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热衷面部刮痧的明星艺人
在娱乐圈中,许多明星艺人都对面部刮痧情有独钟。她们不仅将其视为一种美容养颜的方法,更将其当作一种保持身心健康的秘诀。面部刮痧以其独特的中医理论和显著的美容效果,吸引了众多明星的关注和尝试。
例如,某知名女演员就曾在节目中公开表示,她每周都会进行面部刮痧,以保持肌肤的光泽和弹性。她认为,面部刮痧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调节气血,使肌肤更加紧致有弹性。另一位男演员也在采访中透露,他通过面部刮痧缓解了面部疲劳和紧张,使自己在镜头前更加自信。
这些明星艺人的亲身经历,不仅证明了面部刮痧的美容效果,身体刮痧的养生效果,也使其在公众中的知名度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尝试面部刮痧,以期达到美容养颜、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
随着中医文化的随着一带一路走出国门,也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喜欢上中医刮痧。
NO.2
面部刮痧与中医养生
面部刮痧作为中医养生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中医认为,面部是人体经络的重要交汇点,六条主要经络都经过面部,穴位密布。通过刮痧板对面部经络的刺激,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从而达到美容养颜、调节身心的效果。
面部刮痧不仅可以改善面部肌肤的状态,还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中医认为,面部肌肤的状态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通过面部刮痧可以间接调节脏腑,使身体更加健康。
此外,面部刮痧还可以帮助身体排毒,促进新陈代谢。通过刮痧板对面部皮肤的刺激,可以加速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促使皮肤更快地排出废物和毒素,使肌肤更加清透。
NO.3
面部的主要穴位认识
在面部刮痧中,了解面部的主要穴位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面部穴位:
1.承浆穴:位于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承浆穴具有生津敛液、舒筋活络的功效。
2.地仓穴:位于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地仓穴具有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
3.人中穴:位于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人中穴具有醒神开窍、调和阴阳的功效。
4.迎香穴:位于面部,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迎香穴具有祛风通窍、理气止痛的功效。
5.鼻通穴:位于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鼻通穴具有清热散风、宣通鼻窍的功效。
6.睛明穴:位于面部,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睛明穴具有清热明目、通经活络的功效。
7.攒竹穴:位于面部,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攒竹穴具有清热明目、通经活络的功效。
8.太阳穴:位于头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太阳穴具有清肝明目、通络止痛的功效。
