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一个“坏女人”的出轨和反转,为什么讽刺了所有观众?
文化
2024-12-01 18:00
北京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池鑫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女性故事其实面临两种挑战。
第一种是,她明明能做得和男人一样好
(甚至更好)
,但是却遭到不公正的歧视。第二种是,她犯了一个错误
(有时候甚至都不是错误)
,但是却得不到社会给予男性的同等的宽容和谅解。
第一类故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商业和口碑上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但第二类故事其实还不多,观众似乎还没有准备好接受这样的故事,因为它难免会同时刺痛女性和男性观众。但这种痛感感也自有其价值,它必然会引发更深刻的思考。敢于挑战第二类故事的创作者,是勇敢的。
《
免责声明
》剧照
刚刚完结的电视剧《免责声明》,正是第二类更能带来刺痛感的女性故事。
它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其主演是坊间昵称为“大魔王”的凯特·布兰切特,由金牌导演阿方索·卡隆(代表作《地心引力》、《人类之子》、《罗马》)亲自导演全部七集。此剧无疑是Apple TV年末的重头戏,但是在推出以后却没有获得观众的盛赞。
在大部分时间里,《免责声明》的女主角都背负着无法免去的“责任”,显得狼狈不堪,既可怜又可恨——它的确激发了观众对于自己是否苛责了一个“有过错的女人”的反思,但理智上的反思似乎并不能化解情感上的不喜欢。作为“大女主”叙事中的异类作品,此剧的得失值得好好讨论。
《免责声明》的巧妙构思,首先在于它披上了一层“悬疑”的外衣。观众在很长的时间里并不知道女主角凯瑟琳
(凯特·布兰切特)
身上隐藏了怎样一个秘密,只知道她肯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它在引导观众拼凑出事件真相的同时,也在引导观众对于女主角的道德审判。
全剧一开始,甚至还非常狡猾地给出了一个告诫:
讲故事的人很容易带节奏,真相很容易被扭曲。
这段告诫出自一段颁奖词,而领奖者是资深纪录片制作人、曝光过重重社会黑幕的凯瑟琳。顺便说一句,现在大女主故事的身份,似乎已经不再局限于女王和公主——不再是旧系统的胜利者,而是系统的反思者。在最近大热的电影《好东西》里,女主角王铁梅的身份也是一个“调查记者”。
而如果说王铁梅是“好东西”的话,凯瑟琳似乎恰好相反,是一个“坏东西”。即使除去那个黑暗的秘密,凯瑟琳也是一个“穿普拉达的女魔头”式的女强人,高傲,强势,不近人情,她同老公、儿子、下属的关系都比较半冷不热,隐然给人一种随时要崩掉的感觉。
某日,她收到一本“小说”,生活从此崩溃。这部“小说”名叫《完美陌生人》,写得正是凯瑟琳埋藏最深的黑暗往事。
剧名“免责声明”,就出自这本“小说”的扉页,它一反常态地宣称:如有雷同,绝非巧合。
《免责声明》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把三段时空巧妙地拼贴起来。金色的温柔的过往,与惨淡的冷酷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幸的家庭与幸福的家庭并置在一起,更能激起观众强烈的同情和愤怒。
第一条线是《完美陌生人》这部“小说”的内容
,说二十年前,一个英国青年乔纳森戴着照相机在意大利旅游。在沙滩上,它看到了一个带着孩子的美丽女子,她正是凯瑟琳。两人很快发生了肉体关系。第二天,凯瑟琳在沙滩上累极而眠,儿子被卷入海浪,乔纳森赶去救援。凯瑟琳的儿子是救回来了,但乔纳森却因此溺水而亡。
第二条线讲的是乔纳森的父母,斯蒂芬和南希。
