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为何必知阴阳?(下)

健康   2025-01-03 06:01   江西  



上文追溯了阴阳的的源头和阴阳的内涵,今天要谈谈阴阳学说对人体结构的对应关系,以及如何指导养生。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不仅用于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还指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在日常养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理论体系贯穿于中医的各个领域,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阴阳学说在中医脏腑理论中的具体应用和案例分析如下: 

一、人体结构的阴阳划分

 根据阴阳学说,人体的结构可以分为阴阳两部分。具体来说:

  • 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例如,头部、背部属于阳,腹部、下肢属于阴。

  • 体表属阳,体内属阴:例如,皮肤、肌肉、毛发等体表组织属于阳,内脏器官属于阴。

  • 脏腑的阴阳属性:五脏(心、肝、脾、肺、肾)属阴,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属阳。其中,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阴。

二、生理活动的阴阳关系

 在生理活动中,物质属阴,功能属阳。例如:

  • 组织结构和气血津液:组织结构和气血津液等物质基础属阴,其运动和功能属阳。

  • 气和血:气属阳,血属阴,气和血之间存在互根互用的关系。

三、病理变化的阴阳失调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阴阳平衡的破坏。具体表现为:

  • 阴阳偏盛:如阳胜则热(实热证),阴胜则寒(实寒证)。

  • 阴阳偏衰:如阳虚则寒(虚寒证),阴虚则热(虚热证)。

  • 阴阳互损:阴阳偏衰进一步发展,导致阴阳两虚。

四、疾病诊断的阴阳辨证

 阴阳学说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色泽、声音、症状、脉象等来辨别阴阳属性:

  • 色泽:阳病色鲜明,阴病色晦暗。

  • 声音:阳病声音宏亮高亢,阴病声音低沉微弱。

  • 症状:阳病表现为实症,阴病表现为虚症。

  • 脉象:阳脉浮大有力,阴脉沉细无力。

五、疾病治疗的阴阳调和

 治疗原则是调和阴阳,具体方法包括:

  • 实则泻之:针对阴阳偏盛的情况,采用泻法。

  • 虚则补之:针对阴阳偏衰的情况,采用补法。

  • 阴阳双补:针对阴阳互损的情况,采用阴阳双补的方法。

六、药性归纳的阴阳属性

 药物的寒、热、温、凉性质与阴阳相对应。例如:

  • 辛、甘、淡三味属阳:具有发散、温热的作用。

  • 酸、苦、咸三味属阴:具有收敛、寒凉的作用。


案例分析

 

案例一:阳虚寒证

患者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疲惫、舌淡胖嫩、脉沉迟。根据阴阳学说,此为阳虚寒证。治疗原则为温阳散寒,采用附子理中丸等温阳药物。

案例二:阴虚热证

患者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根据阴阳学说,此为阴虚热证。治疗原则为滋阴降火,采用六味地黄丸等滋阴药物。

案例三:阴阳两虚

患者表现为全身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疲惫、舌淡胖嫩、脉沉迟。根据阴阳学说,此为阴阳两虚。治疗原则为阴阳双补,采用八珍汤等补益药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阴阳学说在中医脏腑理论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人体结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疾病诊断和治疗等多个方面。

中医如何通过阴阳学说解释和治疗常见疾病,如感冒、失眠等?

中医通过阴阳学说解释和治疗常见疾病,如感冒、失眠等,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1. 阴阳平衡与疾病的关系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任何疾病的根本原因都是阴阳失调。例如,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有余则表现为实热证,阴有余则表现为实寒证。当阴阳失衡时,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 具体疾病的阴阳辨证

  • 感冒:感冒初期的治疗原则是使用温热食物增加体内阳能量,使阴阳平衡。湿气引起的感冒和湿热感冒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 失眠:失眠症多与心火亢盛、心肾不交有关。中医治疗采用针灸和中药调理,通过调整阴阳五行平衡,患者失眠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 治疗原则
    阴阳学说指导治疗原则是“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其恢复阴阳平衡。例如,阳虚则需补阳,阴虚则需补阴;阳有余则需泻阳,阴有余则需泻阴。

  • 具体治疗方法

    • 针灸:通过针灸调节人体的经络系统,恢复阴阳平衡。例如,平衡火罐是一种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的疗法,通过不同拔罐手法作用于人体的自然平衡疗法,适用于头痛、腰背痛、颈肩痛、失眠及风寒型感冒所致咳嗽等症状。

    • 中药:中药配对能够提高疗效。例如,生姜和葱白配合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酸枣仁和百合搭配使用改善失眠。

    • 食疗:通过调整饮食来调理阴阳。例如,使用温热食物增加体内阳能量,或使用清凉食物减少体内热邪。

  • 养生保健
    中医强调养生保健,通过调整饮食、作息、情志等,使阴阳五行保持平衡,预防疾病。例如,按时休息和活动,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注意饮食均衡和睡眠与活动的平衡。

  •  

    七、如何根据阴阳学说调整日常生活习惯以预防疾病?

