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 海图中的文明交流——《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新书首发活动

文摘   2024-10-16 18:30   上海  

自晚明以降,欧洲传教士和商队踏上东方土地,他们不仅带来了异域的文化与信仰,更凭借先进的科技,绘制出一幅幅包括精确比例尺、经纬度及充满复杂信息的海图;与此同时,中国官方海图亦变化,逐渐融入了西方制图的观察方式,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海图不仅是地理信息的载体、科技进步的见证,更是时代变迁、文化交流的镜像,映射出国家意志与海洋战略的微妙变迁。


亚伯拉罕·奥特利乌斯《中国地图》,1587年


赫尔南多·罗斯·里奥斯·科罗奈尔《中国沿海及菲律宾图》,1597年

郑若曾《沿海山沙图》
注:郑若曾《沿海山沙图》取自《筹海图编》卷一《福建七》,1562年初刻,明确将钓鱼岛等诸多岛屿纳入明朝海防范围之内。

《着色雍正十排图》中福建沿海,雍正七年(172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注:雍正初年,虽于传教一事,禁止甚严,但对内廷效力的传教士,仍令照旧供职。此图是中国和西方测绘人员利用国内外新资料对康熙时实测地图所做的补充和修订。

上海大学伟长学者郭亮在他新书《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中表明:和以往的认知不同,我们在厘清具体史实的时候,就会发现中西方的海图测绘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关系竟然如此的密切。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为数众多且各式各样的欧洲绘制和中国本土绘制的沿海区域海图。从最初的接触和勘测,直至能够准确绘制出中国海图、局部海域海图和写景式的战争观测草图等,经历了几个世纪的不断变化。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作者:郭亮

ISBN:9787100202671
商务印书馆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本书


围绕着来自沿海的侵扰、交流、贸易和战争,郭亮教授深入讨论了近代海图在中国与西方社会所起到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差异,实际上也揭示出这一历史时期,决定中国和域外世界产生变化的诸多内在因素,例如科技的发展、知识与信息的传递、航海与海军实力以及国家的管理水平等。这些方面往往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迷人的图像与社会之链。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权力的图像:近代中国海图与交流》将于2024年10月19日 14:00-16:00在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举办新书首发活动,特邀该书作者郭亮教授(伟长学者、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与读者朋友们一同分享他的新书内容,并与其他邀请嘉宾一同与现场读者呈现精彩座谈。



活动时间


2024年10月19日 (周六)
14:00—16:00
(请读者提前15分钟到达活动地点)

活动地点


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
(合欢路300号)

活动嘉宾


郭亮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作者。教授、文学博士,上海大学伟长学者,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课题负责人、上海市哲社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上海大学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上海美术学院设计史理论专业负责人、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专业:美术学、艺术学理论,主要研究领域:中外艺术交流、艺术与科学史研究。学术主张:长期从事西方艺术与科学的研究,关注中外艺术交流。其研究成果见于国内外重要的专业期刊、专著,如《文艺研究》、《人大资料》、《美术观察》、《美术研究》、商务印书馆以及德国日耳曼国家博物馆出 版社等。近几年的研究在于欧洲16—17世纪时期与中国的科学艺术交流,入选并参加2012年第33届、2106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的发言。目前主要致力于跨地域文化交流、科学与艺术的研究,考查不同历史时期下,中国与域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以及科学技术、文化模式及视觉传统对艺术作品的影响。课程与教评多次入选最受学 生欢迎的人文艺术课程。已出版专著《十七世纪欧洲与晚明地图交流》《维米尔的心灵之镜》,译著《塑造美术史的十六书》等。

董少新
辽宁丹东人,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近代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东亚海域史等。专著《形神之间》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类一等奖。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人东来与16-17世纪东亚海域的剧变”。

活动预约

长按识别小程序码
预约活动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其他交流平台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