得不沿钱塘江岸进行围垦,在经历了几次大围垦后,逐渐形成了百余平方千米的围垦地,下沙之名便由此诞生。因为粉砂土和盐碱地的独特性质,这片土地无法种植粮食,只能种植蔬菜水果,直到今天,下沙仍有一处省级永久保护农田——下沙乔司农场,以种植蔬菜和水果为主,吃过下沙乔司农场种植的西瓜的人都知道,非常清甜。杭州“菜篮子”“果篮子”的美誉,就是从下沙诞生出来的。
从“桑田”变成一座城,就是世事变迁——下沙蝶变,是它命运向前发展的必然,是钱塘区向前发展的必然,是杭州市向前发展的必然,是浙江省向前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向前发展的必然,乃至是世界向前发展的必然。——任何一处地方,历史都在不断地滚滚奔涌向前。以人为本,万事万物向前发展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一代又一代,幸福指数不断地提高。
“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这句口号,今天的年轻下沙人和生活、工作在下沙的外地人听起来极其陌生,但30年前,它可是生活在下沙这片土地上的人最熟悉的口号和挂在田间地头最醒目的标语,不亚于我们曾经熟悉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75年前的下沙从一小片滩涂地及大面积的钱塘江,人们通过艰辛地围垦,变成了百余平方千米的土地,只为了有一处永久安宁的居所和有足够的粮食来填饱每天的肚子,至于更高的幸福是什么,从来没有去想过。但历史总是在进步,时代总是在向前发展,伟人的思想也总是在不断地高瞻远瞩。40多年前的中国在珠三角沿海地带首次刮起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所有人都富裕起来的春风,像奥林匹克口号“更快、更高、更强”一样,以迅疾的速度吹遍、吹绿了全中国的边边角角。浙江省是长三角沿海地带,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城市,下沙位于杭州市最东面,是钱塘江入海口最近的地方。——春风又绿江南岸,杭州市要改革,下沙这片区域是时代潮流中重点的重点,必然的必然。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生活得更好。土地是人民给予的,就必须要遵守承诺,还人民一个更好的环境,否则,人民会在年年春风又绿的春天问人民政府,明月何时照我还?
30年弹指,一挥间就过去了,政府早已经兑现了当初的诺言——“我还人民一座城”。只是,生活在下沙这片土地上的年轻人,有几个人知道这片土地最初是由水演变而成的?然后又经过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才从白地一方变成今天的枝繁叶茂?这让我再次想起我初到杭州第一眼见到下沙时想起的那位诗人的诗:“要知道一个地方的前世和今生,还有来世/必须在这里扎下根来,结婚生子”。
我没有在下沙扎下根,但有幸成了为这片土地的前世和今生,还有来世的记录人,这也足够幸福,甚至骄傲。想起我初到下沙时在金沙湖地铁站D出入口张望,始终没有看见哪里有一个湖泊,而在2017年,再次站在金沙湖D出入口处,迎面就是一个美丽的公园,能清晰地看见五个大字——金沙湖公园。走过马路,走进公园不足百步,一个酷似西湖的人工湖泊赫然亮在眼前,向西北角望去,金色的沙滩,几排高大的棕榈树,点缀出一番海南风情,被钱塘人美其名曰“杭州小三亚”。
2015年的春天我刚来下沙,下沙的地标依然是经开区起步时的区口广场,那里是当年下沙通往杭州市区唯一的车路。而如今,下沙的地标已经迁移到了金沙湖公园,通往杭州市区的道路也变成了千万条。下沙,从水到滩,从滩到田,从田到城,行政属地从余杭县到江干区,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到钱塘新区,再到钱塘区,这一步一步的演绎和变迁,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彩蝶,唯独不变的是它的姓名,始终叫下沙,这叫不忘祖辈,不忘初心。
2024年8月 杭州·钱塘
(此文为钱塘区下沙街道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征文,获奖作品。)
往期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