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即张忠培先生划定的“辽西区”,张忠培:《辽宁古遗存的分区、编年及其他——1996年“环渤海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文物出版社2005年,第131—132页。
②⑤赵宾福:《辽西山地夏至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研究的再检讨》,《边疆考古研究》(第5辑),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32页。
③李伯谦:《论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24—142页。
④夏家店下层文化消亡后、夏家店上层文化和凌河文化出现之前的时段内,整个辽西地区的遗存曾被命名为魏营子类型(或魏营子文化),参见郭大顺:《试论魏营子类型》,《考古学文化论集(一)》,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79—98页;董新林:《魏营子文化初步研究》,《考古学报》2000年第1期。近年来,付琳和王立新撰文,指出这一时期辽西地区的文化遗存应分为五类,参见付琳、王立新:《夏家店下层文化消亡后的辽西》,《考古》2015年第8期。
⑥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辽宁林西县大井古铜矿1976年试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7),文物出版社1983年,第138—146页。
⑦李延祥、韩汝玢、宝文博、陈铁梅:《牛河梁冶铜炉壁残片研究》,《文物》1999年第12期;李延祥、朱延平:《塔布敖包冶铜遗址初步考察》,《有色金属》2003年第3期;李延祥:《开展燕文化区的铜冶分金考古》,《有色金属》2003年第4期;李延祥、朱延平、贾海新、韩汝玢、宝文博、陈铁梅:《辽西地区早期冶铜技术》,《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2期;李延祥、陈建立、朱延平:《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2005年度古矿冶遗址考察报告》,《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物研究所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86—94页;李延祥、董利军、李丽辉、杨菊:《内蒙赤峰翁牛特旗尖山子冶炼遗址考察》,《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1年第7期;李延祥、董利军、陈建立、朱延平:《塔布敖包冶铜遗址再探》,《边疆考古研究》(第12辑),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389—395页;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喜鹊沟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14年第9期;李延祥、席光兰、李辰元、韩立新、李波、陈利、陈建立、王立新:《辽西青铜时代早期矿冶遗址考察报告》,《北方民族考古》(第3辑),科学出版社2016年,下同,第279—298页;王立新、李延祥、李波:《辽宁建平两处早期冶铜遗址的调查与初步认识》,《边疆考古研究》(第19辑),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47—59页;席光兰、李延祥:《辽宁建平县小北山冶铜遗址初步调查研究》,《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9年第5期;李延祥、董利军、陈建立、朱延平:《翁牛特旗大营子冶炼遗址研究》,《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9年第1期。
⑧北京钢铁学院冶金史组:《中国早期铜器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81年第3期;李延祥、贾海新、朱延平:《大甸子墓地出土铜器初步研究》,《文物》2003年第7期;崔剑锋、郁金城、郭京宁、吴小红:《北京昌平张营遗址出土青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昌平张营——燕山南麓地区早期青铜文化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7年,下同,第252—253页;杨菊:《赤峰地区青铜时代晚期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李丽辉:《辽西赤峰地区井沟子西区墓地出土青铜器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陈坤龙、王璐、王颖琛、梅建军、张文军:《河北蔚县出土早期铜器的科学分析与研究》,《文物》2017年第6期;王永乐、梅建军、李延祥、陈坤龙、曹建恩、党郁:《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出土铜器的矿料来源分析》,《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0年第3期。
⑨王立新、付琳:《论克什克腾旗喜鹊沟铜矿遗址及相关问题》,《考古》2015年第4期;付琳、王立新:《夏家店下层文化消亡后的辽西》,《考古》2015年第8期。
⑩李延祥、韩汝玢、宝文博、陈铁梅:《牛河梁冶铜炉壁残片研究》,《文物》1999年第12期。
⑪⑫⑳㉓㊷李延祥、席光兰、李辰元、韩立新、李波、陈利、陈建立、王立新:《辽西青铜时代早期矿冶遗址考察报告》,《北方民族考古》(第3辑),第280—283页;第286页;第290页;第280页;第280页。
⑬辽宁省博物馆、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赤峰县文化馆:《内蒙古赤峰县四分地东山咀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3年第5期。
⑭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北票市康家屯城址发掘简报》,《考古》2001年第8期。
⑮克什克腾旗文物志编委会:《克什克腾旗文物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2—43页。
⑯⑰⑲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喜鹊沟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14年第9期。
⑱㉔㊵王立新、付琳:《论克什克腾旗喜鹊沟铜矿遗址及相关问题》,《考古》2015年第4期。
㉑李延祥、董利军、李丽辉、杨菊:《内蒙赤峰翁牛特旗尖山子炼铜遗址考察》,《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1年第7期;李延祥、席光兰、李辰元、韩立新、李波、陈利、陈建立、王立新:《辽西青铜时代早期矿冶遗址考察报告》,《北方民族考古》(第3辑),第283—285页。
㉒㉖李延祥:《中原与北方地区早期青铜产业格局的初步探索》,《中国文物报》2014年2月28日第5版。
㉕李延祥、贾海新、朱延平:《大甸子墓地出土铜器初步研究》,《文物》2003年第7期;陈坤龙、王璐、王颖琛、梅建军、张文军:《河北蔚县出土早期铜器的科学分析与研究》,《文物》2017年第6期。
㉗㊸田伟:《闻喜千斤耙采矿遗址及相关问题探讨》,《文博》2020年第6期。
㉘如辽西山地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形态之所见,参见朴真浩:《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经济与社会形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0年,第245页。
㉙如偃师二里头遗址,以及稍晚的郑州商城等遗址。
㉚㉛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委员会:《昌平张营——燕山南麓地区早期青铜文化遗址发掘报告》,第84—86页;第8、17页。
㉜一般认为,铸造用于远射的镞,是拥有稳定铜料来源的表现。
㉝崔剑锋、郁金城、郭京宁、吴小红:《北京昌平张营遗址出土青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昌平张营——燕山南麓地区早期青铜文化遗址发掘报告》,第252—253页。
㉞㊳刘绪:《商文化在北方的进退》,《夏商周考古探研》,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172页;第168—176页。
㉟刘莉、陈星灿:《城:夏商时期对自然资源的控制问题》,《东南文化》2000年第3期。
㊱商文化在二里岗上层偏晚阶段退出了长江中游地区,参见刘绪:《中国考古学六讲系列:夏商周考古》,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7—68页。商人退出南方地区之后,由其直接控制的矿冶也停止下来。需要说明的是,商人与南方地区的交流并未中断,王朝可能通过贸易或其他方式获取南方地区的铜矿资源。
㊲陈小三:《早商文化的北进与北方系青铜器的发展》,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边疆考古研究》(第17辑),科学出版社2015年,217—218页。
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定地区文物管理所:《定州北庄子商墓发掘简报》,《文物春秋》1992年增刊。
㊶《尚书·酒诰》载周王训示殷遗民时说:“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由此可知,殷人有驾车远行开展贸易活动的传统。〔清〕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中华书局1989年,第323页。
㊹田伟:《商代晚期的东西对峙》,《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