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食事
瑶族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百越人。在秦汉时期,瑶族先民以长沙、武陵或五溪为居住中心。
明末清初,部分瑶族又从两广向云贵迁徙,这时,瑶族遍及南方六省(区),基本上形成了今天的分布局面,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在瑶族社会中,尊重长辈、勤劳善良、团结互助等美德备受推崇。瑶族的社会结构以家庭为单位,一般由几个家庭组成一个村寨,村寨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照应。
瑶族人民热爱生活,善于表现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艺术才能。他们喜欢唱歌跳舞、弹奏乐器、表演戏剧等文艺活动,同时也注重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的庆祝和传承。
在瑶族社会中,传统节日如盘王节、春节、端午节、“三月三”、“六月六”等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如唱歌跳舞、敲打铜鼓等。
中国约有瑶族280万人。广西是中国瑶族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瑶族人口占中国瑶族人口的80%左右。
荔|波|小|七|孔
荔波小七孔,被《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被《孤独星球》评为世界上最触动心灵的风景之一。被形容为镶嵌在地球腰带上的一颗“绿宝石”。
小七孔位于贵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西南部,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古为黔南通往广西商旅交通要道,横跨响水河。桥长40米,宽2.2米,高5.5米,桥体取拱形。
漫步小七孔古桥,仙气弥漫,就像穿越到了古昔,与神明相遇。桥身布满蕨草、桥下水尤清冽,两岸葱茸秀丽。这座古桥,不仅美,更有韵味。
古桥见证彼此间的爱情
曾经,一对瑶族情侣相恋,但迫于外界的压力,不能朝夕相依、执手偕老,为了爱情他们决定逃离这里。
可是,汹涌的响水河阻挡了去路,正当他们准备跳河殉情时,被爱感动的七名仙女幻化出了七孔桥帮助他们。但同时,仙女告诉他们:这座桥凝聚着时间和命运的力量,每走一步,便会衰老一分,走过七孔,便会苍颜老矣。
最终,在七孔桥上,这对情侣牵手而过,虽然只有短短百步,但他们却如愿地白首到老。
美丽的传说在当地口口相传,小七孔古桥也被称为“忠贞之桥”。很多情侣会特意前往古桥见证彼此间的爱情!
翠|谷|瀑|布
穿过古桥往里走,便到了翠谷瀑布。远观,它似一条白丝带静静悬在山间;近看,水流潺潺,又甚是灵动。
翠谷瀑布落差60余米,层次丰富,水流顺山而下,又宛转于草树之间,让人琢磨不透。瀑布下,水流清澈见底,不时游过一群群鱼儿,它们或躲进水草,或藏匿石缝,悠然自得。
再往里走,水雾渐渐多了起来,浪花飞溅,传来丝丝凉意。
卧|龙|潭
卧龙潭是小七孔风景区的经典景观。是卧龙河的源头。潭水从坝顶倾泻下来,形成壮观的瀑布,水声轰鸣,雾雨蒙蒙,形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自然景象。
68|级|跌|水|瀑|布
涵碧潭上游长1.6公里的狭窄山谷里,沿高高低低的河床,错落着68级瀑布和跌水。专家们考证,如此众多而密集的瀑布、跌水,实属全国罕见。
层层叠叠的瀑布,淙淙哗哗倾泻而下,或倾珠撒玉,推雪拥云,或如匹练飘逸,似银河泻地,形态各异,气象万千。
千姿百态的瀑布跌水竞领风骚,争奇斗妍,构成风情万种的动态水景。沿河谷而上,一路但见高山流水、绿树红花,但闻泉鸣瀑响、鸟啾虫吟,美不胜收。
爱|真|空|的|白|裤|瑶
白裤瑶—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荔波小七孔景区附近居住着瑶族的一个分支—白裤瑶。
白裤瑶妇女的传统服饰“贯首衣”为一前一后两片布,它以精美的腰带扎系,背部的布片上绣有精美的花纹,亦称“两片瑶”。
