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女人,九个上热下寒!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上半身热,下半身凉;
上半身是火焰,下半身是冰山;
上半身动不动就上火,长痘痘、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还流鼻血;
下半身则冷如冰窖,手脚冰凉,大便不成形,便溏尿频,还有宫寒痛经……
等等这些类似的情况,其实属于中医里典型的“上热下寒”,且现代人尤其容易上热下寒。
熬夜、胡吃海塞、吃药抗生素、食品中的各种添加剂、空凋冷饮、宅家久坐......种种常见的生活因素,造成大部分现代人都存在上热下寒的问题。
女性上热下寒表现的尤其突出,不论什么季节,下半身总是冰冷,很多体寒的女性,也多是下半身寒,很是让人发愁。
解决上热下寒最关键的一点是打通中焦,因为只有打通中焦,才能顺利引火归元,使水火相济,阴阳交汇。
中焦就是脾胃及它周围的物质环境,中医里常说的补中益气,补的就是中焦脾胃。
中焦可以说是五脏六腑的大管家,其他脏腑都离不开它,中焦如果不通,身体里的气血阴阳就无法正常运转,就像下面这张图:
心火要下来要经过中焦,肾水上去也要经过中焦,打通中焦是调理上热下寒的重中之重。
怎么才能打通中焦?
艾灸疗法在调理“上热下寒”体质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核心在于通过打通中焦,引火归元,从而实现阴阳平衡。
艾灸疗法化解上热下寒、打通中焦引火归元
艾灸的作用机制
艾灸通过温热作用,能够双向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它不仅可以补阳潜阳,还能祛湿散寒,畅通中焦,促进心肾相交。具体来说,艾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
补阳潜阳:艾灸能够补充下焦和肾的阳气,使头面的虚火下行,从而缓解上热下寒的症状。
打通中焦:艾灸中焦(脾胃及其周围环境)的穴位,如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可以调和脾胃,畅通气机,祛除湿寒,使上下气路畅通。
引火归元:通过艾灸下焦及腿部穴位(如关元、涌泉、足三里等),可以将上焦的虚火引导至下焦,实现水火相济,阴阳交汇。
常用艾灸穴位
关元穴:温通经络、暖丹田、补元气,缓解畏寒怕冷等症状。
中脘穴:温通经络、和胃健脾,缓解腹胀、腹泻等症状。
涌泉穴:散热生气、引火归元,缓解头痛、头晕、腰酸冷等症状。
足三里:调脾胃、补中气,帮助脾升胃降,推动心肾相交。
三阴交:调和气血,促进中焦通畅。
辅助方法与注意事项
泡脚:艾叶泡脚可以将上焦的虚火引下来,适合虚火重、手脚冰凉的人。
金鸡独立:通过集中注意力于腿部,引导气血向下转移,改善双脚冰凉。
推腹:通过推揉腹部阻滞点,疏通中焦,促进气血顺畅。
“推腹法”助你快速排出体内浊气、浊水、宿便
饮食调理:避免生冷辣食,多吃红枣等温补食物。
艾灸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艾灸虽有效,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在施灸前应了解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避免灼伤皮肤。
艾灸后若出现不适,应及时停止并咨询专业中医师。
对于气血不足者,应适量进行艾灸,避免过度引发头晕等问题。
艾灸疗法通过打通中焦、引火归元的方式,能够有效调理上热下寒体质,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需注意个体差异,并结合其他辅助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分割线------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