这些穴位在面部刮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达到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美容养颜等效果。
NO.4
面部刮痧的好处与功效
面部刮痧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多种好处与功效:
1.促进血液循环:面部刮痧可以刺激面部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量,从而提高皮肤的营养供应和新陈代谢,使皮肤更加健康有光泽。
2.调节气血:面部刮痧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缓解气血不畅所导致的面部色斑、皱纹等问题,使面部肌肤更加紧致有弹性。
3.美容养颜:面部刮痧可以刺激面部穴位,调节内分泌,改善皮肤的水分和油脂分泌,从而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它还能减少黑色素沉着,对淡化色斑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缓解疲劳:面部刮痧可以促进面部肌肉的放松,缓解面部疲劳和紧张,使面部肌肤更加舒适。
5.预防疾病:面部刮痧可以刺激面部穴位,调节身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预防一些面部疾病的发生,如面瘫、面肌痉挛等。
此外,面部刮痧还可以改善眼部问题,对黑眼圈、眼部水肿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通过促进眼周血液循环,减轻血液瘀滞的情况,改善眼部的供血和代谢,从而减轻眼部问题。
NO.5
刮痧的工具准备
在进行面部刮痧时,选择合适的刮痧工具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刮痧工具:
1.鱼形刮痧板:根据人体面部生理结构设计的面部专用刮痧板,长约12厘米,最宽约3.5厘米,最厚约0.3厘米。牛角精制而成,外型似鱼,符合人体面部的骨骼结构,便于刮拭及疏通经络。
2.苎麻、麻线、棉纱线团:这些传统的刮痧工具具有较好的吸附力和润滑性,可以在刮痧时起到更好的效果。
3.油、润肤剂等辅助材料:在面部刮痧前,可以使用这些辅助材料来润滑皮肤,减少刮痧时的摩擦力,避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NO.6
面部刮痧的操作方法
面部刮痧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正确的持板方法:用手握住刮痧板,刮板的底边横靠在手心,五指自然放在刮板的两侧。面部刮痧宜采用刮痧板棱角或前缘1/3的部位刮拭,便于掌握刮拭部位而不损伤皮肤。
2.使用介质:在面部刮拭前,一定要使用面霜、精油等刮痧介质,以减少刮痧时的摩擦力,避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3.刮拭顺序:面部刮痧的刮拭顺序一般为额头、眼睛、面颊及下颏。前额:包括前发际与眉毛之间的皮肤。前正中线将前额分开,两侧分别由内向外刮。眼睛:先横刮下眼眶,再横刮上眼眶。面颊及下颌:以下颏的正中线为中心,两侧分别由内向上向外刮拭。
4.刮痧力度:刮痧板与皮肤呈45°~90°,用力要均匀,切不可太用力,以免牵扯出皱纹。刮痧时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为目的,不宜出痧,以刮完微微潮红为佳。
5.刮痧频率:每两次刮痧之间的时间间隔3~6天。如果面部皮肤出痧,须待痧退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次刮痧。
NO.7
面部刮痧的注意事项与禁忌人群
面部刮痧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手法轻柔:刮痧时手法一定要轻柔,手持鱼形刮痧板沿经络轻盈刮拭,不可用力过猛。
2.避免出痧:面部刮痧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为目的,不宜出痧,以刮完微微潮红为佳。
