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雅教育 ·安全提示】略阳县高台小学关于冬季校园传染病防控致家长的一封信

文摘   2024-12-13 19:03   陕西  



预防冬季疾病

守护儿童健康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冬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近期省、市、县疾控部门发布预警,流感、水痘、诺如病毒、手足口病等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学校人员密集,极易发生传染疾病传播。因此,我们希望广大家长朋友们引起高度重视,和孩子们一起仔细阅读这封信,帮助孩子们远离疾病,健康快乐每一天。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潜伏期比较短,最短10小时左右,最长可达72小时左右。

主要症状

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但诺如病毒排毒过程较长,病症消失两天后,仍具有传染性,免疫期短暂,可能反复复发。

传播途径

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特点

传染性强,排毒时间长,易在密闭环境中爆发。

预防措施

吃熟食、合理膳食、喝开水、勤洗手、拒绝垃圾食品。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天,在秋冬尤为常见。

主要症状

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也可传播。

特点

传染性强,易在人群中迅速传播。


预防措施

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

水痘在发病初期很像感冒,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痂皮,皮疹多见于头面、躯干部位,四肢较少;伴瘙痒,乏力、发热等全身不适症状。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皮疹或呼吸道分泌物、吸入患者呼吸道产生的飞沫等而感染。

特点

任何年龄群均可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


预防措施

1.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病毒及肠道病毒所致,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

主要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以悬雍垂、扁桃腺和软腭边缘出现散在性小疱疹,伴有发热、咽痛和肿胀。在鼻咽部、扁桃体、软腭部出现散在数枚灰白色小疱疹,直径2~4mm,周边有红晕,逐步破溃呈黄色溃疡,通常4~6日可自愈,少数至2周。损害很少发生于口腔前部,牙龈不受损害。

传播途径

以粪-口传播,即病毒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又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染人。 

消化道及呼吸道传播,即通过疱疹性咽峡炎患者或隐性患者飞沫传播,或者食用被污染的不洁饮食而造成感染。  

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品、衣物、用具而传播。

特点

口腔咽峡部出现疱疹,起病迅速,传染性强,传播快。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玩具、衣服要及时清洗;

2.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口鼻,避免交叉病毒感染;

3.居家环境要注意通风;

4.加强身体锻炼,饮食营养要全面,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抵抗力;

5.在疾病流行季节,应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主要症状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整个病程约7-12天。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特点

主要侵犯腮腺,可引起腮腺炎脑炎、睾丸炎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

当你咳嗽或打喷嚏时,请用纸巾或肘部遮挡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这样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保护他人的健康。避免前往人多拥挤的场所,尤其是流感高发期。



手足口病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FMD)也称“手口足综合征”,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高发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及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幼儿。该病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中国每年均有发病,且病死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及疱疹以及全身发热。某些重症病例中可并发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少数极度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死亡风险大。传染方式多样,包括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唾液等,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

  (二)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平时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避免接触一些不洁的物品。

   2、避免吃生冷食物:生的食物有一定的细菌,没有烹饪食物之前,尽量不要盲目的吃一些生冷食物,以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有可能会患上手足口病。

   3、注意消杀:玩具和常接触的物品应定期的清洁消毒,比如清洗和高温暴晒。

   4、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者:尽量不要接触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避免在接触之后导致被传染。

   5、接种手足口病疫苗:通常可以及时接种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可以使身体中产生抗体,也有助于减少感染几率。感染后应尽快就诊检查,查明病因后,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治疗。


温馨提示 请您配合

做好健康监测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乏力、腹泻、手足口部位疱疹等症状,不要带病上学。生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及时向老师请假报告病情,治愈后持医院康复证明审核才能返校。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饭前便后、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居家经常打扫卫生,勤换晒衣服和被褥;要注意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如有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并立即洗手,避免用脏手接触口、眼、鼻。

在饮食起居方面,三餐定时定量,荤素搭配,注意选择新鲜安全的食材、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不吃寒凉食物,不喝生水。

早睡早起,午休片刻,保证学习时精力充沛;每天可安排适量时间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也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等各类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请符合条件的人员按照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全程接种疫苗,筑牢免疫屏障,才能抵御传染病的侵袭。



















守护孩子的健康是我们的共同责任。秋冬虽然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但是只要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阻断病毒,保护孩子们的健康!


















 监制:冯维斌    审核:侯    敏    编辑:周彦欣


略阳县高台小学
略阳县高台小学家校沟通,智慧校园管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