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忆:在“五七”干校 我们如同住进了“世外桃源”

文摘   2025-01-29 06:01   山东  

耕耘“食”光·更新“味”来 

1970年6月22日,中共中央批准的国务院《关于国务院各部门设立党的核心小组和革委会的请示报告》中确定:国务院各部委机构,由原来的90个精简为27个,各部委的干部编制总数压掉82%。各部委均建立“革委会”。在建立“革委会”的过程中,除一些仍保留的部委外,有一些部委合并,成立一个新的部级机构,建立“革委会”。这样,一并一撤,在中央机关里,富余出来的干部的数量,就更多了。

中央国家机关干部的精简,直接带动了各省、市、自治区机关及其下属的地、县一级干部的精简。接着,各企业、学校、群众团体的干部也大量精简。精简之后,多出来的干部的数量,当时虽然没有统计,但肯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样,精简出来的干部的安置,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正当中央高层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在内,都为安置上述干部发愁之时,远处边陲的黑龙江,突然冒出了一个柳河“五七”干校。原来,“黑龙江省革委会”也一直在为安排精简下来的干部发愁。一开始,“革委会”负责人只是安排这些干部打扫卫生,清理街道的垃圾,干一些杂活。但这些活毕竟有限,干完这些活,这些干部仍然闲着无事可做。当时“革委会”负责人考虑来考虑去,想出一个办法:把这些干部集中安排到农村,办一个农场,保留工资待遇,让他们在体力劳动中锻炼自己。“革委会”负责人派人经过专门考察选址,最后选定了庆安县的柳河,作为办这种农场的试点,并以毛泽东的“五七”指示为名,将农场命名为“五七”干校。

柳河“五七”干校初办时还算顺利。到达那里的干部,与当地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的生活和劳动也得到了当地农民的帮助。这些干部在这里种了不少地,又新开了一些荒地,盖了不少新房子,还种树,搞副业生产。“黑龙江省革委会”把办柳河“五七”干校的经验介绍材料上报

毛泽东看到这个材料后,于1968年9月30日写了一则批语。毛泽东写道:“此件可在《人民日报》发表。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这样,柳河“五七”干校,便成了受到毛泽东肯定的典型。各地纷纷仿效柳河“五七”干校,办起了许多干校。中央各机关,包括中办,也都在外地寻找地点,分别办起了各自的“五七”干校。一时间,“五七”干校在全国到处“开花”。

左一是毛泽东的亲侄女婿曹全夫,据记载:江西进贤县的“五七”干校,于1969年1月2日正式建校,由汪东兴亲自督办,曹全夫任校长兼党委书记,李树槐、宇光任副校长,李静声任政治部负责人,张进跃任政治部副主任

西安市南泥湾五七干校的下放干部们下地劳动

五七干校的干部们劳动间隙表演文艺节目

以下是南京玄武军休六所的冯大威将军回忆在“五七干校”的工作学习经历:

五七干校这个名称,对老年朋友们大概并不陌生,但对80后、90后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就知之甚少了。

上世纪75年春夏之际,在沈阳工作的我有幸下放到在五七干校学习锻炼,度过了一段至今还印象深刻的时光。

我所在的总参通信部五七干校位于河南许昌附近,由一座劳改农场改建而成。干校成员一部分为文革后长期下放的军队干部,他们拖家带口,已在那里安家落户。另一部分就是我们这些轮流下放的人员组成一个单独的连队,主要任务除政治学习外,就是从事农业劳动。我们到达时,小麦已经灌浆,油菜也开始结籽,因而我们只赶上了一些田间管理和最后的收获劳动。

我和另外三位同志被分到种菜班,为了便于管理菜地,我们的宿舍单独安置在整个农场的中心地带。孤零零的三间平房前是一个整洁精致的院落,四周水渠环抱。水井旁的葡萄架上果实累累,几十棵品种各异的杏树根深叶茂,幼果挂满枝头,两棵高大的梨树亭亭玉立,也已开始挂果。真道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条件得天独厚。来访的同志们无不交口称赞,夸我们住进了世外桃源。

