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长劝告:喝完酒,不要碰手机【原创】

职场   2024-10-11 11:16   北京  

国庆假期小聚。


一个在县级组织部门工作的年轻人说,放假前一天,部长召开全体人员会议。


本以为是老生常谈安全出行、值班制度等等。


没想到,部长这次强调了一个新观点:假期应酬多,喝完酒,千万不要碰手机!


手机、手机,本来是手握机遇。如何变成洪水猛兽、不能沾不能碰了?


联系到本地外地新近发生的一些状况,不难发现,酒后玩手机,往往会被手机玩。



01

老眼昏花,身败名裂


人都有倾诉欲望,特别是酒后,所以就有了“酒后吐真言”。


有人戏称,在酒场上也可以考察干部。


比如,有的人没喝酒前正襟危坐,酒后上蹿下跳,判若两人。


如果回家后,再摸起手机,不定会有什么伟大创举。


比如,去年4月,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袁久红把一“不明物”发在工作群里,让人大跌眼镜。


聊天记录在网上赫然在目。不信,你可以去查查发布时间——晚上22:06分!


大概率,院长刚从场子下来。本来就老眼昏花,几杯酒下肚,晶状体更加模糊,小手一抖,发错对象了。


还有一个单位的领导,深夜11点,把自己的“柱状物”发在了单位的大群里。


我敢断言,这决不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定是喝完酒瞎拿急的。


好在反应快,第一时间撤回,但还是有不少同事已经下载。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第二天,窃窃私语、语焉不详、心领神会的人明显多了起来。


年轻同志点评为老不尊行为: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果然石头大,石头果然大。




02

发泄情绪,得罪领导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头天喝完酒,第二天清晨清醒的时候,发现自己和别人说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话。


这些话,如果是在清醒的时候,是绝对不会说、不敢说的。


比如,怼领导——你天天给我画饼了;凶同事——你背后搞我,我不是不知道;训下属——干不好,就走人,不要叽叽哇哇。


爽一时,后悔一世。


L平时工作认真踏实,兢兢业业,是单位的“老黄牛”。


参加一次酒局,几个同事拿他“开刷”——你天天加班,领导看到了吗?领导看到了,他在意了吗?他如果真的在意了,你进步了吗?……


人到中年,委曲求全,L感觉过去好像从来没有自己活一回。


躺在床上,晕晕乎乎,L给领导发了段语音: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见;我的辛苦,你从未体会过。老子决定明天开始躺平了……


猴子变成人,需要一万年;人变成泼猴,只需要一瓶酒。


生气时,不要做决定,因为你所做的决定,大概率是错的;喝酒后,不要谈工作,因为你谈的工作,大概率是偏的。




03

聊骚惹骚,后悔不已


有人这么劝酒: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忽悠,都是忽悠。酒不会让你年轻,只会让你骚动的心更加骚动。


A属于典型的理工男,不懂风月,不解风情,不谙男女。


一次工作交往,A和B女士成为微信好友。


B女士比A大8岁,一来二去,两人熟络起来。不知从何时起,两人聊天话题越来越私密。


有一天,A喝完酒,在微信上和B又聊了起来。


情到浓时,两人坦诚相见,竟然搞起了裸聊。不巧的是,被B女士的丈夫发现。B女士痛哭流涕,指责是A勾引她。


此事发酵后,众说纷坛,版本不一。


A痛定思痛,最终辞职,远走他乡。


对年轻干部而言,少进酒场、多到书房、多陪家人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


如果不得已去了酒场,酒后不要乱跑乱串,赶紧回家睡觉。


手机放客厅,人在卧室倒。


白酒酿造工艺复杂,有60多种粮食可以作为基料,而绝大多数粮食也可以入药。


还有人劝酒时说,药食同用,喝酒就是喝中药。


依我看,喝的不是中药,是春药,会让人上瘾,更会让人弱智。


作者:办公室顾问团  匿 名




京东 手记套装 优惠狂欢


办公室的秘密
你同事都关注的职场精进之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