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金属氧酸盐(POMs)因其简便的合成过程和明确的分子结构,被认为是理想的催化剂。其多电子存储和释放能力对催化过程至关重要。金属有机框架(MOFs)具有明确的材料结构、多孔、易于结构调控等优势,为开发高效的光催化剂提供了理想的分子平台。将多酸整合到MOFs中,构建POM@MOF复合催化材料平台,不仅可以提高MOFs材料的催化活性,并且可以提升POM材料催化稳定性,助力实现催化性能大幅提升。长期以来,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构建POM@MOF耦合体系,用于加速两者间框架内电荷转移。但该类材料仍然受限于可见光吸收弱、催化活性低等,导致催化效率难以显著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天津理工大学张志明/郭颂教授团队基于POM@MOF材料平台,提出了一种团簇催化剂@敏化剂双调控策略,同时优化敏化中心和催化中心开发出高活性POM@MOF复合光催化剂。通过水热法成功合成了Ni-Sb9@UiO-Ir-C6, Co-Sb9@UiO-Ir-C6, Ni4P2@UiO-Ir-C6, Ni-Sb9@UiO-Ir, Co-Sb9@UiO-Ir和Ni4P2@UiO-Ir六种新型复合材料(图1)。UiO-Ir和UiO-Ir-C6的敏化中心分别为[Ir(ppy)2(bpy)]+(Ir-ppy)和[Ir(coumarin 6)2(bpy)]+ (Ir - C6)。通过强吸收香豆素敏化,敏化中心从传统的3MLCT(金属-配体电荷转移)态转变为3IL态,显著提高了复合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和界面电子转移效率。将Ni4P2 POM 更换为Ni-Sb9([NiSb6O4(H2O)3[Ni(hmta)SbW8O31]3]15)/Co-Sb9([CoSb6O4(H2O)3[Co(hmta)SbW8O31]3]15),有助于更加充分暴露催化活性位点,从而提高催化活性。可见光照射4小时后,Ni-Sb9@UiO-Ir-C6催化产氢量为17.2 mmol/g,其TON达到了326,923,比传统复合光催化剂Ni4P2@UiO-Ir(同条件产氢量为0.5 mmol/g)提升了34倍,创下了POM@MOF复合光催化剂在产氢领域的新纪录。这项工作通过精准敏化中心和催化中心双调控,开发新型高效光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加热ZrCl4、H2L1([Ir(ppy)2(bpy)]+衍生的二羧酸)、H2L3(2′′-硝基-[1,1′:4′,1′′:4′′,1′′′-对四联苯]-4,4′′′-二羧酸)和Ni4P2的混合物,合成了传统复合光催化剂Ni4P2@UiO-Ir。在Ni4P2@UiO-Ir的基础上对敏化中心和催化中心进行双调控,进一步合成了新型复合光催化剂Ni-Sb9@UiO-Ir-C6(图1a和1d)。此外,为了明确敏化中心与催化中心对催化活性的影响,我们还对POM@MOF复合材料进行了敏化中心或催化中心单调控,分别合成了复合材料Ni4P2@UiO-Ir-C6和Ni-Sb9@UiO-Ir(图1b和1c)。
图1. (a–d) 不同POM@MOF复合材料的结构模型示意图。
在氩气条件下、二甲基乙酰胺溶剂中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光解水产氢性能研究。如图2a所示,光照4小时后Ni-Sb9@UiO-Ir-C6、Ni4P2@UiO-Ir-C6、Ni-Sb9@UiO-Ir和Ni4P2@UiO-Ir产氢的TON分别为326,923、172,252、14,889和9394。这一结果表明,在敏化中心相同的情况下,Ni-Sb9的催化活性高于Ni4P2,证明通过调节催化中心可以显著提高析氢活性;此外,在催化中心相同时,POM@UiO-Ir-C6的产氢性能明显优于POM@UiO-Ir,证实了对敏化中心调控可以显著提升催化性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光照4小时后Ni-Sb9@UiO-Ir-C6的氢气产量达到了17.2 mmol/g,相较传统的Ni4P2@UiO-Ir(0.5 mmol/g),提高了34倍以上,Ni-Sb9@UiO-Ir-C6产氢的TON在4小时后达到了326,923,突破了POM@MOF复合光催化剂产氢性能新纪录(图2b)。此外,Ni-Sb9@UiO-Ir-C6表现出优秀的催化稳定性,可以循环使用4次以上且没有明显的活性损失(图2c)。上述结果表明,敏化中心和催化中心双调控策略成功可以有效提升光催化产氢效率。
图2. (a) 不同催化剂H2产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b) 历年POM@MOF复合光催化剂产氢性能。(c) Ni4P2@UiO-Ir-C6和Ni-Sb9@UiO-Ir-C6光催化析氢的4次循环实验。
