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南面的南屏山下,有两处“西湖十景”,一处是“雷峰夕照”,一处是“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因有新建的“雷峰塔”、加上许仙白娘子的故事而名声大噪,每日里游人如织。而隔着南山路的“南屏晚钟”因是佛门圣地就显得清静多了。今天我和我的弟弟特地到这里来访古忆旧,寻幽探胜,这里也是我们小时候经常来玩的地方。
“南屏晚钟”的钟声是从这座寺庙的钟楼里传出来的。这座寺庙就是“敕建净慈禅寺”,杭州人简称“净寺”。净寺是五代吴越国王钱弘俶始建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后屡毁屡建,到文革的时候,它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与它齐名的灵隐寺则幸免于难,或许是因为净寺更靠近红尘的缘故吧。直到文革结束,净寺方才得以起死回生。
“大雄宝殿”是净慈寺的中心主殿,乃寺院僧人日常共修之所。殿高21米,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双重高檐歇山顶式建筑。现存的这座建筑是1932年重修的。宝殿上方有一匾额是弘一法师的集字,这是其他寺庙的大雄宝殿所没有的,“具平等相”四字,意为佛教主张人人平等,人人皆可为佛,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大雄宝殿”的后山上方,是一座“演法堂”,这是本寺方丈接待十方衲子参禅问道和演说佛法的场所。平时它都是关着门的,我们也不得而入。这座演法堂在文革中被砸烂,现在的这座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重新修建的。从那个年代开始,拨乱反正,沦落尘世的净寺也回归佛门。
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之后,曾几何时,这座千年古刹多显颓废。文革之后,诸缘和合,净寺迎来了重振道场的契机,包括“释迦殿”在内的第一期复建工程得以圆满完成。目前第二期复建工程的募捐正在进行中。《妙法莲华经》说,“若人发心起塔、建寺、造像,如是诸人等,如见无数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生。”
在净寺里还有一处幽静的“济公别院”。济公者,道济禅师也,又称“济颠和尚”,后世尊称为“济公活佛”,中国佛教文化中的一位著名的人物。他出家在灵隐寺,修行在净慈寺,最后圆寂在虎跑寺,在江南杭州一带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传说。院内有一口“运木古井”,传说就是他从四川运来修复净寺所需的木料,从这口井里涌出来的,迄今井底仍有最后一根木头横亘在内。
或许,净寺最被广为颂扬的,是前些年的一首传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南屏晚钟》,歌中唱道,“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它好像是敲在我心坎中。”我们登上净寺的钟楼,豁然就看见这只悬吊在梁上的巨大的铜钟。这座钟楼重建于1986年,三重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这只做为法器的大梵钟,也是在八十年代由日本佛教界资助重铸。
一旁挂着镜框,镶嵌有一篇用毛笔字书写的说明文。称此钟重达10吨有余(20142斤),高3米,直径2.3米。钟身铸有《妙法莲华经》的全部经文共6万余字。每天早上4点和下午8点,各撞钟108下。每当天将破晓,或夜气方清,“南屏晚钟”的钟声响起,清扬悠远,令人心飞天外,遐思万丈。
从净寺的钟楼望过去,正对着夕照山上的雷峰塔。这是2002年重新建成的新塔,旧塔在1924年的时候就倒塌了。新雷峰塔建造得大气磅礴,熠熠生辉,体现了现时代的风尚,而净寺的清静则永远都让人感到心灵安宁。“南屏晚钟”是“西湖十景”中著名最早的,在宋代的时候,画《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就画过《南屏晚钟》图。南屏晚钟的钟声抚慰了一代一代的人们超凡脱俗的一颗素心。
王治平,1952年出生,浙江杭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毕业,经济学硕士。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现已退休,目前暂居美国马里兰州。喜爱旅行与写作,撰写大量图文游记。观光揽胜,与您分享。
↓↓↓ 您的驻足,我们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