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福州大学吕旭聪研究员等:副干酪乳杆菌FZU103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控作用

健康   2024-11-21 17:36   北京  

酒精性肝损伤(ALI)是指慢性酒精滥用引起的一系列肝脏疾病,包括脂肪肝、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等,这些肝脏疾病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表明,肝脏代谢与肠道菌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其中,副干酪乳杆菌(L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肠道及奶酪、泡菜等发酵食品中的乳酸菌。近年来,关于LP的益生功效及其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有关LP防控ALI的研究鲜有报道。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梁梓华、吕旭聪*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的陈有挺*前期从红曲酒传统酿造体系中分离鉴定出一株副干酪乳杆菌FZU103(LP-FZU103),小鼠实验证实LP-FZU103能够促进肝脏功能基因正常表达和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对肝脏脂质堆积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因此,推测LP-FZU103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肝脏功能基因表达等途径防控ALI。据此,本研究构建ALI小鼠模型,从生理生化指标、肝功能基因转录及肠道菌群的角度探究LP-FZU103对ALI的防控作用机制,以期为开发功能性乳酸菌发酵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1 LP-FZU103对ALI小鼠体质量及脏器系数的影响

由图1A可知,与空白组小鼠相比,ALI会明显影响小鼠体质量的正常增长,特别是在第6周实验结束时体质量差异最为明显。ALI小鼠同时给予LP-FZU103预防性干预后,乙醇对机体代谢功能的损伤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体质量有所恢复。由图1B、C可知,模型组小鼠的肝脏系数和肾脏系数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表明小鼠在长期乙醇诱导下肝脏及肾脏发生异常肿胀。LP-FZU103干预可显著降低ALI小鼠的肝脏系数和肾脏系数(P<0.05),且与空白组的正常小鼠无显著差异,表明LP-FZU103干预能够缓解ALI小鼠肝脏及肾脏损伤。此外,由图1D可知,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脾脏系数极显著下降(P<0.01),而实验组小鼠脾脏系数与空白组较接近,表明LP-FZU103干预能缓解ALI导致的小鼠脾脏萎缩。

2 LP-FZU103对ALI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由图2可知,过量的乙醇干预6 周后,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TC、TG和LDL-C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而HDL-C浓度极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表明模型组小鼠已出现明显的血脂异常现象。LP-FZU103干预可显著降低ALI小鼠血清中的TC、TG和LDL-C浓度,而血清HDL-C浓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且与空白组小鼠接近。因此,本研究推测LP-FZU103降低血清TC和TG浓度可能是通过增加血清HDL-C和降低血清LDL-C浓度实现。此外,血清ALT和AST活力也是评估肝脏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ALT和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质和线粒体中,二者活力的异常增加分别反映了肝细胞膜和肝细胞器的损伤程度。在本研究中,实验组小鼠ALT和AST活力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与空白组接近,以上结果表明LP-FZU103可以有效抑制ALI小鼠的肝细胞坏死,减轻肝细胞损伤程度。

3 LP-FZU103对ALI小鼠肝脏氧化应激生化指标的影响

由图3A可知,摄入过量乙醇的小鼠肝脏中MDA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而LP-FZU103的干预极显著降低肝脏中MDA含量(P<0.01),且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此外,肝细胞中存在由GSH、SOD及CAT共同组成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其中GSH中的活性巯基可使活性氧(ROS)还原成酸性物质,加速ROS的清除;SOD可使超氧阴离子发生歧化反应,生成H2O2和氧,并通过CAT使之进一步裂解为H2O,同时减少高活性羟自由基的产生,以阻止超生理水平的ROS积累,从而抑制体内的氧化应激,使肝细胞膜稳定性增加、转氨酶含量降低。由图3B~D可知,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中CAT和SOD活力及GSH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LP-FZU103的摄入显著提高了肝脏CAT和SOD活力以及GSH含量(P<0.05),表明LP-FZU103能够提高乙醇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以减轻肝脏的氧化应激反应。Tian Fengwei等利用植物乳植杆菌CCFM1112干预ALI小鼠,结果显示,其对小鼠肝脏MDA、SOD及GSH水平的调控效果并不明显,表明LP-FZU103在调控肝脏氧化应激方面更具优势。研究得出,LP-FZU103在预防肝脏氧化应激方面的潜在作用可能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或增加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实现,从而减轻小鼠ALI症状。

4 LP-FZU103对ALI小鼠肝脏炎症因子指标的影响

由图4可知,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除IL-6水平增加不显著外,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LP-FZU103干预后,除TNF-α水平降低不显著外,IFN-γ和IL-6水平相较于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LP-FZU103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降低ALI小鼠中肝脏的炎症反应。

