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是中国第14大少数民族,属于氐羌系统的一支,总人口数有209万人(2021年)。白族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 湖南等省,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少量分布。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等,统称为“白人”。白族统称为“白人”,贵州一带的白族有“七姓民”、“九姓族”、“罗苴”、“龙江人”等不同称呼。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1月,根据广大白族人民的意愿,正式确定以“白族”作为统一族称。西部有澜沧江、怒江纵贯南北,构成纵深的河谷地带,林木繁茂,景色秀丽;东部有金沙江横贯东西,地势开阔,宜于禾稼。白族服饰清爽大方: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妇女服饰各有千秋,从服饰可看出年龄大小、成婚与否以及地区差异。其素雅的扎染,古朴的绣花围腰、鞋子,花团锦簇的绣花背被、挂包,都很有特色。白族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尊贵。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
女子服饰各地有所不同,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右衬结纽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穿蓝色宽裤,足蹬绣花鞋。
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有面目俊俏的美腿姑娘;山清水秀的地方,就有心灵手巧的美女。
白族的美女,说话纤细柔和,举止落落大方,聪明能干,富有个性。
云贵紫外线辐射强,大部分姑娘皮肤不好,然而白族姑娘却白净细腻。这可能是跟她们所生活的环境、饮食和民族基因有关。
白族姑娘—杨丽萍
出生在云南大理的白族姑娘杨丽萍被称为是西双版纳歌舞团的一只金色的孔雀。
尽管因为孔雀舞,总是会有不少人误认为她是傣族,但杨丽萍是个土生土长的白族姑娘。
她的五官也延续了白族美人的精髓——精致小巧,身姿更是纤细玲珑。
少数民族骨子里的舞蹈天赋,在她身上彻底发扬光大,她的舞姿极具灵性,不仅肢体灵动,就连每一节手指都注入了舞蹈的灵魂。
喜欢她的观众们都将她称为“孔雀公主”。
白族饮食习惯
白族喜食酸辣,鲤鱼、弓鱼、鲫鱼是人们喜食的菜肴,“砂锅鱼”是著名佳肴。善于腌制火腿、腊肉、香肠、油鸡、螺蛳酱等。
爱饮糯米酿造的甜酒、大米制作的饵丝。喜饮烤茶,著名的“三道茶”是待客上品。
第一道是用沱茶冲泡的苦茶;第二道是加红糖和牛奶的甜茶;第三道是放入核桃、蜂蜜、米花的回味茶。
“一苦、二甜、三回昧”的“三道茶”不仅是白族同胞待客的佳茗,它还寓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乳扇是白族独创的乳制品,色泽淡黄,状如扇,薄如纸,味道鲜美。
节|日|文|化
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盛大的节日和街期,号称“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
它的起源与观音伏罗刹的传说有密切联系,所以又叫观音市。每年夏历三月十五开始在举行,会期七至十天。
节日期间,举办传统的赛马、赛龙舟、射弩、打秋千等民间体育比赛以及大本曲演唱、洞经古乐、民族歌舞表演。年年如是,热闹非凡。
火把节是白族另一盛大节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举行,古称“星回节”,它是白族人民在秋收前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活动。
节日期间最为壮观的是每个白族村寨都要在村子中央的场地上竖起一柱或数柱三四丈高的大火把。
火把以树杆作心,外面捆扎竹片、树枝和松明,当夜幕降临,大小火把齐明,红光满天,响声震耳。
此外,白族还有许多节日,如过正月、朝鸡山、葛根会、青姑娘节、天子庙会、接佛母、打歌会、花朝节、庄稼会、观音会、小鸡足山歌会、蝴蝶会等等。
白族舞蹈较多,按活动性质可分为娱乐性和祭祀性两大类。
娱乐性舞蹈有霸王鞭、八角鼓舞、龙狮舞、模拟动物舞、兵器舞等,祭祀性舞蹈有羊皮鼓舞、手巾舞、碗箩舞、耍花舞、灯盏舞、巫舞等。
