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光:我眼中的父亲黄永胜

文摘   历史   2024-10-22 00:39   云南  


引  言


黄永胜和妻子项辉方,膝下共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和一个养女,其中,黄春光是长子。
2015年11月6日,黄春光接受了媒体的专访,该节目叫《我的父亲母亲》,在节目中,黄春光讲述了自己父亲的生活。

正  文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永胜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他是开国上将,建国后担任总参谋长的职务。在黄春光的脑海中,对父亲的印象,主要是严厉,而且是那种带着一身威严的严厉。
小孩子都比较淘气,黄春光小时候一旦犯起了调皮,只要父亲一个眼神过来,他立马就变得乖乖的,按照他的话来说,就像是一个战士遇到了一个威严的将军一般。
除了严厉,在黄春光的眼中,父亲是一个很会打仗的将军,而且打起仗来很勇猛。黄春光还透露,在三年困难时期,当时的很多干部都自动缩减了口粮,父亲也把自己的口粮缩减到了三十斤。

“这三十斤的口粮,也就够父亲一个人吃,我们这些小孩常常是吃不饱肚子”,在节目中,谈及到这一点,黄春光笑着说道。

在谈及家里吃饭的场面,黄春光说来也是比较有趣的一幅画面。由于父亲的职务比较高,因此父亲和母亲的饭食,是由部队的厨师专供的,但是量不是很大。
标准也不是很高,通常都是两荤一素的搭配。
“在父亲的面前,摆着的一荤一素是他喜欢吃的,碟子不是很大,就刚好够两人吃的量”
“等父母吃完饭离开后,我们几个兄弟姊妹就会跑过去”
跑过去干嘛呢?就是吃父母剩下的菜,有时候没有剩菜了,几个小孩就疯狂的舔盘子。尤其是那个装过荤菜的小碟子,在几个小孩的嘴里之间,按照年龄大小轮流舔。
当然不是这个舔完,让另一个来舔,而是按照年龄的大小,每天轮流换人。比如说,今天是老大黄春光,明天就轮到老二黄项林,后天就是老三黄春耀,依次类推在黄春光的记忆中,有一个小零食可谓是印象十分的深刻,这就是“伊拉克蜜枣”。
这伊拉克蜜枣的记忆,大多都存在于60后、70后和80后的记忆中了,蜜枣的个头比较大,在表面上有着一个小小的裂痕,用手轻轻的一掰,整个枣就成了两半。那个枣核用舌头轻轻一挑,就出来了,吃进嘴里面,糖分充足,黏糊糊,滑腻腻的感觉。
要是吃多了,就会齁得慌,还会上火,舌头和嘴角起泡。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这伊拉克蜜枣就大量出现在我国的市面上,其他的食品都要按照相应的票进行供给,但这小小的蜜枣那可就是敞开了卖,而且价格还贼便宜,一斤的价格也就两毛钱左右。
这是为啥呢?其中原因很简单,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个蜜枣来自伊拉克。
这枣在当地的产量很大,但是被封锁禁运,而咱们在1958年就和老伊建交了,所以这么多的枣子就进入了我们的市场。
六十年代初的时候,和当时的大多数人一样,都喜欢吃又便宜又好吃的伊拉克蜜枣。不过,即使能吃得蜜枣,兄弟几个还是因为营养不良得了浮肿。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不理解,身居高位的黄永胜,家里不至于会过得这么惨吧。这就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情况,在三年困难时期,没有哪一家能躲得过去。当然,前提是当年的老一辈人们,依旧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操守。
黄春光他们几个兄弟,当时年龄还小,自然不懂得这些,时常饿着肚子自然也是会发不少牢骚的。但是黄永胜的教育倒也是不错,按照黄春光的复述,当年他的父亲是这么告诫他们的:
“你们和地方上的孩子比起来,生活好多了,要知足”
再加上父亲一向威严,几个小孩也就不敢随着性子,提出吃这吃那的。

后 记


1943年的一个冬天,黄春光出生在一个小山洞里面,所以,父母给他取了个小名“山洞”,大名叫“黄项阳”。他一生当中用过三个名字“黄项阳”、“黄正”,当然,用得最多的还是“黄春光”这个名字。
1981年,黄永胜被特批保外就医,安置在山东青岛生活。
黄春光和三弟黄春耀被安排到了青岛,两兄弟照顾着黄永胜,直到他去世。
在被调到青岛的时候,黄春光也被安排了工作,在青岛的无线电三厂,担任着副厂长的职务。在父亲去世后没多久,眼看着国营工厂越发的没有起色,这时候已经39岁的黄春光,毅然辞去职务下海经商,开了一家贸易公司。
有着四野父辈的关照,再加上自己的努力,黄春光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贱议你读史
八零后老腊肉为你说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