     

    根据阴阳学说,调整日常生活习惯以预防疾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四季养生

    • 春季:应晚睡早起,散步放松,使情志舒畅,避免伤害肝气。

    • 夏季:保持情绪平和,使阳气宣散,避免伤害心气。

    • 秋季:早睡早起,收敛神气,使肺气清肃,避免伤害肺气。

    • 冬季:早卧晚起,远离严寒,使肾气闭藏,避免伤害肾气。

  • 饮食调整

    • 冬季:偏好温热食物,如乌鸡、羊肉、大枣等,以增强人体抵抗力。

    • 夏季:选择清凉食物,如苦瓜、黄瓜、西瓜、桃子等,避免过多冰块和冷饮。

    • 春季:忽冷忽热,容易过敏,饮食偏热,少吃肉鱼,多吃蔬菜。

    • 秋季:凉爽干燥,饮食偏热,多吃蔬菜和水果,适量肉类。

  • 作息规律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阳气升腾,应活动作息;夜晚阴气上升,应安寝休息。

    • 避免颠倒昼夜:长期颠倒昼夜会伤及人体阳气,导致阴阳失交,影响身体功能的有序运转。

  • 运动与静养

    • 阳虚者:应以动养为主,但不宜过度剧烈;老年人运动应缓慢进行,以微汗为适度标准。

    • 阴虚者:以静养为主。

    • 适度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阳气,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适当的静养则能够为恢复体力提供帮助,平衡身体的阴气。

  • 环境调节

    • 冬季保暖:保暖下半身,尤其是脚部,以避免寒气侵袭。

    • 夏季降温:注重头部降温,避免用冷水冲洗,以免引发颅内血管功能异常。

    • 避免空调过冷:现代女性健康问题增多,部分原因是由于空调的普及导致的非自然环境变化。

  • 心理健康

    • 保持心情愉快: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阴虚,引发健康问题。

    • 减少内耗,培养兴趣:通过控制自我内耗,缩减欲望,培养适当兴趣爱好,可以促进健康和精神的愉悦。

       

    八、阴阳学说还指导经络辨证和配穴原则:

     

    在针灸治疗中,阴阳学说对经络辨证和配穴原则有重要指导意义。经络系统运行气血,与脏腑虚实相关联,阴阳理论贯穿其中。例如,《灵枢·经脉》中提到经脉决定生死、调理虚实和治疗疾病的观点。针灸临床常用的俞募配穴法,就是阴阳理论指导针灸临床的具体体现。

    在经络循行的人体解剖部位的划分方面,胸腹为阴,背腰为阳,四肢内侧(屈侧)为阴,外侧(伸侧)为阳。而部位阴阳的划分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配穴方面具有指导意义。《难经六十七难》曰:阴病行阳,故令俞在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有阴病治阳,阳病治阴之原则。

    结论

    阴阳学说在中医经络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不仅解释了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还指导了经络辨证和配穴原则。通过调整阴阳平衡,中医可以有效治疗各种疾病,体现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顺应四时变化,调整日常生活习惯以预防疾病,起到治未病的效果。


    往期推荐



    学中医,为何必知阴阳?(上)

    神奇募穴:脏腑健康的晴雨表



    ------分割线------


    亲爱的老铁们:


    在我公众号分享的中医文章受到了大家的热烈反响,许多朋友表达了想要成为我学徒的愿望。对此,我深表感激。但由于我日常工作非常繁忙,实在难以分身教授学徒。因此,我向大家推荐问止精一书院,这是一个学习中医的绝佳去处。

    目前,精一书院为所有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提供免费的学习机会,这样的福利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至于未来是否会收费,这将取决于院长的决定。所以,我建议所有有志于中医学习的朋友们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尽快加入学习。

    再次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信任,希望你们在精一书院能够学有所成。

    有心学习的不要错过这次机会,赶紧识别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添加预科班老师开始申请吧👇真的很好!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健康管理师杨斌
    作为中医爱好者,自学中医守护家人健康。 学习中医妙法,应对日常小疾,让家成为健康的港湾。 掌握中医技艺,传播健康正能量,服务身边乡亲父老…… 中医自学,从不白学,让我们一起精进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