在贵州,白族有17.95万人,主要分布在毕节市大方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七星关区、织金县、黔西县、赫章县和六盘水市盘县。毕节市大方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织金县→六盘水市盘县大方县,贵州省毕节市辖县,大方漆器为著名传统工艺,曾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县内有斗姥阁仿古建筑、奢香墓、奎峰塔、九层衙仿古建筑、阁雅古驿道、济火碑、大渡河桥、清虚洞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境西北部,北、西、南3面与云南省毗连。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毕节市辖县。威宁80%以上地区海拔超过2000米,是贵州省地势最高的县。名迹胜地有石门坝教堂、双霞洞摩岩石刻、草海黑颈鹤保护区等。威宁草海,高原湿地
织金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地处乌江上游,秦属巴郡,汉属牂牁郡,为仡佬族世居之地。织金山川秀丽,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境内溶洞遍布,有“溶洞王国”之称。距县城22公里的织金洞,有“天下第一洞”之称,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距织金洞1.5公里的恐龙谷,以其洞中有洞、桥上有桥、水上有水的奇绝景观。被国际著名的地貌学家威廉姆斯誉为“世界一流的喀斯特景观”。县城古有72泉,享有“小泉城”美誉,城郊有楼亭错落、绿树掩映、古树覆盖、形似木鱼的鱼山和素有“东寺晚钟”美名的东山,县城内外的“八大景”、“八小景”令人赏心悦目。六盘水市盘县:六盘水,被中国气象学会正式授予“中国凉都”称号,年均气温仅15℃。六盘水是三个地方组合而成的,六枝、盘县和水城三个县合并成了六盘水。六盘水地处乌蒙山区,地形地貌异常丰富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山原、高原、台地、峡谷等景观交相辉映。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贵州的地质博物馆”,这里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形态令人惊叹不已。北盘江大峡谷,则是壮丽的自然风光的代表,巍峨的山峦、湍急的江水让人心旷神怡。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则是一处充满原始味道的自然风光,让人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北盘江大桥,这座大桥拿过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桥,从桥面到谷底的垂直高度达到565米,如果需要想象的话,可以将之视为200层的高楼。白|族|美|食
贵州,古称黔中,地处云贵高原腹地。饮食,素以“酸”、“辣”著称。贵州白族美食融合了独特的民族风味和地方特色:1、酸汤鱼:选用稻田里养的稻花鲤鱼,搭配自然发酵的米汤,酸爽和辣味恰到好处,是贵州菜的灵魂。在贵州有句俗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cuancuan。在吃货的心中,贵州美食的特点就是一个字:酸。腌酸醋酸,泡酸糟酸,浆水酸水果酸,在贵州谁要是没点“拈酸吃醋”的本事,都不好意思出门。2,破酥包子:由低筋精白面粉、熟猪油、熟云腿、蜂肉丁、冬菇末等制成。破酥包子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由于这种包子负有盛名,现在已经从民间小饭馆或大排挡,走进了各大宾馆饭店。破酥包子皮薄馅多,口感酥软,味道鲜美,是白族的传统小吃之一。3、乳扇:用羊奶制成,形状像一片片薄薄的扇子,口感细腻柔软,奶香浓郁。4、炒饵块:用大米制成的特色食品,搭配各种时令蔬菜和调料,色香味俱佳。5、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 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属于茶文化范畴之内。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由三杯茶组成,每杯茶的口感和功效都有所不同,体现了白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淳朴民风。6、黑三剁:白族人的家常菜也有讲究。这道黑三剁用三样东西剁碎:云椒、玫瑰大头菜和猪肉馅。因为大头菜是黑色的,所以叫这个名字。
微辣带咸,特别下饭。云南人离不开这道家常菜,外地人尝了也说好。
其他像阳朗辣子鸡、乌江豆腐鱼、凯里酸汤鱼等黔系佳肴色味俱佳,广受欢迎;羊肉粉、牛肉粉、肠旺面、丝娃娃等传统小吃琳琅满目。
在冬日贵州,尝一尝地道小吃,品一品独特黔菜,让人生津留香、回味无穷。这些美食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文魅力,是体验贵州白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往期精选文章▼▼ (部分图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