为了解释新型POM@MOF复合材料光催化产氢的机制,进行了系统光电化学实验(图3)。DRS表明,UiO-Ir-C6的吸收范围在400–750 nm之间,比传统的UiO-Ir和单独的POMs的吸收范围都要宽,表明修饰有Ir-C6的MOF具有更高效的可见光捕获能力。进而通过光致发光谱(PL)、瞬态荧光光谱、瞬态光电流测试研究表明(图3)。在PL光谱中(图3b),双调控材料Ni-Sb9@UiO-Ir-C6电子-空穴分离效率显著高于单调控材料和传统材料。此外,UiO-Ir-C6的发光寿命为2.0 μs,比传统UiO-Ir (0.5 μs)延长4倍以上,因此UiO-Ir-C6可以为界面电子转移提供更加充裕的时间(图3c)。发光淬灭实验表明,POM对敏化中心发光淬灭效率显著高于BIH,证明激发态的光敏剂Ir-C6首先将电子高效的传递给POM,然后接受BIH提供的电子,整个催化过程是由氧化机制主导。
基于上述研究,催化过程总结如下:在可见光照射下,Ni-Sb9@UiO-Ir-C6通过So→1IL跃迁高效捕获可见光,进而通过系间窜越获得了长寿命的3IL态,为高效分子间电子转移提供充裕时间,随后电子从3IL态高效转移到极度暴露的Ni单位点Ni-Sb9 上,实现高效催化制氢。与典型的POM@MOF复合材料相比,Ni-Sb9@UiO-Ir-C6具有可见光吸收能力强、激发态寿命长、电子转移效率高和催化活性高等优势,显著提升了光催化产氢的能力。该研究提出了团簇催化剂@敏化剂双调控策略,为开发新型高效的光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图3. (a) Ni-Sb9@UiO-Ir-C6、UiO-Ir-C6、UiO-Ir和Ni-Sb9的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b) UiO-Ir-C6、Ni4P2@UiO-Ir-C6、CoSb9@UiO-Ir-C6和Ni-Sb9@UiO-Ir-C6的固态PL光谱(λex = 450 nm)。(c) UiO-Ir、UiO-Ir-C6和Ni-Sb9@UiO-Ir-C6的PL寿命。(d) UiO-Ir-C6、Ni4P2@UiO-Ir-C6和Ni-Sb9@UiO-Ir-C6的瞬态光电流测试。(e) BIH/Ni4P2/Co-Sb9/Ni-Sb9对Ir-C6的Stern-Volmer曲线。(f) Ir-C6的激发态氧化电位和Ni4P2、Co-Sb9、Ni-Sb9的还原电位图。(g) Ni4P2@UiO-Ir和Ni-Sb9@UiO-Ir-C6光催化产氢机理图,其中GS为基态。
Song Guo, Chun-Wei Pan, Min Hou, Yi-Tong Hou, Shuang Yao, Tong-Bu Lu, and Zhi-Ming Zhang*. Dual regulation of sensitizers and cluster catalysts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to boost H2 evolu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4, e202420398.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420398
识别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阅读文章
Polyoxometalates于2022年创刊,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魏永革教授担任主编的国际首个多金属氧簇领域跨学科学术期刊,旨在传播多金属氧簇领域前沿基础研究和创新性应用研究最新进展,致力于为国内外多金属氧簇领域的学者搭建一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多金属氧簇领域学术交流和发展。
Polyoxometalates发表内容涵盖多金属氧簇领域各方面的原创研究和综述论文,包括合成、组装、理论计算,基于多金属氧簇的超分子、分子器件及其它功能材料,以及多金属氧簇在催化、能源、环境、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应用等。本刊为开放获取期刊。已被DOAJ数据库收录。欢迎大家选择Polyoxometalates发表前沿、创新、新颖的研究成果!
全部论文均为开放获取,识别二维码免费下载阅读文章
❖ 包括但不限于多金属氧簇的合成、组装、理论计算,基于多金属氧簇的超分子、分子器件及其它功能材料,以及多金属氧簇在催化、能源、环境、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应用等。
❖ Polyoxometalates邀请您提交原创研究、研究快报、综述、观点、研究亮点及评论等。所有论文一经录用,24小时内在线发表。
投稿网址:
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pomc
投稿请联系:
pom@tup.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