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永先生学术年表

学术   2024-11-13 16:53   北京  

1904年(光绪三十年)

农历107日,出生于澳门,为梁启超先生的次子。

梁启超与梁思永(右)、梁思达(左),摄于1920年代

1923

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57日,与兄长梁思成在北京被汽车轧伤。

1924年

赴美留学,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考古学和人类学。其间曾参加美洲印第安人古代遗址的发掘。是中国第一位专门考古学者(梁启超语)。

梁思永《阿留申群岛考古调查报告》读书笔记(节选)

1926年

1210日,梁启超写信给梁思永,介绍李济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发掘情况,为梁思永回国寻找实习机会

1927年

7月返国。因奉晋战事爆发,原定104日赴山西的田野考古取消。遂留在北京研究李济在山西夏县西阴村发掘的考古资料,并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担任助教。

1928年

8月返回美国继续深造。

1929年

119日,梁启超在北平协和医院病逝。时梁思永仍在美读书。

12月,英文论文《远东考古学上的若干问题》定稿。

1930年

夏季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归国后参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

919日,开始实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发起的东北考古计划,由北平赴黑龙江发掘昂昂溪遗址。

昂昂溪第三沙岗之北头

1021日从通辽入热河作考古调查,1027日返回北平,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中国人第一次系统的东北考古调查。

是年用英文发表《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1931年

春,完成黑龙江昂昂溪发掘报告的编写工作。随即赶往安阳参加小屯遗址发掘并主持后冈遗址的发掘。

秋,参加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遗址第二次发掘,后又去安阳发掘后冈遗址。在安阳后冈发现著名的仰韶、龙山和殷墟文化的三叠层。

梁思永主持第二次城子崖发掘时的合影,左一为梁思永,摄于1931年10月

1932年

春,患烈性肋膜炎,卧病两年。其间在《美国人类学家杂志》用英文发表论文《远东考古学上的若干问题》。

1933年

发表《昂昂溪史前遗址》、《小屯、龙山与仰韶》、《后冈发掘小记》等著名论文。后冈三叠层的发现,初步弄清了仰韶、龙山和殷文化的先后关系,在中国史前文化的研究史和中国考古学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后岗第283、284两坑纵截面(东墙)

1934年

821日,在北平编成热河考古调查报告。

秋,赴安阳主持西北冈殷王陵的第一次发掘。参与执笔并主持编辑的中国第一部大型考古报告《城子崖》出版。

1931年以来,东北四省接连被日本军队占领,东北考古计划只好搁置。

1935年

春秋两季继续发掘安阳西北冈殷王陵,这是殷墟的第十一、十二次发掘和西北冈殷王陵的第二、三次发掘。殷王陵的发掘,规模宏大、工作精细、收获丰富,是中国考古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工作。殷王陵的发掘,共揭露1232座殷商墓葬,其中大墓10座,对认识殷代社会及其发展水平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

1935年4月9日,由内政部、教育部核发的“采取古物执照”,执照申请负责人是蔡元培,发掘负责人为梁思永

1936年

着手整理西北冈发掘报告。

发表调查报告《热河查不干庙、林西、双井、赤峰等处所采集之新石器时代石器与陶片》,这是第一篇专论热河新石器的中文文字(梁思永语)。

祁延霈、梁思永、刘(从左至右),在山东日照两城镇,摄于1936年春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原来的工作计划被打断。随史语所撤退到汉口、长沙,后又迁往大西南。在辗转流徙的过程中,一有机会,仍取出标本加以研究。主编《国立中央研究院参加教育部第二次全国展览会出品目录》,分类介绍19349月至193512月间安阳侯家庄西北冈和小屯北地出土的277件商代文物精品。

1939年

继续整理西北冈发掘资料。

在《第六届太平洋学术会议会志》上用英文发表论文《龙山文化: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系统地阐明了龙山文化的特征及其与小屯殷商文化的关系,指出龙山文化是历史时期殷文化一个重要的前驱