山水画精品名家亲笔手绘 【淘宝:盛丰颐养园】

回首这段往事,至今还为当年被分配到菜班感到庆幸。这倒不是因为上述的生活环境,而是因为在短短的4个月期间,我们完成了三件颇为得意之事。

第一件,我们种植的蔬菜瓜果大获丰收。我们管理的菜地大约34亩左右,种植了包括黄瓜、茄子、蒜苗等十余个品种。通过虚心求教和向书本学习,我们掌握了一套水、肥管理的科学方法。例如,我们将菜籽饼、人畜粪便分别密封发酵后配合碳铵、尿素等化肥综合使用,效果特别明显。往往头晚浇水、施肥,第二天凌晨,架上的黄瓜和地里的西葫芦就明显的长大一截,在宁静中,似乎都能听到他们生长的声音。对韭菜等类叶菜,我们除了根肥、底肥外,还通过对叶面施肥促进生长,效果也同样惊人。顺便提一句,我们悄悄种植的西瓜也获丰收,20来个瓜,每个十四、五斤以上,当我们将它们送到各班的时候,同志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我们也完全忘却了那烈日当头和挥汗如雨的辛劳。我们的努力不仅满足了全连队对蔬菜的需求,还能为常驻人员提供部分新鲜蔬果,受到干校领导的表扬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长按图片 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季新浆 天然朵状 顺丰直发 保鲜到家

第二件,我们养鸡取得了极高的成活率。为了改善伙食,我们从养鸡场买回108只刚孵化的白洛克鸡雏。但怎样养鸡,对毫无经验的我们成了一大难题。于是只好求助书本,按图索骥。开始将鸡雏圈在一块铺有麦秸的大草席上,用大功率电灯泡保温,精心调配饲料、药物和饮水,同时采取相应隔离、消毒措施。而我们则轮流值班,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注照料。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当一个多月后雏鸡阶段结束时,共存活了99只, 远远超过大家的预期。到了散养阶段,我们又都变成了鸡司令,哨音一响,饲料一撒,整个鸡群像一片白云飞扑而来,叽叽咂咂,争前恐后,不时还有几只好斗的公鸡即兴表演一番,场面之热烈,至今难忘。为了加速生长和提高抗病能力,我们还不时请鸡宝宝们到红薯地里,掀开秧藤让他们饱餐一顿蚯蚓、蟋蟀等等美味佳肴,这样做对红薯生长也有利,可谓一举两得。99只的记录一直保持到长成两斤半到三斤的成鸡。不过说实在的,到最后当其中一些被送上餐桌的时候,心中还真有一种不可言状的悲凉。

第三件,我们管住了院子里的果树。上面提到,小院里有果树若干,我们到达时刚开始挂果。早就风闻,过去每年不到成熟季节,丰硕的果实便被农场内外人员扫荡一空。因而当我们宣布决心管好果树并许诺和大家分享收获时,不少人持怀疑态度,更有人根本不信,说我们是放空炮。白天看管比较容易,只要铁面无私即可,晚上就麻烦了。为此,我们专门养了一条小狗,它不仅铁面无私而且六亲不认,可帮了大忙。

不要一千元!只要一百元!这幅精美的实木画框亲笔手绘山水画快递送件到家【淘宝:盛丰颐养园】

眼看果实一天天长大,不料又遇到新的麻烦,每天早晨总会一些杏果散落地上,上面还有三棱形的小洞。开始感到莫名其妙,经过几天观察下来,原来是灰喜鹊捣乱。于是我们又增加了一项驱鸟的任务。

收获季节终于来到,当我们把收获的几大框杏、梨和葡萄等分送至每家每户时,迎来阵阵惊奇和赞许之声,原先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伸出大拇指说“你们真行!”,我们心中暗想,“有你这句话,我们的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五七干校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事物,今后可能不会再现。但就我个人而言,那一段短暂的经历,仍然值得永远记忆。因为它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了农业知识,体会到农作的艰辛,加深了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幸苦”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生活阅历,从而在我漫长的人生画卷上,添加了一笔值得纪念的油彩。

  • 往期选粹

毛泽东抓“大兵来管钱”   李先念“杞人忧天”让毛泽东不满 

九大毛泽东要林彪当主席自己当副主席 林彪惶恐不安:接班人的地位不保了 

林立衡在9月12日夜间向8341部队报告之谜

我是:盛丰颐养园,每天都有文章更新,常常阅读啊。不妨给予一点赞赏,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文末“写留言”可获得10元优惠券

用于在微信店铺购买蜂场天然蜂蜜、蜂王浆

纯天然无添加 顺丰包邮直发

济泉黄岩蜂蜜董事长王依增(右)宣介产品

手淘扫码 顺丰直发 新鲜正品 甜蜜到家

以下全网最低价 限时七日内

长按图片 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深山直采 品味百花盛开的甜蜜


盛丰颐养园
耕耘“食”光 · 更新“味”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