他们的生活被乔纳森的死讯摧毁了。南希精神崩溃,后来直接搬进了儿子的房间里住,整日闭门不出,几乎不饮不食,终于死于癌症。而斯蒂芬在妻儿相继过世以后,也无心继续教书,被学校辞退。他在整理妻子遗物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份手稿和一叠艳照。艳照是儿子拍的,拍摄对象正是凯瑟琳。而手稿则是妻子南希创作的“小说”。看完小说以后,斯蒂芬决心对凯瑟琳展开报复。
第三条故事线,讲的就是被复仇的凯瑟琳的生活状态。
她的丈夫、儿子和同事,都收到了这部“绝非巧合”的“小说”以及二十年前的艳照。丈夫在羞怒交加中离家出走。儿子在迷茫中吸毒过量送医急救。同事们则指着凯瑟琳高喊要“取消”她。
在这三条故事线里,凯瑟琳都是一个“坏女人”:她趁丈夫不在,出轨小鲜肉,一晌贪欢,疏于照看儿子。
最关键的是,由于她不想暴露婚外情,想要一劳永逸地摆脱乔纳森的纠缠,冷眼看他被海浪吞没,没有及时呼叫救援。
在后来,她始终不肯直面乔纳森悲痛欲绝的母亲,在后者快要因为癌症去世的时候,也不肯说出真相,说一句道歉。直到《完美陌生人》这部小说曝光,她对丈夫、儿子、同事好像还是谎话连篇,一味逃避责任。
与一般的大女主剧相反,《免责声明》没有让女主角从一无所有走向人生巅峰,而是让她一开始就站在人生巅峰,然后一步步滑落,跌个鼻青眼肿。不得不说,这里面有一种强烈的“厌女”意味,因为观众是被厌恶和恨意推着走的。
随着凯瑟琳一再否认自己的“出轨”,观众也越发希望她得到惩罚。当她的谎言被陆续寄出的“艳照”作为铁证而戳穿,观众也在她的众叛亲离中获得了某种老天有眼的报复性快感。
但是报复的快感没有办法替代一个正向的大女主叙事里的快乐和爽快,因为它里面没有女主个人的成长,没有建立新的友情或者爱情。报复的爽快稍纵即逝,无法延续和叠加。而且这种钝刀割肉式的报复慢慢就让观众不耐烦——观众可不是斯蒂芬,有耐心慢慢“玩”下去。
既然认定了是坏人,那报应就是来得越快越好。
观众潜意识里觉得,“大魔王”布兰切特不可能“就这”,必然还有后手,不过这个超级反转,要一直等到全剧的最后:当凯瑟琳终于和斯蒂芬面对面交锋的时候,她说出了“真相”:
原来根本不存在出轨,二十年前的那一晚,她是被乔纳森强奸的。
那些艳照都是被强迫拍摄的,表情都是强颜欢笑。她其实被强奸了三个半小时。所以第二天她冷眼看着救了儿子一命的乔纳森被淹死,而事后也总是不愿意对其他人说起此事。
观众这才回过神来,《完美陌生人》这本“小说”虽然号称真实,但其实不过是乔纳森母亲南希根据二手材料脑补出来的产物。出于对于儿子的悼念和近乎病态的痴迷,南希的版本有很多美化,只是剧中美丽的镜头让我们忘了这个最基本的事实。南希并不在场,凯瑟琳的叙述才更可信。
也正是直到此刻,我们才明白:这只能是一个女性的故事。如果性转一下:男性出轨,然后为了隐藏出轨又犯下更多错误,然后在多年后遭到告发,妻离子散,事业惨败,这样的故事看似也可以成立,但是这样就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这个人物始终支支吾吾百口莫辩。因为,毋庸讳言,
“一个被强奸的女性”所面对的社会压力,仍然远远比“一个出轨的男性”所面对的压力要大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凯瑟琳的老公走向了颇为讽刺的反面:当他得知凯瑟琳是被强奸的,而不是主动出轨以后,反而长舒了一口气,因为这缓解了他自己对于性无能的恐惧。然而不论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还是“强奸事小,出轨事大”,这些都是男性完全出于维护自己所谓的面子和尊严的考虑,完全不顾女性自身的感受。凯瑟琳听完他的“释然”,当然还是选择了离婚。
但是从观感上来说,对于剧末的超级大反转,并不是所有观众都买账的。在豆瓣社区上就有很多影迷在讨论两个版本的讲述里各自有百分之几的真相。观众的这类反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个反转来得太晚了,或者说,前面的引线铺的太长了。
突然把讨厌了六集的坏人翻转为受害者,观众情感上难以接受,或者说,难免有被愚弄之感。
而这其实恰恰就是导演的意图。在全剧一开始的那句告诫后面,颁奖人又说道:
“人之所以容易被操控,是由于我们内心根深蒂固的成见和预判。”
这些其实都是导演在提醒观众。
观众真正应该反思的真相,不是二十年前的“那一晚”发生了什么,而是此时此刻的我们为什么仍然如此容易被误导?