5 LP-FZU103对ALI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由图5可知,空白组小鼠肝脏结构完整,轮廓清晰,肝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出现较少空泡脂滴,而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内可见肝细胞间发生严重脂肪病变,并伴有部分气球样变及点状坏死,出现较大空泡脂滴。相比于模型组,实验组小鼠经LP-FZU103干预后,肝细胞结构明显趋于正常,肝细胞间中、大泡性脂肪病变减少,空泡脂滴减少。以上研究结果表明,LP-FZU103能够减轻ALI小鼠的肝脏病变,对ALI具有一定的防控作用。

6 LP-FZU103对ALI小鼠肝脏胆汁酸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由图6A可知,乙醇干预显著降低了肝脏Cyp7a1表达水平(P<0.05),打破了胆固醇稳态,从而证实胆汁酸转化途径存在异常。LP-FZU103干预后,Cyp7a1表达水平升高,表明LP-FZU103对胆汁酸的转化及代谢起到一定调节作用。

由图6B~H可知,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LdlrCpt1Acox1基因水平显著下调(P<0.05),而除Acc1Srebp-1c基因水平上调不显著外,Cd36Hmgcr基因水平显著上调(P<0.05)。提前灌胃LP-FZU103使上述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有所逆转。脂肪酸β氧化是调控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的关键途径,而Cpt-1Acox1是指导该途径限速酶的关键基因。Cd36基因调节脂肪酸转运蛋白将脂肪酸转运到细胞中,从而促进细胞内TG的形成和积累。先前研究表明,Srebp-1c是一类核转录因子,参与TG和胆固醇代谢基因的转录激活,而Acc1是其作用靶基因,膳食补充益生菌可以显著降低肝脏Srebp-1c基因的mRNA水平,从而改善脂质代谢。此外,Hmgcr是降低胆固醇的治疗靶点,上调Hmgcr可抑制胆固醇的合成;Ldlr的存在可以去除多余的LDL-C,与图2C中的结果相对应。以上结果表明,LP-FZU103可能通过调节肝脏胆汁酸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有效改善小鼠ALI。

7 LP-FZU103对ALI小鼠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量摄入乙醇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对ALI的病理进展起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在属水平上揭示ALI对小鼠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由图7A可知,过量摄入乙醇的小鼠肠道中g_norank_f_Muribaculaceae(OTU229)、g_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OTU375、OTU632、OTU374、OTU326)、g_unclassified_f_Lachnospiraceae(OTU361)等菌属相对丰度明显升高,而norank_o_Clostridia UCG-014(OTU160、OTU611)、g_norank_f_Mollicutes_RF39(OTU92、OTU191、OTU201)、g_unclassified_f_Ruminococcaceae(OTU783)、g_ Lactococcus(OTU115)、g_Lachnoclostridium(OTU720)等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研究表明,过量摄入乙醇导致小鼠肠道中g_unclassified_f_Lachnospiraceae相对丰度升高,尽管所报道的大部分Lachnospiraceae因能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而常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有益菌,但也有研究指出其相对丰度与血清TC和TG浓度呈正相关,并在促进肠相关的肝脏代谢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Muribaculaceae广泛存在于动物肠道中,并以导致动物机体腹泻而被人熟知。此外,过量摄入乙醇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肠道中乳球菌、瘤胃菌等益生菌的相对丰度。

口服LP-FZU103可明显改变ALI小鼠的肠道微生物构成,由图7B可知,LP-FZU103干预显著提高了肠道中s_Lactobacillus johnsonii(OTU202)、g_unclassified_p_Firmicutes(OTU681、OTU440)、s_Alistipes sp._cv1(OTU724)、g_Lactobacillus(OTU85)、s_Lactobacillus paracasei(OTU448)、s_Lactobacillus_reuteri(OTU730)等细菌的相对丰度,并显著降低g_norank_f_Muribaculaceae(OTU229、OTU232、OTU863等)、s_Staphylococcus sciuri(OTU829)、g_norank_f_Desulfovibrionaceae(OTU709)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王丽华等研究认为,Lactobacillus johnsonii能调节肠道菌群并触发黏蛋白分泌,同时改善肠上皮稳态和调节炎症反应,通过“肠-肝”轴起到保肝作用。Firmicutes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营养物质在人体的消化吸收,利于维持血脂正常水平。Alistipes与肝脏乙醇脱氢酶呈正相关从而促进乙醇代谢,对肝纤维化和结肠炎有一定的防控作用。据报道,Lactobacillus_reuteri作为一种重要的肠道益生菌,能逆转乙醇诱导的肝脏炎症和脂肪酸代谢紊乱。与之相反的是,肠道菌群中的葡萄球菌属可导致肝功能异常和加速破坏性肝动脉血栓形成;脱硫弧菌能够改变肝组织中硫化氢的水平,一定程度促进肝脏的纤维化。由此推断,LP-FZU103干预可显著上调肠道中有益菌的丰度,并显著下调有害菌的丰度,进而改善ALI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有利于预防ALI的形成。

