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学来的?从孔子的学习方法到终身学习

文摘   2024-06-18 18:09   意大利  

读无用之书,做有用之人。

读完需要

10
分钟

速读仅需 5 分钟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

👀

   

1. 大哉孔子

孔夫子一生成就斐然。众所周知,他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困惑,五十岁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人力所能改变而乐知天命,六十岁能耐心听取各种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声音,七十岁为人处事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另外,孔子晚年不再执迷于做官,潜心修编六艺、韦编三绝为易经作十翼、述而不作写春秋。

他的弟子子牢认为 ”正因为孔子一生不得从事一件事,故而才能博学多才,通晓古今。“ 这也正是论语中孔子所说的 ”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把自己当作只有一种功能的器具,而应心怀天下,博学多识。

孔子最爱的弟子颜渊对孔子的评价是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孔子思想深邃,越细看越高深,越钻研越深邃。自己不断追赶孔子,闷着头努力学习,感觉似乎在某些方面能追赶上孔子一些,但一抬头,孔子早早就坐在前面等自己了。太史公司马迁对孔子也有同样的评价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诚然 ,孔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古今之事无所不知,五经六艺无所不通。然而,孔子的这些知识和智慧是天生就有还是后天学来的呢?同样是在世短短几十年,为何他能学如此多东西,有如此大成就,生命维度如此宽广呢?

今天,我们从《史记-孔子世家》入手看圣人是天生为之还是后天习之。如果后天习之,那应该如何学习呢,又给我们普通人以什么启发呢?下面,我将从孔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三个角度论述,最后狗尾续貂,简要谈论自己的终身学习方法。

👀

   

2. 学习态度:终生学习,孜孜不倦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回答说:“子路啊,你应该这样回答他“其为人也,学道不倦 ,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学道孜孜不倦,教诲他人从不厌烦,学习一旦投入进去就忘记了吃饭,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就忘记了忧愁,甚至忘记了时间和年龄。

另外,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在齐国听到了韶音后非常喜欢,努力学习它,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对音乐喜爱非常,如果听到有喜欢的歌,便大加称赞,然后让歌者重复一遍,自己随着附和。

在我看来,孔子的做法对一个音乐家最大的褒奖。就好比吃饭后向厨师学习菜谱是对一个厨师最大的夸奖,阅读后给文章点赞是对一个作者最大的赞扬。

👀

   

3. 学习思路:一通百通

孔子有一次和自贡聊天说:”自贡,你认为我是因为学的多所以知道如此多吗?” 子贡说当然了老师,多学才能多知,难道不是吗?

孔子说:“非也,予一以贯之。”让我想起《西游记》中孙悟空跟随菩提祖师学法,一通百通。佛教也有言:“知其要者,从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

可见,世间万事万物背后都有通理,也就是哲学中形而上之道。但是道可道,非恒道,这个道不能说不能学,只能悟。而一旦领悟,便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真正做到一通百通,一以贯之

👀

   

4. 学习方法:知其所以然

《史记》中有一段孔子向师襄子学鼓琴的故事非常有意思。

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学了十天,也没学新曲子。师襄子不耐烦了,说:"可以学些新曲了。"孔子说:"虽然我已经熟习乐曲了,但还没有熟练地掌握弹琴的技法。"

过了些时候,师襄子又说:"你已熟习弹琴的技法了,可以学些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感意蕴。“

又过了几天,师襄子再次耐不住性子说你可以学些新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又过了些时候,孔子有天沉静深思,接着突然豁然开朗,恍然大悟说:"我体会出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的肤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个统治四方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谁能够如此呢!"

师襄子恭敬地离开位给孔子拜了两拜,说:"我老师原来说过,这就是《文王操》呀!"

温故知新,可以为师。而知其所以然,可以为师之师。学习要有刨根问底不断精进的态度,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不光音乐,所有学问皆是如此。如果不能深入考究只是流于表面道听途说,或者寄希望于短视频带给自己知识学问,那无异于海底捞月,不论何时都无法精进。

学习就是要探究背后的道理,这个过程肯定非常耗时,”浪费“大量的时间。但时间就是用来浪费在知其所以然上的。在这方面花费的时间越多,对事物的理解程度越深,也便能更好的一通百通。

比如我读《史记》中孔子世家这部分,参阅了很多不同版本和网上文章,光第一段孔子生平短短76个字就读了4个多小时,仍觉得意犹未尽,感觉没有探究详尽。光《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本佛教经典书名便研究了两个小时左右,还没有真正打开里面的内容。

👀

   

4. 我的学习观:终身学习

从《史记》中太史公司马迁对孔子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圣人并非生而有之,乃学也。

正如王阳明所说:“人人皆可成圣贤。”以及“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有时我们欠缺的并非努力和时间,而是正确的方向和方法。

因此,我依照自己浅薄的学识,集众家所言总结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供大家参考。主要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内容三个方面

学习方法:刨根问底,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善于发现万事万物表象背后的道,做到从一而终,一通百通。并把一门学问学习到的道理应用到别的学科的学习中,触类旁通。

学习态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永远怀着一颗谦卑的心态学习,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通过输出倒逼输入,不断精进。输出可以是做笔记、写文章、与他人辩论、解决实际问题等等,形式不一,但主旨不变。

学习内容:不把学习限制在学校内书本里,从万事万物中学习。在学校看书是学习,在家看书就不是学习了吗?看教科书是学习,看课外书就不是学习了吗?看书是学习,旅行世界体验不同的文化就不是学习了吗?旅行是学习,与不同的人交谈、与不同的思想沟通碰撞就不是学习了吗?交流是学习,看一部电影听一首音乐就不是学习了吗?看电影听音乐是学习,与朋友玩一把游戏就不是学习了吗?如果玩游戏都可以理解成一种学习方式,那当代普遍存在的娱乐焦虑也便不复存在了。

终身学习不光是对学习方式的提升,更是对学习态度和学习内容的直接改变。从万事万物中学习,方能事事学习,时时学习,便可去除娱乐焦虑和知识焦虑,既不会对娱乐时间感觉愧疚不安,也不再需要从假读书中获得心理安慰。不刻意与他人比较,专注于自我成长,做到真正的“古之学者为己。

以上为个人理解,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有更好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无用小生
读无用之书,做有用之人。天垂象,圣人则之,吾则圣人,述而不作。用有温度的文字描绘世界万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