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里吃斋饭的常识

美体   2024-09-07 20:51   辽宁  

思量食物的来之不易与众生的苦痛艰辛,

产生感恩心、慈悲心、出离心和菩提心。

缘   起


佛教传到汉地之后,形成了一套传统的丛林过堂(用斋)仪轨,规定了碗筷摆放、使用和添饭加菜的步骤与方法。其中的重点是止语端坐、正念受食、威仪寂静。


用斋前后念诵《供养偈》与《结斋偈》,表示普同供养佛法僧三宝及法界有情。

吃饭时应当提起正念,食存五观: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计算思量我们所吃的食物,从种植、耕耘、收获、加工,其中饱含了农夫的血汗,粒粒皆辛苦。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检讨自己的德行有无亏缺,是否堪受供养。当自策自励,不懈怠一日,不妄食一餐。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对美食不起贪心,对劣食不生嗔心,以平等心待之。众生的过患,以贪为根本,如果没有贪心,则诸患不生,修行之人,常念心中过患,使其远离过恶。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饮食就如良药一般,能治疗身体饥渴的疾病。车子有油才能发动,身体也是如此,吃饭只是为了维持体力,用功办道,不应在食物上起分别好恶之心。


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要借假修真,少食容易饥饿,体衰力弱,难成道业;但是如果贪多,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

吃一顿饭要把它与佛法结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硬如钢铁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化。


因此,佛门中过堂有一语:“五观若明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难消。”


常存惭愧心,莫失正念,不说人我是非,散心杂话。


思量食物的来之不易与众生的苦痛艰辛,产生感恩心、慈悲心、出离心和菩提心。

少林内劲一指禅
中国少林内家功法,内外兼修,不用意守,老少皆宜,养性,健身,通络,洗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