8 LP-FZU103调控的肠道关键微生物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参与调控宿主的系列生理活动和信号转导已成为共识。因此,本研究进一步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肠道微生物与血清、肝脏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由图8可知,g_norank_f_Oscillospiraceae(OTU753)、g_norank_f_Desulfovibrionaceae(OTU709、OTU837)、g_norank_f_Muribaculaceae(OTU863)等肠道细菌的丰度与肝脏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肝脏GSH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此外,g_Lachnospiraceae_GCA-900066575(OTU158)、s_Clostridium_sp._Jar-13(OTU316)、g_norank_f_Muribaculaceae(OTU232)等肠道细菌的丰度与血清TC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肝脏GSH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有研究指出,利用副干酪乳杆菌M5L干预ALI小鼠,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肝脏MDA含量并增加SOD活力和GSH含量,以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其并未从更深层次的肠道菌群调节角度进行解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前人研究,Oscillospiraceae可通过增强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反应消耗体内的GSH,进而导致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下降,而g_Lachnospiraceae_GCA-900066575与血清生化及肥胖表型呈显著正相关,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肠道关键微生物与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还发现,g_norank_f_Lachnospiraceae(OTU133)的丰度与肝脏C AT 活力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血清ALT、AST活力呈显著负相关;此外,s_Lactobacillus_rhamnosus(OTU244)、g_Lactobacillus(OTU85)、s_Lactobacillus paracasei(OTU448)、s_Lactobacillus_reuteri(OTU730)、s_Lactobacillus johnsonii(OTU202)等肠道细菌的丰度与肝脏GSH含量呈显著正相关。LP-FZU103可能通过促进以上肠道有益菌的生长代谢增强肝脏解毒功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反应,促进机体肝功能的正常运行。

9 结论

目前,药物治疗被认为是改善ALI的主要方法,而大多数治疗药物仍具有潜在的副作用。因此,从食物资源中开发具有较强保肝护肝作用的功能性食品是干预ALI病理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据此,本研究通过构建ALI小鼠模型,证明LP-FZU103对ALI具有一定的防控作用,其通过提高机体乙醇代谢相关酶活性,减少肝脏自由基的产生或积累,抑制肝脏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调控肝脏胆汁酸、脂肪酸的转化,以及肝脏代谢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尤其是提升小鼠肠道中约氏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等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以促进肠道菌群稳态,进而有效预防ALI的发生与发展。本研究可为开发功能性乳酸菌发酵食品以预防过量饮酒引起的ALI提供科学依据。在未来研究中,LP-FZU103对ALI的防控作用及机制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多维组学技术结合临床人群试验验证。






本文《副干酪乳杆菌FZU103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控作用》来源于《食品科学》2023年45卷第7期135-144页,作者:梁梓华,李嘉仪,谢林惠,杨梓翊,尤适泽,吴 超,李文龙,艾连中,倪 莉,吕旭聪*,陈有挺*。DOI:10.7506/spkx1002-6630-20230729-329。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文章相关信息。

实习编辑:梁雯菁;责任编辑:张睿梅。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全文。图片来源于文章原文及摄图网

近期研究热点


《食品科学》:浙江大学程焕高级工程师等:基于化学计量学鉴定不同甜橙精油挥发性成分
《食品科学》:福建农林大学郭玉琼教授等 :基于感官评价和代谢组学分析叶用枸杞茶
《食品科学》:浙江海洋大学张宾教授、水珊珊博士等:热加工对3 种带鱼肌球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河南工业大学张玉荣教授等:基于稻谷原粮品质的米饭和米粉食用品质快速判别
《食品科学》:南京财经大学汤晓智教授等:基于藜麦蛋白Pickering乳液模拟牛油

《食品科学》:江南大学翟齐啸教授等:肠道菌群研究模型和组学技术在食品化学危害物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食品科学杂志
传播食品科学知识,促进食品科技交流,弘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倡导健康安全饮食习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