我们似乎乐于看到光鲜的成功人士背后龌龊丑陋的一面,然后又用捕风捉影的证据急不可待地做出道德审判。
如果我们不选择轻信谣言,就无法获得这种审判的快感。
观众还应该反思,人人喊打的“厌女症”可以隐藏得如此之深。
现在的新闻或者影视、小说,都在力推大女主,但是也许“女强人”的形象仍然会在沉浸在父权体系内太久的惯性思维感觉到某种不适、不习惯,以至于总觉得女强人一定有什么隐藏的问题——她要么是性冷淡,要么是滥交的荡妇,这些非议实在太常见了。一个像凯瑟琳那样的女强人必须倒下,似乎唯有如此,才能给大众带来潜意识里的安抚。
导演就像一个高明的魔法师,一早就告诉了观众最关键的秘密,然后又拿观众做实验,证明观众的确很容易操控。现在我们可以明白地总结出,为什么此剧不那么受欢迎。
因为一个真正聪明、开明、不收操控的观众,很难熬过凯瑟琳极尽狼狈憋屈的前面六集,等来反转。而一个容易被操控的观众,即使等来了反转,也不愿接受它的真实性。
如果说《好东西》那样的电影之所以讨喜,是因为它向观众传递出温暖的信息:“你们也是好东西!”而《免责声明》的不讨喜,也正是在于它冷冷地指责观众:“你也不能免责!”
这样的设计,也许的确让人佩服其深刻和聪明,但也许并不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桃桃
/
审核:然宁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
《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
点赞
”“
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最新文章
为何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酷爱在海外“买买买”?
2024年度关键词:居然一亿多人都选它?
当一个中年女性沉迷在朋友圈发“美照”
过“预制生活”,年轻人“攻略人生”的终极形态?
假肢女孩和帅哥谈恋爱,凭什么被骂?
前人大附中名师:古文学习的5大误区,别再让孩子踩坑了
养老公寓“爆雷潮”:老人住不起,经营者还亏本?
这个“人均网红”的时代,让我们重新认识工程师文化
“请假羞耻”,打工人难以摆脱的隐形枷锁
圣诞影单|和老友一起,“我不愿让你一个人”
游学招募|三联带你探访“甄嬛”长眠地,领略京畿古风光
当中年打工人,决定深夜放纵自己吃串串
枪杀CEO的“富三代”藤校生,怎么就成了美国“顶流”?
2024,你藏起来的情绪都去了哪里
王阳明火了,他真能拯救现代人的心灵焦虑吗?
化妆品销量暴跌,消费者连化妆品都舍不得买了?
从红海到蓝海:本地生活如何带来第二增长曲线?
30+,我还在做5元一份的兼职
人均惜命的年轻人,开始爱上了保健养生酒?
花百万留学难找工作,中产父母后悔送娃出国了吗?
27岁剃光头发后,我才学会了真正爱自己
今年最好磕的爱情小甜剧,何以成为霸榜的全球爆款?
你曾亲眼见过一部交响乐的诞生吗?
食在贵州,正味是“糟酸”
抛弃肉体之后,人类还有必要谈恋爱吗?
别人10年都看不完的《百年孤独》,我一个月就读完了
别让垃圾信息,侵蚀掉孩子的大脑
这座海边小城的街巷,藏满了高性价比小吃
又丑又贵的中产棉鞋,到底是谁在穿?
一个“过于”真实的黄仁勋和他的英伟达
从小到大的“好学生”们,为什么总是更难爱自己?
如果孩子对你说“我不想学文言文”,该怎么办?
外交官养成计划:每个孩子都应该经历一场这样的冬令营
车厘子价格腰斩,冬季“中产水果之王”跌落神坛了?
想要自习的年轻人,卷到了“最快乐的地方”?
不说教、纯解压,打工人今年最爱看的综艺为何是它?
美国民歌的衰落
必须吃顿饺子,不然没法过冬!
一个讨厌自己的人,往往也讨厌别人
用毛线做艺术,编织一场关于记忆的台风
年近30的我,不想再继承我爸的“老好人”心态
今日冬至,宜跨越
苏州人冬天的餐桌,离不开这一抹青
临近年底,我终于摸索出懒人无痛减肥计划
老人越来越多,为什么大量养老院却办不下去了?
王雪纯x三联 | 一年很短,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离开体制内,我终于不再写宣传稿
哪怕要在雪场“随地大小班”,我们为何还是那么爱滑雪?
都说大米越来越难吃了,你感觉到了吗?
没爱好的成年人,下班后去上兴趣班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