3.刮痧后护理:刮痧后需待皮肤休息20~30分钟后再洗脸,以避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面部刮痧的禁忌人群包括:
1.有危重症患者:如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肝衰竭、肝硬化和肝腹水的患者,禁止刮痧。
2.皮肤有破损或炎症者:面部皮肤有破损、溃疡、炎症(如痤疮炎症较重、皮肤过敏且处于发作期等),刮痧可能会加重皮肤损伤和炎症,引起感染。
3.孕妇:孕妇是面部刮痧的禁忌人群,因为刮痧可能会刺激身体,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NO.8
面部刮痧的临床应用与发展前景
面部刮痧作为一种中医美容疗法,因其简便性、快速见效和无副作用而在美容领域受到青睐。它不仅能改善面部肌肤状态,缓解肌肉紧张,还能改善眼部问题。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美丽的追求,面部刮痧的受欢迎程度日益增加。
此外,面部刮痧可与护肤品和按摩等其他美容手段结合,以增强效果。技术进步也推动了刮痧工具和方法的改进,使其更安全有效。预计面部刮痧将更加普及,并可能成为美容保健的主流方法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面部刮痧将实现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服务,如通过AI分析肌肤状态制定刮痧方案,以及通过大数据优化刮痧技术。这些进步预示着面部刮痧将成为一个更加科学、有效的美容保健方法,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丽和健康。
阴证
阴证闭目羞见明 神静懒言气微轻
喜热恶寒四肢冷 大便自利小便清
舌淡苔白脉沉迟 阳虚寒盛虚寒征
阳证
阳证开目欲见明 神烦多言气粗宏
壮热恶寒渴饮冷 便秘尿赤面目红
舌红苔黄脉洪数 阳气亢盛实热征
阴虚证
阴虚形瘦眩失眠 口燥咽干五心烦
颧红唇赤潮热汗 脉搏细数舌绛干
阳虚证
阳虚神疲乏力气 口淡不渴便溏利
畏寒肢冷蜷卧睡 面白舌淡脉迟虚
亡阴
亡阴阴液衰竭征 汗多粘湿手足温
渴喜冷饮气粗急 舌红绛干脉细频
亡阳
亡阳阳气已衰竭 汗多冷清肢冷厥
口淡不渴气微弱 舌质淡润脉微绝
病因辨证-六浮病辨证
伤风发热汗恶风 喉痒咳嗽头晕痛
伤风病证
舌苦薄白脉浮缓 风疹时发时隐踪
或皮瘙痒无定处 或为游走关节痛
寒邪病证
表寒发热恶寒风 无汗头身骨节痛
舌苔薄白脉浮紧 直中吐泻腹冷痛
暑邪病证
(1)暑温
暑温高热烦渴汗 头痛气粗短赤便
舌红苔黄脉洪数 或为短气神疲倦
或为抽搐牙关紧 或反张弓神昏谵
(2)中暑
中暑感受暑邪病 突然发生头晕痛
胸闷恶心时呕吐 口干渴饮体倦松
甚则昏仆不省人 发热烦渴大汗生
或身无汗肢厥冷 或兼抽搐反张弓
湿邪病证
湿侵头重肢体倦 二便不爽口中淡
胸闷纳少腹胀满 关节疼痛重着酸
舌苔白腻脉濡缓 或为浮肿女带缠
燥邪病证
(1)凉燥
凉燥恶寒热无汗 头痛不渴口鼻干
舌淡苔白脉浮弦 鼻塞咳嗽少有痰
(2)温燥
温燥发热微恶寒 鼻咽干燥口渴烦
舌红苔黄脉浮数 干咳稠粘带血痰
火证壮热恶热烦 口渴尿赤大便干
舌红苔黄脉实数 吐衄便血昏发斑
七情病的辨证-喜伤证
喜则气渙伤心气 神不守舍人自迷
精神恍惚举止乱 语无伦次脉虚细
怒伤证
盛怒伤肝气上逆 头晕目眩面目赤
甚则昏厥或呕血 怒后情志多抑郁
胸胁胀满脉弦硬 急燥易怒善太息
忧伤证
忧愁过度伤肺脾 情志沉郁乏力气
纳少便溏脉虚缓 少气咳嗽痰清稀
思伤证
思则气结伤心脾 食少便溏乏力气
失眠健忘心惊悸 形体消瘦脉沉细
悲伤证
悲则气消心肺虚 意志消沉常哭泣
面色惨淡脉细弱 少气懒言汗湿衣
恐伤证
恐则气下伤心肾 怵惕不安常独居
如人将捕惶恐惧 二便失禁脉沉抑
惊伤证
惊则气乱心惊悸 惊慌失措睛不移
举止失常脉动乱 口不能呼神志迷
脏腑辨证-心阴虚证
心阴虚证心悸烦 少寐多梦潮热汗
舌红少津脉细数 尿黄便秘口咽干
心血虚证
心血虛证心悸忡 失眠健忘眩晕朦
舌质淡白脉细弱 唇面淡白无华容
心气虚证
心气虚证心悸动 体倦乏力自汗生
