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吴在天
来源 | 吴在天
ID | wztroom
父母对待金钱的态度,会影响孩子是否有追求幸福的能力。
很多父母在给孩子花钱的时候,总是会反复地强调生活的不易,赚钱的困难,
甚至会诱导孩子主动放弃对心爱之物的追求。
孩子由此习得的,是深深的匮乏感和愧疚感。
匮乏与愧疚太难忍受的时候,孩子就会启动心理防御,
并发展出三种人格模式,这三种模式都会让孩子的幸福力变得沉重而艰难。
第一种,吹毛求疵的挑剔王。
他们看到自己想要但又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时,就通过贬损、诋毁这些东西来让自己不喜欢、不想要。
举个例子,当你看到朋友买了个新款的手提包,虽然自己也很喜欢,
但是你却说这个包性价比不高、款式不好看、设计又过时、功能还不实用……反正就是不好。
其实自己也喜欢,但是买不起,就通过贬损来让自己内心平衡。
这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当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时,孩子觉得很漂亮、很好玩、很喜欢,然后父母在旁边说:
走走走,丑死了;
不好的孩子才玩这种东西;
这有什么好玩的,又不能当饭吃……
父母用类似这样的话,直接就把孩子拉走。
孩子就是这样逐渐形成的,他会给自己形成一种心理防御的回路——
就是因为那个东西不好,所以我不喜欢,
但其实真实的原因是,因为他得不到。
当孩子从小就在父母这习得了这种方式,将来但凡是他买不起的、暂时得不到的东西,他就容易会把事物贬损得一无是处。
这样的孩子在成长中,会变得吝啬、吹毛求疵,在很多事情上过于挑剔,特别是人际关系上。
好的人际关系,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自己也能从中学习和成长;
差的人际关系,会总是去挑剔别人的缺陷,甚至总是嫉妒和贬损他人的优点。
这会导致他们,变得越来越不受他人喜欢和接近。
第二种,报复性消费的购物狂。
因为从未被满足的欲望一直存在,有的孩子在成年有了经济条件之后,就产生了报复性消费的心理。
其实他们购买的不是物品,而是通过疯狂购买的行为,来填补早年内心的匮乏的空洞。
我看到有位网友分享自己的故事——
从小她家里就不怎么给她零花钱,每次她想买点零食的时候,父母又会说她馋,教育她零食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有次学校组织的外出活动,她很渴又忘带了水壶,她看着几个小伙伴去买了冰棍,她也很想要。
后来她口渴得不行,就请求同学让她吃一口冰棍,同学们都笑话她不是真口渴,而是馋冰棍。
这次经历让她留下了终生的阴影,出来工作后几十年了,她每个月都要买好几箱零食,
有的零食堆在家里,放了好久都没拆封,甚至有的都已经过期了,可是自己还是控制不住要囤积零食。
我还听过有些朋友的分享——
小时候因为没有件像样的衣服、文具,长大后就不停地买,
同时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因为穿衣、文具而被同学看不起,也会天天买买买,
家里被孩子的衣服堆得满满的,孩子根本都用不了那么多。
这些,就是报复性的消费。
现在买零食、买衣服的冲动行为,是个象征性的行为,都是为了弥补童年匮乏的感觉,于是就变得不断地重复。
第三种,轻视自己的自卑者。
匮乏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美好事物;
愧疚感,又会让孩子继续贬低自我的价值。
人对自身的状态认知构成了自我意识,自卑的孩子常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
他们习惯性地轻视自己,一旦有人简单的一句问候,对他们都像是莫大的关怀,继而就对对方奋不顾身。
富养孩子,不仅是在你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小的时候能够尽量地得到一些物质上的满足。
更重要的是,你愿意对孩子满足的这份态度,能够让孩子自信起来,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值得被爱的人。
而不至于因为别人随便给TA买件礼物,随便请TA吃顿饭,就会觉得自己好幸福,被人爱被人宠,然后就快速跨出了那一步把自己交给对方。
很多女孩就吃了这种亏。
有位读者曾给我留言说,她很后悔曾经因为别人为她举办了一次生日派对,她就跟对方发生了性关系。
为什么?
就是因为,在她过去20多年的生活中,父母从来没有给她过过生日,从来没有一次蛋糕是专门为她而吃的。
她说自己从小到大,每天都只能穿校服,没有裙子,也很少其他可以穿得出去的衣服。
念中学的时候,同学约出去逛街,总是找各种理由去不了,因为没钱逛。
零花钱都是从伙食费里面省出来的,没钱用的时候,也从来不敢问家里要钱。
这份自卑,不仅是生活上,面对友情也会自卑,有时候,别人随便的一句问候,都能让自己觉得感动。
就更不用说亲密关系了,所以当时她一下就被愿意给她过生日的人给击中了,当有个男生对她稍微好一点她就奋不顾身了 。
为什么很多女孩被渣男骗,被PUA,甚至还心甘情愿地一直被骗。
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渣男有时流露出那些虚假的柔情蜜意,都会让她们感动得要死。
因为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实在是太匮乏太恶劣了。
真正的富养孩子,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你对待孩子的态度。
这跟家里有钱没钱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而是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你能否痛快地满足孩子;
在你无法满足孩子的时候,你是否能坦然真实地告诉孩子。
被富养的孩子,看到自己想要而无法拥有的东西,也能够欣赏外界事物中美好的部分,忽略有瑕疵的地方。
这样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中会更受欢迎。
因为他们能够发自内心地欣赏事情、欣赏对方,别人感受到了,也会由此而回馈他。
为什么我们说做生意做的是人脉?
所谓的人脉,就是大家喜欢跟你在一起,也许你的资产没有别人多,也许你的学历没有别人高,
但是别人一想起你,就觉得这个人很好,跟你在一起自己会被欣赏、优点会被放大,就会觉得很开心。
所以别人有什么好事就想到你、带上你。
被富养的孩子,更有底气,不会轻易被外界事物诱惑。
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父母对自己的爱。
没有这份底气,外界的眼光就容易挫败孩子的自信心,有了这份自信,孩子会让自己变得更吸引人。
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家庭在孩子的身上疯狂地砸钱。
比如让孩子排满了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等等。
这个现象的背后,常常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缺少交流和陪伴,父母跟孩子除了学习之外,就不知道要说什么,
所以就干脆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去,反正在孩子身上也花了钱,反正孩子现在也要学习,
这样的话家长会觉得自己心里舒服,也没有刻薄孩子。
但如果孩子所有的时间都被这些占满的话,亲子关系的链接就会变弱。
因为你没有花时间交流,没有花时间陪伴,怎么可能建立感情。
真正的富养,是在孩子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情感,去陪伴孩子成长,
让孩子的内心富足,让孩子的内在自信,被富养的孩子,才有追求幸福的能力。
作者:吴在天,心理咨询师,心理专栏作者,著有《什么样的孩子敢成功》《内在觉察》。微信公众号:吴在天(ID:wztroom)
如果你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厌学、叛逆、躺平、沉迷手机、不想去学校、甚至抑郁焦虑休学等问题,推荐你来我们妈心理。
这里已经有超过上万家长参与学习,每天都有老师对你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和你一起梳理孩子厌学的原因,给出针对性的调整建议,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想要深入沟通,可以添加老师预约心理咨询,你的困惑将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还可以领一份全方位心理健康评估。
你点的每一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