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解颐丨色素痣的去与留

文摘   2024-10-06 07:02   上海  

生活中,您是否因胸怀大“痣”而烦恼?抑或是因成为“痣”多星而焦虑?是否因害怕这些“痣“发生恶变而整日茶饭不思、辗转反侧?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些“痣”,做到防患于未然的同时又不过度担忧呢?



一、什么是色素痣?

色素痣是一种起源于黑素细胞的良性克隆性增生,分为先天性黑素细胞痣和获得性黑素细胞痣。先天性黑素细胞痣是出生时或出生后几个月内出现的黑素细胞痣,是错构瘤,主要由胚胎形成期间产生的良性黑素细胞克隆性增殖而成。

获得性黑素细胞痣是出生后发生的黑素细胞的良性克隆性增生,分为普通痣或不典型痣,包括几种临床变异型:晕痣、蓝痣、Spitzs痣。

二、常见的普通获得性痣在临床和病理上有哪些表现?

普通获得性痣从出生6个月后开始出现,在儿童期和青春期数量增加,在20多岁达到峰值,然后在中老年期减少。不过,成人也可能形成新的痣。组织学上,根据黑素细胞巢的位置,可分为交界痣,混合痣、皮内痣。

三、为什么会长色素痣?

目前发现与痣形成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 遗传因素:形成大量痣有家族倾向,在几种基因中发现了影响痣数量、形态及皮肤镜特征的种系多态性,包括p16/CDKN2A、CDK4、IRF4、TERT、POT1。

(2) 皮肤表型:浅肤色个体的痣数量更多。

(3) 日光暴露:日光暴露的强度会影响痣的形成,特别是高强度和间断性日晒。

(4) 免疫抑制:使用常规免疫抑制剂以及生物制剂的患者在开始治疗后数周至数月,痣的数量及直径会轻微增加,偶尔会同时出现很多痣,即突发性痣。

(5) 其他因素:水疱性皮肤疾病、硬化性苔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使用、化疗、内分泌疾病。

四、是不是所有的痣都需要去除?

基于健康层面,多数获得性色素痣可终生保持良性,除纵向观察外无需治疗。50%以上的皮肤黑素瘤是新发瘤(即与痣无关),“预防性”切除痣没有益处。

五、哪些痣有恶变风险?平时需要如何观察?
痣的早期恶变症状可总结为以下 ABCDEFG 法则: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评估。


A 非对称(asymmetry):色素痣的一半与另一半看起来不对称。

B 边缘不规则(border irregularity):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等,不像普通色素痣那样具有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轮廓。

C 颜色改变(color variation):普通色素痣通常为均一的均一的颜色,而黑色素瘤主要表现为污浊的黑色,也可有褐、棕、棕黑、蓝、粉、红甚至白色等多种斑驳的颜色。

D 直径(diameter):直径≥6mm的色素痣或增长迅速的色素痣需要及时评估。

E 隆起(elevation):一些早期黑素瘤表面可有隆起。

F 触感坚实(Firm on palpation) 

G 持续生长≥1个月(Continunous growth for one month or longer)


小贴士:

除了以上ABCDFG法则外,对于有黑素瘤家族史及个人史、“丑小鸭”征(在有多个痣的个体中,出现与多数“标签痣”的表现不一致的单个色素性病变)的个体需要高度重视。

    您可以根据以上的法则密切观察自己身上的痣,可每间隔1个月、3个月、6个月肉眼观察并进行拍照对比、定期测量痣的直径,或前往医院通过皮肤镜检查以及专业的皮肤科医生协助观察。此外,平时减少对痣的摩擦或刺激、做好防晒。

六、特殊部位的痣是否需要额外关注?

1.手掌/足底的痣:通常为交界痣或混合痣,如出现明显不对称、呈斑驳的色素沉着或直径大于6mm,需重视,建议手术切除,疑似黑素瘤时建议病理活检。

2.起源于甲母质的痣:累及甲母质的肢端痣或雀斑可表现为纵向黑甲,即因指甲板上黑色素沉积增加而导致的黄褐色、棕色或黑色条纹。童年期出现的条纹通常为良性。

如果单个条带的颜色深/不规则或宽度大(≥3mm)颜色逐渐加深或宽度逐渐加大,伴有甲营养不良,或者色素沉着延申至甲皱襞或周围皮肤,年龄大于50岁,建议行甲母质活检以排除黑素瘤。

3.头皮痣:头皮痣可能表现为普通痣、乳头状痣或蓝痣。色素性病变有不典型特征时,如不对称、边界不规则、多种颜色、直径>6mm,可能提示有黑素瘤,需重视。

七、激光去痣和手术去痣该如何选择?

目前常见的去痣手段主要有二氧化碳激光和手术切除。

对于直径小于2mm、没有突起的浅表色素痣,尤其长在面部的,可进行激光去除;

对于直径大于2mm、有明显突起的痣、反复激光后复发的痣以及有潜在恶变风险的痣则建议手术完整切除,同时做病理检查明确性质并判断切缘。

华山医院皮肤外科团队将竭诚为您服务:

每周一至周六下午 21号诊室,皮肤科(手术相关)皮肤外科专病门诊,主要是以外科手术的手段,治疗和解决皮肤疾病、修复皮肤缺损、改善皮肤质量。其范围主要包括:体表皮肤与皮下组织的肿物(如色素痣、皮肤纤维瘤、表皮囊肿、脂肪瘤、脂溢性角化病等)切除、皮肤附属器疾患的外科处理和治疗、皮脂腺及汗腺的外科处理、体表瘢痕、皮肤急、慢性创面等的修复与治疗等。


文 | 马文涓

审 | 杜娟 陈淑君

编 | BEST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关注皮肤健康,聚焦皮肤前沿、传递健康资讯、发布医学科普、学科特色:行皮肤医学搬运工,做皮肤疾病圣斗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