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5日星期日。
心理韧性,一般指的是个人面对逆境、创伤、重大压力时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简单来说就是面对困难时的情绪恢复力、反弹力。
心理韧性强的人,一般能快速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恢复比较平和或积极的状态。高韧性的人,一般有积极的认知、积极的情绪、积极的行为。能够与与压力共处,及时调整自己,自我减压,及时释放消极情绪。
心理韧性弱的人,一般比较慢或者很难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处于比较消极的状态。低韧性的人,一般是消极的认知,消极的情绪,消极的行为。不能够与压力和谐相处,不能及时调整自己,不能够自我减压,不能及时释放消极情绪。
研究心理韧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人们的心理韧性,提高人们的积极心理,减少人们的负面心理。
检验人的心理韧性的环境是逆境,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所谓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对逆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韧性高的人,认为不确定和不如意是人生常态,需要在不确定和困难中不断前行;韧性低的人认为困难是自己的绊脚石,经常抱怨生活的不公。
韧性是可以历练的,韧性高的人,会主动找事做。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炼。毛主席青年时代没有在教室里死读书,而是主动到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青年时的毛主席还坚持用冷水洗澡,就是为了锻炼提高自己自己身体在恶劣环境下的身体适应能力。大家可以发现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始终能保持强大的革命乐观主义,这与其极强的心理韧性不无关系。
当然,韧性高的人并不是盲目找苦吃,找罪受。去年沈腾主演的电影《抓娃娃》,富豪的父母给孩子设计了很多苦难的场景,以期望孩子能够健康发展,这种方式本身就存在商榷。
韧性的培养方法多样,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培养人的自信心。即面对负面事件,也能看到积极的未来,始终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并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