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会喝水,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读书。那么到底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或一篇论文呢?

文摘   2024-06-07 22:06   意大利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

《楞严经》

一、读书到底读什么?

开篇《楞严经》里以手指月的故事现代翻译为:

就像有人用手指头指着月亮告诉我们月亮在哪里,照道理我们应该是通过他的手指头去看到月亮。但如果我们只注意那个手指头,一看再看,还把手指头就当成月亮,问题就大了,这样的人不但看不到月亮,就是连手指头也看不到了。

其实大部分人读书又何尝不是这样?着眼于文字本身,而不思考文字背后的含义,这不能称之为阅读。作者想表达的一定不只这些僵硬死板的文字,也没有任何文字能够把作者的思想完全表达清楚。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试图用几个名字、数段文字来定义世界,本身就是一种荒谬。因此,我们阅读应该有 “我说花,即为非花,是名为花”的精神境界,方可不因着眼于象而误入歧途。

二、为何阅读

1. 读书目的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书中,读书目的大致分为上面这四种。

我最近读了很多专业书,渐渐明白,书只是一种工具,用于形成和支持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知识的最终形态。知识不在书内,只在脑中,思考和创新方为真知,佛教称之为般若,意为无上的智慧。

2. 读书在质不在量

选择大于努力,方法先于蛮力。一个人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阅读,读得很广泛却不精通,永远都是似懂非懂似是而非,与其说值得赞美,不如说值得同情。霍布斯说:“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样读那么多书,我就跟他们一样愚蠢了。”

三、如何阅读

那么应该如何阅读才算有效呢?《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艾德勒同样强调了笔记的重要性并给出了自己认为重要的三种笔记类型,并把阅读分为四种层次。

1. 三种读书笔记

做笔记可以让我们在阅读中保持清醒,把自己的感想写下来可以帮助思考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我将结合自己的笔记方式分析三种笔记结构。

1.1 结构笔记:每本书封面之下有一套自己的骨架。读书时应列出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让自己能读进入,更能读出来,不至于在茫茫书海中迷失方向。

1.2 概念笔记:类似于之前卡片笔记法文章中提到的原子化笔记,把一个人物、一件事情、一种方法、一条定理单独记录成笔记,就形成了概念笔记。

1.3 辩证笔记:针对一个主题或观点,运用之前学习的所有概念来进行辩论,让不同的作者在自己的脑海中或笔记中打架。根据最终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观点并记录为笔记。

2. 四层阅读

这本书伟大之处在于把阅读系统地分成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相互之间层层套用,更高级的阅读模式依赖于低级阅读模式,越往上难度越大,但是阅读效果也就越好。

2.1 基础阅读

除非一个人能阅读,否则没有人能从一本教他如何阅读的文章中学到任何东西,因此读到此处的读者都具备这种基础阅读的能力。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起点,但千万不要让它成为终点。

2.2 检视阅读

一目十行是一种能力,但绝对不是天才特有的能力。头脑跟眼睛不一样,并不需要一次只读一个字或一个句子,它是个惊人的工具,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足够的资讯。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这种能力进行快速阅读,掌握文章结构,快速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书。

现在很多阅读者都忽略了检视阅读的价值。他们连目录都不看,就从第一页开始读,最终迷失其中不知所云。有些书只需粗浅翻阅,却花费大量时间仔细阅读,这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另外,快速阅读不能只一味追求快,而要能根据内容和需要调节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2.3 分析阅读

佛兰西斯-培根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这种咀嚼和消化就是分析阅读。

进行这种阅读之前,要先进行检视阅读掌握书的种类结构,再进行精读细读抓住重要主旨和作者核心思想,最后像和作者沟通一样评价这本书,对所读的内容和思想提出自己的系统性问题。

2.4 主题阅读

这是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是所有阅读中最有收获的阅读方式。研究生和博士的科研论文阅读就需要用到这种阅读方式。主题阅读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

  1. 搜集资料整理分类:针对要研究的主题找到所有相关书籍和论文资料,并把资料按照名称进行整理分类。

  2. 快速浏览建立词汇:使用检视阅读快速浏览所有资料,根据主题创造一套中立的自己的词汇,带引所有作者达成共识。也就是说要让所有作者用自己的词说话,而不能跟着不同作者思路走。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翻译工作,但不同于中英文翻译,这是用一套共通的词汇统一所有作者思想的同语言翻译。

  3. 建立中心总结立场: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问题,并总结所有的作者针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者立场。

  4. 观点划分强行站队:界定主要和次要议题,然后把作者针对这些问题的不同意见分类到不同议题和不同观点下。有时作者不是主要关心这个议题,而要从他的观点中解读出这个议题或观点。

  5. 凸显主题有理有据: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凸显主题。要解读某个人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四、我的感悟

从这本书里学习到的主题阅读方式解决了自己困扰许久的科研方法论问题。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和自己之前苦思冥想的科研方式不谋而合,但是提出的用自己的语言翻译作者原话让醍醐灌顶般明白自己之前在学术科研上差的那一点到底是什么了。

这些论文作者能力都很高,但我们应该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方式说话,而不应该随波逐流按照他们的思路思考。陆九渊先生说:“六经皆我脚注。” 古人尚有这种质疑经典的态度,我们又何必把他人论文奉为圭臬呢。大胆猜测,大胆讨论,唯有如此,思想才能在碰撞过程中产生火花,最终发展成燎原之势。

无用小生
读无用之书,做有用之人。天垂象,圣人则之,吾则圣人,述而不作。用有温度的文字描绘世界万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