神疲气短劳累重 舌质淡嫩脉细松
心阳虚证
心阳虚证心悸空 形寒肢冷自汗生
胸闷气短劳累重 舌淡脉微结代停
心火上炎
心火上炎心悸烦 口舌生疮夜难眠
舌红苔黄脉滑数 唇红面赤口渴干
心血瘀阻
心血瘀阻心悸痛 痛剧肢冷唇甲青
舌质暗红有瘀点 脉搏细涩结代停
痰迷心窍
痰迷心窍失清灵 神情痴呆意朦胧
脉滑舌淡苔白腻 呕痰喉中有响鸣
痰火扰心
痰火扰心神错更 哭笑无常不识翁
舌苔黄腻脉滑数 狂躁妄动面赤红
小肠实热
小肠实热心热烦 面红唇赤口淡干
舌红苔黄脉弦数 小便短赤淋涩艰
小肠气痛
小肠气痛疝胀痛 时急时缓结滞凝
舌苔白滑脉弦迟 得热痛缓寒剧痛
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脉弦硬 失调胸胁乳胀痛
抑郁寡欢常唉叹 月事不调或聚癥
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目赤红 急躁易怒头昏痛
舌红苔黄脉弦数 口苦便秘尿赤癃
肝阴亏虚
肝阴亏虚眼涩蒙 五心烦热盗汗生
舌红少津弦细数 口苦尿黄胁肋痛
肝血亏虚
肝血亏虚眼昏蒙 头晕面白无华容
舌质淡白脉弦细 胁痛经少或闭经
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易躁怒 头痛眩晕面目红
舌红苔黄脉弦数 尿黄便秘咽干痛
肝阳化风
肝阳化风头晕痛 肢麻手颤步不正
言謇舌红脉弦数 甚则昏仆或中风
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郁热蒸 身目尿黄呕恶生
舌苔黄腻脉弦数 寒热口苦胁肋痛
或为睾肿囊湿疹 或见带下黄浊浓
胆郁痰扰
胆郁痰扰胸胁满 口苦欲呕头晕痛
舌苔黄腻脉滑数 烦热难寐悸不宁
脾胃虚证
脾气虚弱倦怠生 纳少便溏腹胀撑
舌淡苔白脉缓弱 脾不统血便衄崩
脾阳虚证
脾阳虚证寒冷生 口淡不渴便溏清
舌淡苔白脉沉迟 纳少脘腹胀满痛
脾阴虚证
脾阴虚证五心烦 纳呆乏力消瘦颜
舌红苔少脉细数 口唇焦燥便赤干
寒湿困脾
寒湿困脾头身重 纳呆呕恶便溏青
舌淡苔白脉濡缓 脘痞腹胀时隐痛
湿热蕴脾
湿热蕴脾尿赤黄 纳呆脘痞呕恶胀
舌苔黄腻脉濡数 便溏不爽上蒸黄
胃阴不足
胃阴不足口舌干 胃脘灼痛干呕逆
舌红少苔脉细数 渴饮纳少或善饥
食滞胃脘
食滞胃脘失降通 嗳腐酸臭脘腹痛
恶心呕吐厌拒食 舌苔厚腻脉滑行
寒邪犯胃
寒邪犯胃急暴痛 遇寒则甚得温轻
畏寒肢冷口不渴 苔白脉弦或紧绷
胃火炽盛
胃火炽盛灼热痛 口渴善饥胃热蒸
舌红苔黄脉弦数 口臭唇烂龈肿痛
肺气虚证
肺气虚证低微声 咳喘无力痰稀清
舌淡苔白脉虚弱 少气乏力汗易风
肺阴虚证
肺阴虚证烦热生 潮热盗汗两颧红
舌红少津脉细数 干咳痰少嘶哑声
风寒束肺
风寒束肺外寒证 恶寒无汗头身重
舌苔薄白脉浮紧 咳喘气喘痰稀清
风热犯肺
风热犯肺外热证 发热咳嗽渴咽痛
舌红苔干脉浮数 痰黄稠粘难咯清
肺燥咳嗽
肺燥口唇鼻咽燥 发热咳嗽胸中痛
舌红少津脉细数 痰粘难咯或带红
热邪壅肺
热邪壅肺热停胸 发热咳喘胸中痛
舌红苔黄脉洪数 咯痰黄稠带血腥
痰浊阻肺
痰浊阻肺失宣通 咳嗽气喘痰多清
舌苔白腻脉滑应 或见胸闷悸痰鸣
大肠寒湿
大肠寒湿传导更 肠鸣漉漉腹冷痛
舌苔白滑脉迟缓 泄泻清稀寒湿停
大肠湿热
大肠湿热时腹痛 里急后重便血脓
舌红苔黄脉滑数 或见暴注发热征
肠痈
肠痈湿热蕴肠中 右少腹痛蜷卧形
舌红苔黄脉弦肝 发热拒按反跳痛
肾阴虚证
肾阴虚证腰膝软 头晕耳鸣五心烦
舌红少津脉细数 遗精盗汗口咽干
肾阳虚证
肾阳虚证腰膝软 头晕耳鸣肢背寒
舌淡苔白脉沉迟 阳萎神疲喜卧眠
肾气不固
肾气不固腰膝软 遗精早泄头晕鸣
舌淡苔白脉沉细 尿后余沥尿频清
肾不纳气
肾不纳气腰膝软 神疲自汗头晕鸣
面白舌淡脉沉细 呼多吸少喘息生
肾虚水泛
肾虚水泛腰膝软 头晕耳鸣肢背寒
舌淡苔滑脉沉迟 面身浮肿咳喘痰
肾精不足
肾精不足腰膝软 头晕耳鸣步履艰
先天不足发育慢 早衰发堕齿枯残
舌质淡嫩脉沉弱 男子精少女孕难
膀胱虚寒
膀胱虚寒形寒冷 尿后余沥尿频清
舌淡苔白脉沉迟 面色晄白遗尿同
膀胱湿热
膀胱湿热气化紊 排尿急频灼热痛
舌红苔黄脉滑数 发热腰痛癃砂红
中医特色疗法—刮痧,家庭保健首选
24条中医望诊口诀🌈收藏学习❗
------分割线------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