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 ▎漳州市西院湖生态园:从城市“痛点”到发展“亮点”的华丽蜕变

文摘   2024-11-25 20:40   北京  

我不是在劝你订杂志

是想跟你一起打开生活

点击订阅


编者按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与财政部联合公布了2023年度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全国60座城市分获A、B、C三级评价。为此,住房城乡建筑部建筑杂志社精心策划专栏,深入探访海绵城市建设之路,细致剖析各个城市背后的奋斗历程与成就亮点,旨在通过生动案例,为更多城市提供宝贵经验与启示,携手共促海绵城市建设跃上新高度。


西院湖生态园项目原址为地势低洼、水体黑臭、居住环境恶劣的城中村。由于地块紧挨西区污水处理厂,片区整体开发价值低,成为城市发展的“痛点”。2017年开始,漳州市结合片区整体开发,统筹排水防涝、水环境整治、海绵城市建设、棚户区改造工作,将洼地整合建设西院湖生态公园,新增城市公园380亩、水体面积190亩、排涝调蓄空间10.9万立方米,系统提升片区排水防涝韧性的同时,也为群众提供锻炼、休憩的空间,极大提高片区开发价值,将建设“痛点”转变为发展“亮点”。伴随西院湖生态园建设,污水厂“邻避效应”逐渐减弱,周边已新建居住小区5个、学校1座,紧邻污水厂引入的万达商业综合体也将于近期开业,项目建设显著提升周边群众居住的便利性和获得感。

一、项目概况

自2017年以来,漳州市结合地形地势,将地势低洼、污水横流且极易内涝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区域改造为城市滞涝区生态公园,建设西院湖、上美湖、湘桥湖等“五湖”项目,极大提升市区调蓄涝水能力。整合农田林地,在不改变原有用地性质的基础上,建设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生态草沟、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打造荔枝海、香蕉海等“四海”特色海绵型农业生态公园,发挥山体林地滞蓄雨水及涵养水源功能。“五湖四海”项目初步构建起漳州市区海绵生态空间格局。

西院湖生态园项目是漳州市区“五湖四海”建设工程中的典型项目。项目位于市区三大流域之一的三湘江流域,南侧紧邻九龙江西溪江堤。由于受地面高程限制,片区内的涝水极易受到外江顶托,造成排水不畅。根据水力模型评估,三湘江流域改造前内涝防治标准仅能达到3-5年一遇排水防涝标准,与市区30年一遇排水防涝标准差距较大。

图1 西院湖生态园总平面图

西院湖建设前为西院村,地势低洼,逢雨便涝,淹没深度可达1米,村民的生活非常不便。同时,村庄紧邻西区污水处理厂,村内分布有鱼塘、农田和养猪场,黑臭垃圾成堆,村民生活及生产污水任意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村民居住环境十分恶劣。

图2 西院湖生态园整治前

为提升片区排涝安全,消除黑臭水体,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结合片区开发,实施西院湖生态园建设。

二、项目措施

1.调蓄涝水,完善片区蓄排结合体系

西院湖所在排水分区面积为1.7平方公里,汛期遭遇外江洪水顶托时,片区需通过强排措施排水。由于片区汇水量较大,为减小峰值流量下的强排泵站建设规模,在“绿色优先”的原则下,充分利用西院村地势低洼及连片坑塘水体的特点,因形就势,恢复保留现状洼地并改造为具有调蓄功能的滞涝区生态公园,解决洪涝碰头时调蓄空间不足的问题。根据调蓄水位计算,片区可新增调蓄水体面积约190亩,实现新增调蓄容积10.9万立方米,有效保障三湘江片区排涝安全。

图3 西院湖滞涝区公园局部鸟瞰

同时,公园在建设时充分考虑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建设植草沟、透水地面、生态旱溪、雨水花园等海绵措施,将周边市政道路、居住小区及园区内的径流雨水进行导流、调蓄、净化,实现源头雨水减量、污染减排。

图4 西院湖滞涝区公园入口透水铺装广场

图5雨水花园

2.治理污水,改善片区人居环境质量

水体黑臭“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为改善片区水环境质量,在西院湖建设的同时,同步实施西院湖所在片区排水管网梳理完善及排水单元雨污分流达标建设,累计排查雨污水管网117.41公里,完成19个排水单元、240个排水户雨污分流达标建设,消除旱流污水排口68个,改造管网混错接点68处,修复雨污水管网重度缺陷162处,确保污水不入河。
同时,将原康山溪河道拓宽为湖体,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提升水体净化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三湘江引水泵站将九龙江水引入园区湖体进行净化和过滤,以实现“活水保质”的良好效果,进一步保障水体水质达标。

图6 水系实景图

3.回用雨水,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漳州市在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结合“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在西院湖建设雨水回用浇灌系统。滞涝区蓄存的雨水在湖体中净化后,经提升并入公园绿化浇灌系统,替代自来水进行日常浇灌。经计算,西院湖每年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量约1.6万吨。

图7 雨水浇灌系统取水口

4.强化宣传,构建全社会参与氛围

为进一步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构建“全社会参与”的海绵城市建设氛围,在西院湖公园内建设漳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馆,通过视频、图片、实物、互动设施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现常态化宣传。同时,以海绵展示馆为基础,先后8次邀请国内知名海绵专家开展交流培训,将海绵理念植入所有参建人员心中,增加从业人员的技术积累与知识储备,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图8 海绵示范馆开展现场培训

三、建设成效

西院湖生态园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构建完善片区“蓄排结合”的排涝体系,将片区内涝防治标准提升至20年一遇(日降雨量211毫米),有效保障排涝安全。

二是通过实施排水单元雨污分流改造、活水保质等措施,片区内水体水质由原来的黑臭水体提升至地表水准Ⅳ类以上,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三是将原紧邻污水处理厂、居住环境恶劣的片区改造为生态宜居的绿色居住区,带动了周边土地增值,土地收益覆盖片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目前,污水厂“邻避效应”逐渐减弱,周边已新建居住小区5个、学校1座,紧邻污水厂引入的万达商业综合体也将于近期开业,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图9 西院湖调蓄水面

图10 市民到西院湖游玩

四、经验总结

西院湖生态园建设实现了生态建设、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度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建设经验主要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绿色优先,因地制宜。西院湖生态园建设时坚持绿色优先的原则,充分挖潜市区蓝绿空间建设绿色排涝基础设施。同时,因形就势,综合考虑现状洼地、坑塘水体分布及污水处理厂邻避效应,“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制定设计方案,实现综合效益提升。

二是统筹目标,系统治理。西院湖生态园在建设之初,系统分析了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提升、生态休闲空间建设等方面的需求,结合棚户区改造,统筹内涝防治能力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等多个目标,系统解决片区排水问题,在优化节省建设投入的同时,提升片区居住品质及土地开发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 辑:程小红



建筑杂志社
住建部唯一直属期刊出版单位,是住建系统重要舆论阵地。 ■《城乡建设》杂志(半月刊,1956年创刊,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 ■《建筑》杂志(半月刊, 1954年创刊,朱德元帅题写刊名) ■《未来城乡研判》(内刊,不定期出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