《龙山文化——中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论文第一页,1939年

1940年

完成西北冈殷王陵发掘报告初稿。报告手稿共16241页。

接到上级指示,随史语所迁往四川南溪李庄。迁居之初,即着手研究西北冈殷王陵出土的青铜器和石刻。

1941年

初夏,肺结核剧烈发作,不得不停止工作。报告第9章《遗物:分类描述》竟然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此后长期偃卧病榻,不能起床,无法从事个人的研究,但仍关心战时西北、西南的田野考古和室内研究工作,也曾注意康藏方面之史地(夏鼐语),更不能忘情于自己的西北冈殷王陵发掘报告,病中的梁思永相信这是他此生唯一的事业

梁思永父女在李庄羊街八号院中,摄于1941年

1942

418日,傅斯年写信给朱家骅,给困在李庄的梁思成、梁思永兄弟请求补助。傅说二人皆今日难得之贤士思永为人,在敝所中最有公道心,安阳发掘,后来完全靠他,今日写报告,亦靠他。忠于其职任,虽在此穷困中,一切先公后私

1946年

2月,在重庆中央医院施行两次大手术,截取7根肋骨,使受害的左肺萎缩下来。出院后返回古都北平,继续休养,身体逐渐恢复,但仍很虚弱。

1948年

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1949年

留在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714日,发电报给请假在温州家乡的夏鼐先生,仍盼来平,主持史所929日,又写信给夏,敦促他北上,积极为将来之中国考古事业计划奋斗此事关系中国考古学之前途甚巨,愿兄予以深切之考虑,至盼!至盼!为即将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网罗人才。

1950年

初夏,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任命书,担任即将于8月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69日,给夏鼐写信,称以弟残废之身,学问荒废多年,尚且厚颜接受任命,希望在某些方面,或能发生一点微小的作用。考古所之发展,大部须依靠兄之努力,有此名义,可有若干便利,兄绝不可谦逊,更万不可言辞。虽以体弱不能出门,但仍苦心竭力,计划和指导田野调查发掘和室内研究工作,关心青年考古学者的成长,对于解放以来我国考古研究工作的成就和发展,是很有贡献的(夏鼐语)

梁思永与妻子李福曼在家中庭院,摄于1950年代初

1953年

9月,科学院领导准他请假休息6个月。

1954年

223日,入医院检查身体,为销假上班作准备。知左肺完全失去生理功能,且发现有严重心脏病。

42日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病逝,享年50岁。尹达称这是祖国考古事业发展中的重大损失。夏鼐说梁先生本来是领导的核心,现在这核心走了。

1959年

夏鼐编辑的《梁思永考古论文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安阳西北冈发掘报告,以《中国考古报告集》第三种的编号,从1962年起,已经在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了《侯家庄第二本 1001号大墓》(1962年)、《侯家庄第三本 1002号大墓》(1965年)、《侯家庄第四本 1003号大墓》(1967年)、《侯家庄第五本 1004号大墓》(1970年)、《侯家庄第六本 1217号大墓》(1968年)、《侯家庄第七本 1500号大墓》(1974年)、《侯家庄第八本 1550号大墓》(1976年)、《侯家庄第九本 112914001443号大墓》(1996年)和《侯家庄第十本小墓分述之一 10051022等八墓与殷代的司烜氏》(2001年)。前7本都是以梁思永遗稿、高去寻辑补的名义发表,第9本以梁思永遗稿、高去寻辑补、石璋如校补、刘秀文助理的名义发表。第10本以石璋如撰著的名义发表。高去寻先生以辑补的名义发表西北冈大墓资料,不仅因为梁思永是西北冈发掘的主持人和他的老师,也是因为梁思永有一个241页的发掘报告初稿。但各大墓实物资料的系统整理和报告编写,基本都是由高去寻先生完成的。这也成就了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李济说:若无这些不仅提供了基本资料、而且为中文的科学报告树立了样板的手稿,高去寻教授就不可能完成编辑侯家庄西北冈王陵报告的艰巨任务。

梁思永墓


作者:陈星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图片选自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梁思永考古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59年;梁柏有编著,《思文永在——我的父亲考古学家梁思永》,故宫出版社,2016年8月。

原文刊于:梁思永著,《小屯、龙山与仰韶》,商务印书馆,2017年,258-263页。

责编:超越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官方网站微信;宣传考古学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考古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