古寨地处荔波县瑶山瑶族乡,距县城35公里,距小七孔景区仅3 公里,是白裤瑶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这个原始的村寨,居住的白裤瑶,长期深居高山密林,过着刀耕火种、自给自足的狩猎民族,至今仍保存着母系氏族社会的远古遗风,因其民族文化保存最完整而被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赐予“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之称。
走进寨中, 高大的铜鼓与牛头让瑶寨显得古老而神秘。
瑶族信奉牛,视牛为神,铜鼓是白裤瑶虔诚礼拜的神器,是图腾崇拜,更是瑶山民族精神的寄托。
白裤瑶男子的便装衣服皆黑布平领,裤子纯白大裤裆。
白裤瑶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至今他们的部落还保留着浓厚母系社会痕迹,在部落里,女性的地位非常的高,尤其是在找对象这件事情上,女性完全占据主动地位,而男性则是从属地位。
白裤瑶女性的上衣非常特别,它不是我们常见的整块布料缝制而成,而是前后两片,贯头衣没有衣袖,面前一块,背后一块,两边肩上各用10厘米宽的黑布连着,腋下没有扣子,全是敞开。
前一片是纯黑粗布(在南方瑶寨,黑色象征着土地);后一片则绣有瑶王的大印, 象征着瑶王坚强不倒的精神。
这样的设计使得服装看起来仿佛只是轻轻披挂在身上,随风摇曳,既展现了女性的自然之美,也体现了白裤瑶人民对自然与人体之美的崇尚。
女性的两片衣,不仅仅是衣物,更一这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它象征着对身体的无拘无束,对自然界的开放接纳,以及对生命原始形态的尊重。
在劳作或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设计不仅方便透气,适应了炎热多湿的气候条件,同时也让女性在活动时更加自如,不受衣物束缚。
虽然“两片瑶”的服饰外在形式特殊,动作稍微一大就能看到女性的上半身,但是这里面蕴含白裤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性别观念。
在白裤瑶社会中,这种服饰被看作是对女性身份的一种尊重和肯定,它打破了传统社会中对女性身体遮掩的要求,体现了该民族文化中对性别平等的认同。
二片而中空,凉爽而方便,侧看女性特征若隐若现,其实这并不是随意裸露,而是反映了族人对母性的原始崇拜和生殖崇拜。
不管冬夏,下半身穿着都是以黑蓝色为主调的百褶裙,不分老幼,同样长及膝盖,行走或劳作时,健美的双腿暴露无疑,性感而飘逸,因此也有人称二片瑶为史上最早的超短裙。
正常情况下,当白裤瑶的女孩到了适婚年龄,她们就会大胆的追求自己喜欢的男孩,在这个过程中,男生们多半都顺着女孩子来。
不过在结婚之后,妻子也会尊重丈夫的意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白裤瑶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习俗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点新旧混合的味道了。
舌|尖|上|的|荔|波
荔波的饮食文化以酸、辣为主,融合了多民族的烹饪技艺,形成了独特的风味。这边的特色美食主打一个酸汤配辣,酸汤鱼、酸汤牛肉都是不错的选择。
荔波风猪:采用四十至六十天的奶膘猪仔,刮毛去五脏后,加洒八角、茴香、花椒、草果、桂皮、山奈、生姜等佐料及精盐腌制风干而成,故名风猪。
荔波腌酸肉:采用生鲜肉腌制,酸甜爽口,是夏季受欢迎的地方美食。
荔波粽子:种类繁多,有肉粽、菜粽等,口感丰富。
酸汤鱼:使用的酸汤是用酿酒后的尾酒调制,后改用热米汤经自然发酵制成。酸汤鱼的主要材料是新鲜的荔波鱼,配合特殊的调料和草本植物烹制而成。
荔波瑶山鸡:瑶山白裤瑶人世代努力育成的优良肉用鸡种,分布在瑶山、捞村、王蒙以及紧邻的广西里湖一带。
水蕨菜:水蕨菜生于荫凉潮湿的河谷里,荔波水蕨菜主产于王蒙、朝阳、玉屏、捞村一带。水蕨菜可长至一尺余长,味甜、鲜嫩。普通蕨菜味苦,口感粗,且可食部分仅为蕨芽。但水蕨菜通株可食。
交|通|方|式
珠三角出发:有两条线路可以去到荔波。一条线路:广州-南宁-荔波。第二条线路是:广州-都匀-荔波。这两条线路时间都差不多,但去往南宁的车次选择非常多,而去都匀的可选择就少很多了。
南宁转车:一定要注意南宁的火车站,分为南宁东站、南宁站、南宁北站。南宁东站至南宁站可以地铁前往,大约40分钟左右。而如果不小心买了南宁北,那大家还是退票吧,中间有大几十公里的距离,一定要注意。
荔波站至小七孔景区:大约十公里,打车非常方便。
往|期|精|选|文|章
↓↓“点图片跳转”↓↓
(部分图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