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等名著人名太多记不住?不妨换个角度把书读薄

文摘   2024-05-31 18:32   意大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一、书籍分类

根据现在阅读书籍类型,我简单把它们分为四类:科研类文章书籍、概念类学习书籍、历史类人物书籍、小说类章回书籍。

最近使用卢曼的卡片笔记法读书并做笔记,对于阅读速度和效果提升很大,感觉瞬间从蒸汽时代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到了电气时代,仿佛刘邦遇见韩信,刘备获得诸葛亮。

我一直认为:学习从来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成功的事情。如果那样的话,我肯定比不过大部分的人。选择比努力重要,方法比勤奋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一直坚守的理念。

近期,尝试使用这种全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对科研类和概念类书籍效果很好,但历史人物类和名著小说类却由于其特性不同而不能直接套用,为此我进行了一些自己的改进,在此把分析过程和改进方法写下来作为记录,并分享给有需要的人交流参考。

二、历史小说分析

科研文章和理工科书籍,需要对每句话进行逐字逐句理解,对基础概念进行补充学习和拓展。像《三国演义》这类的名著小说则不然,我们首先分析下这类小说的特点,以便对症下药:

1. 首先,信息密度不大。单看某句话某段话没有意义,文字需要结合人物个性才能鲜活起来。进而可以根据人物个性分析人物关系和行为习惯,进而预测人物未来决策和情节走向。

2. 其次,情节推进迅速,人物层出不穷《水浒传》光梁山好汉就有108个之多,其余角色更是不计其数。如果不对情节和人物进行记录总结,那很有可能会拿东忘西,最后不知所云。

3. 再有,篇幅巨大,阅读时间跨度大。这类书籍动辄一百章回起,字数更是接近百万。大多人需要用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通读一遍,如此长的阅读跨度,导致大家读到中间已经忘记故事为什么开始了。读完之后没有满满的收获感,更多是完成任务的轻松感。这在我看来,是一种自我感动式的阅读,并不能真正体会阅读的快乐,也不能消化吸收这类厚重巨作,并将其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三、面向对象读书法

针对上述小说特性,经过分析思考,我提出一种面向对象读书笔记法

意在换个角度读这类书籍,对书中主要人物进行建档归类,记录其个人信息和社会关系。再通过故事情节发展来总结人物个性,并对不同人物卡片建立联系,让它们之间互动起来。

选择人物时为了方便,只对主要人物或自己想探究的人物进行建档分析。次要人物或一次性NPC人物则无需建档,只需在主要人物卡片内进行带述。

此读书笔记法起名为“面向对象”。这个概念源自编程理论中的Objective Oriented Programming (OOP)。简单来说就是把电脑程序分为独立的单元或者对象,然后通过交互组合而成。比如你要用代码写一个超级玛丽的游戏,里面的主角马里奥就是一个对象,这个对象有自己的位置、速度、方向、贴图、子弹状态,死亡状态等等属性构成;里面的每个敌人,比如乌龟也是一个对象,它也有自己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对象之间相互独立,通过不同对象之间的交互,就形成了一个可操作性很强的游戏。

类比这种面向对象编程模式,我把这种读书笔记方式叫做“面向对象读书笔记”,英语名是Objective Oriented Notes (OON)

无用小生
读无用之书,做有用之人。天垂象,圣人则之,吾则圣人,述而不作。用有温度的文字描绘世界万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