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的问题就像打了死结,当我不再死磕,做好这3点,我和孩子都轻松

教育   教育   2024-11-02 12:20   河北  

关注我 设星标

——妈心理学员分享——

01

自从女儿上了初中,原本成绩还不错的她,状态开始不对。

作业不写、上课不认真听,每天看手机到大半夜。

我强忍着怒火劝她:“现在是学习要紧的时候,少看手机,好好休息。”

谁知道她油盐不进,依旧我行我。

她的学习状态最终被班主任也发现了,督促我多抽时间陪女儿学习。

我真是又羞又怒,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断网、盯着她写作业、限制外出时间……

因为错误的沟通模式,致使我们的亲子关系到了冰点

孩子要么消极对抗,把自己关屋里,黑白颠倒玩游戏,要么大打出手,出去玩就不想回家。

无奈之下,我开始学习默薇老师的《打败厌学提升学习动力父母成长团体》课,想着学习一些科学的养育方法,改进和孩子的关系。

越是这样的困难时刻,越需要全家人共同努力的能量,冲破当下的迷雾。


02

很多时候,当我们对孩子厌学的问题束手无策时,说明我们已经把问题打成了一个死结。

这时,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死磕问题,而是松动对问题的看法。

因为,松动本身,就是疗愈,就是在“解决”问题。

第一个松动:“有时”。

看起来很普通,但是,有时候,“有时”这两个字有扭转乾坤之势。

之前总会指责孩子:

  • 你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只顾自己;

  • 你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胡乱发火。

这种贴标签的行为,加深了我对孩子的认知,进而产生更无力的挫败感:孩子就是这样的人。

加入了“有时”,问题就开始松动了。

  • 孩子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 孩子有时候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 你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胡乱发火。

  • 你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胡乱发火。

当自己带着觉察的时候,就会思考:

孩子为什么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

因为何事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他的内在发生了什么?

当我一步步深究,才会真正看见孩子的需求。

03

第二个松动:无条件接纳情绪

一提起情绪,我会想到心理学中的“踢猫效应”: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了气,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

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故事很简单,讲的是坏情绪的“病毒式传染”。

一个人的负面情绪,如果不能及时终止,到最后只会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循环。

甚至,还有可能引火上身。

伤人又伤己。

那些隐藏起来的坏情绪,终有一天,会毫不留情地惩罚你。

以前有了不好情绪,我会控制自己别表现出来,觉得不表现出来才是有内涵的人。

通过学习才知道有了负面情绪,一直憋着最后可能就变成了躯体症状,(我在几年前曾得过乳腺癌)。

之前没有学习时,很多时候和孩子对话几乎都是命令,控制指责的方式。

我和孩子的爸爸之前都是非常爱讲大道理的父母,尤其看到抖音上有一些道理类视频,我们就会拿来给孩子看。

可是孩子看了以后不屑一顾,有时根本不看,直接拒绝,所以讲的道理她根本听不进去。

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表现出来叛逆,我以为是听话,其实他已经被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继承”了和我一样的情绪表达方式。

要么憋着,要么是愤怒的行为表达,刚上初二的时候和我打架,后来就是一直不多说话。

上了初三,出现了一些躯体症状,比如一提上学就嚷嚷着头疼。

通过学习后,我学着无条件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最核心的一个点是用我开头,身体不适表达的是身体的感受,比如:疼、酸、麻等,心里不舒服时,我们要表达出自己心里的感受。

表达完感受以后,我们再去寻求解决的方案。

比如孩子玩手机的问题。

之前我的焦点一直在手机上,手机摔了好几个,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当我看到,孩子玩手机是在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我就会想办法,引导孩子通过其他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当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手机就不再是他的救命稻草,紧紧抓住不放。

现在学习后和孩子沟通基本没有问题了,开始能看见孩子,接纳当下的孩子,不指责,抱怨。

04

第三个松动:我是不是又越界了?

青春期的孩子,想要理自己喜欢的发型,想买自己喜欢的衣服,想交自己的朋友,不想吃妈妈做的饭,想叫外卖,周末想熬夜玩手机,想用自己的方式写作业学习……

这就是孩子要把自己的形象管理权、社交权、生活自主权、学习自主权拿回来。

如果妈妈一定要让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吃饭、学习,必须按自己的审美买衣服,必然会遭到孩子的反抗,孩子会以各种方式和妈妈斗争,亲子关系必然会受到影响。

和孩子相处要带着“我是不是又越界”了的觉察,这意味着孩子是可以自己选择的。

如何和孩子划清界限呢?

  • 一是给孩子空间和自由,不包办生活和学习,允许孩子自己安排。

  • 二是不控制精神,要让孩子有选择的自由、试错的自由、痛苦的自由、快乐的自由。

  • 三是我也要建立自己的边界,尊重自己的空间和感受,放手并不等于事事都顺着孩子,也不等于讨好孩子。

当我自己的能力达不到时,实事求是的拒绝孩子的要求就好。

面对厌学的孩子,我刚开始也觉得这孩子没法要了,

通过不断学习,我发现解开死结的最好办法,不是用力拉扯、蛮力剪短,而是耐心地松动,把孩子厌学背后的来龙去脉显露出来。

知道孩子是缺失了哪方面的心理营养,也会对孩子有更多的看见、理解和包容。

如果你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厌学、叛逆、躺平、沉迷手机、不想去学校、甚至抑郁焦虑休学等问题;

想要深入沟通,可以预约妈心理心理咨询,你的困惑将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

如需要一对一咨询,请点击这里👇

咨询预约:也许改变从这里开始




---推荐阅读---

《“儿子诅咒我去死”,我才醒悟:走过的最大弯路,就是用错方法养出低能量的孩子……》

和18岁的儿子较劲了一年后,我选择了“缴械投降”,没想到……

14岁女儿抑郁自伤,被迫休学!我抱着“重新养育”的心态,终于唤醒她的能量


你点的每一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华内妈心理
专注于10-18岁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和厌学破解,通过对中小学生提供学习动力1对1在线视频辅导,帮助学生唤醒自我装配学习动力;通过向家长提供破解孩子厌学症状的在线音视频课程,疗愈家长焦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