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 ▎沈阳市雨霁园:海绵城市理念下的社区公园创新与实践

文摘   2024-11-21 14:48   北京  

我不是在劝你订杂志

是想跟你一起打开生活

点击订阅


编者按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与财政部联合公布了2023年度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全国60座城市分获A、B、C三级评价。为此,住房城乡建筑部建筑杂志社精心策划专栏,深入探访海绵城市建设之路,细致剖析各个城市背后的奋斗历程与成就亮点,旨在通过生动案例,为更多城市提供宝贵经验与启示,携手共促海绵城市建设跃上新高度。


雨霁园项目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南京南街东侧,占地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该区域周边社区人口密集,但公共活动空间匮乏,且小区外围道路积水问题突出。由于管理不到位,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对周边的商业和活力产生了负面影响。为此,沈阳市建设局决定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该区域空间潜力,描绘城市的“金边银边”,将雨霁园打造成一个集“雨水管理”、“低碳循环”、“海绵科普”和“智慧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公园,致力于为周边居民创造宜居、生态、智慧的生活环境,提升区域的综合承载能力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建设前停车难问题 

建设前土地低效利用问题

建设前道路积水问题

建设前商铺问题


公园在设计中充分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建设了一系列科学精细的海绵设施。项目共铺设透水铺装7202平方米,雨水花园689平方米,下沉绿地803平方米,多功能调蓄空间410平方米,调蓄池260立方米,营造了丰富的雨水收集和渗透空间;同时布置了570平方米的旱溪和603平方米的生物滞留带,以及984米的植草沟,以分布式设施进行雨水流引导。此外,项目还设置了49米的地表行泄通道,337平方米的渗透沙坑,4个渗滤树池,以及37米的线性排水沟和,构建出系统化的雨水收集与调蓄网络,为场地提供了多维的水管理基础设施。


混凝土透水铺装路面实景

生物滞留带实景

雨水花园实景

植草沟实景

多功能调蓄空间实景

旱溪实景


为有效解决周边区域的积水问题,公园设计充分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根据场地竖向特征,将整个公园划分为南、北两个排水分区,并与现有市政排水管网系统有机结合。


在南侧排水分区,雨水经植草沟和生物滞留带传输至雨水花园,在多种海绵设施的层层净化后,超量雨水通过溢流口导入末端雨水调蓄池,实现了高效的水流控制和储存。在北侧排水分区,雨水主要通过生物滞留带、多功能调蓄空间等绿色设施完成调蓄与净化,超标雨水则通过溢流口接入市政排水管网,确保排水系统的有序运转。


整个公园的设计以对场地内外雨水径流的合理管控为核心,不仅满足园区内的雨水管理需求,也进一步缓解了场地周边区域的积水问题。具体而言,一方面,园区内各类海绵设施有效蓄存了年径流量的85%,实现了一年中绝大多数雨水不外排的管理目标;另一方面,场地西侧通过在市政道路与公园之间设置的7处地表行泄通道,将南京南街的径流雨水引入园区内,进一步提升了道路雨水管网的排水能力。东侧则利用场地自然高差,将商铺前的径流雨水引入园内生物滞留带,成功缓解了该区域多年来的积水问题。2024年7月25日,沈阳出现73年来最强降水,城区最大值245.8毫米(超过50年一遇),最大小时降水量59.5毫米(接近20年一遇),雨霁园面对其建成后的第一场暴雨表现完美,雨后1小时内周边区域均无积水问题出现!


雨霁园径流组织与海绵设施分布图

强降雨后雨水花园情景

强降雨后植草沟情景

强降雨中行泄通道情景


为缓解周边公共空间匮乏的问题,公园改造项目秉持全龄化设计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公园。通过精心的规划布局,园内既保留了场地的原始自然特征,又充分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使用者需求,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活动空间。公园设计特别关注儿童、老年人和年轻人等多类人群,儿童区域采用天然木材、沙坑和石材等元素,打造出趣味性和互动性十足的游玩场所,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增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老年人活动区域则围绕安全与舒适的理念精心设计,配备了透水性、防滑性的环形步道,可有效降低运动对关节的冲击,还增设了座椅、棋牌桌等设施,为长者提供了便捷的休憩与交流空间。同时,园内还设置了篮球场、乒乓球场等专业运动设施,满足年轻人多样化的运动需求,使其能够尽情享受运动的乐趣。这个全龄化社区公园的落成,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生活空间,更提升了区域的活力与归属感。


老年人跳广场舞实景

年轻人运动实拍

儿童娱乐嬉戏实拍


作为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沈阳始终将海绵知识的科普宣传作为重要任务,而雨霁园就是这一理念的最好实践。园内内提出建设了12种具备“渗、滞、蓄、净、用、排”功能的海绵设施,在提升公园生态的同时,充分发挥了科普教育的作用。为让市民深入了解海绵城市理念,园内设计了完整的海绵科普路径,串联起8大类型的海绵场景,并在每个场景设置展板,详细介绍海绵设施的结构和作用机理。此外,公园内还设置一处智慧化展示屏幕,实时监测海绵设施的运行状态,同步讲解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知识,打造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科普基地。市民在游园中不仅能发挥生态科技的乐趣,更能在休闲中走进“海绵城市”的世界,深入了解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施工中观摩学习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观摩学习

海绵爱好者现场参观学习


公园建成后,通过科学的雨水管理系统,可有效应对了30.9毫米/天的降水,实现了85%的年径流量总体控制率,彻底解决了东侧商铺前的积水问题,同时明显增强了周边市政道路的排水韧性。不仅如此,公园在雨水资源化利用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每年可收集并储存约1200吨雨水,为绿化灌溉提供了可持续的水源。在建设中过程中,公园凭借其独特的生态设计与海绵理念,吸引了各大专院校的师生前来观摩学习,成为传播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科普基地,为青年一代注入绿色环保的思想。最为重要的是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着改善提升,人们在绿意盎然的园内散步、嬉戏、运动,获得感满满!


公园建成后全貌一

公园建成后全貌二

作 者: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赵丰昌
编 辑:程小红



建筑杂志社
住建部唯一直属期刊出版单位,是住建系统重要舆论阵地。 ■《城乡建设》杂志(半月刊,1956年创刊,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 ■《建筑》杂志(半月刊, 1954年创刊,朱德元帅题写刊名) ■《未来城乡研判》(内刊,不定期出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