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声医识丨未见疱的疱病

文摘   2024-07-17 19:01   上海  

未见疱的疱病

Blister disease without visible blisters


病史汇报


基本信息

女性,58岁,腋下皮疹3年,蔓延至躯干4月余。



现病史

患者自2021年起双侧腋下出现红色皮疹,高出皮面,上可见脓疱及脱屑,伴瘙痒。当地医院病理活检提示:表皮部分角化不全、角层脓疱,局部角化过度、角层下棘层松解、角层及棘层内脓疱,伴棘层不规则增生及海绵水肿,血管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性炎症浸润,水肿及局灶粘液样变,局灶真皮乳头胶原增生。免疫荧光提示:IgG(-),IgM(-),IgA(-),补体C3(-)。疱病抗体结果阴性。当地医院根据皮疹特点及病理结果考虑“银屑病(反向型)”,给予美能口服,外用激素药膏,后加用阿维A,效果均不佳。遂于2023年5月起使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共计12针。初始效果佳,皮疹可完全消退,使用至第11-12针时双侧腋下再次出现皮疹,形态较前改变,以水疱、糜烂为主,皮疹逐渐蔓延至前臂,双乳下及腹部。2023年8月再次行皮肤活检。右胸部/左前臂皮疹:角质层与颗粒层松解、水疱形成,表皮及真皮浅层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符合浅表性天疱疮。右腹部皮疹:局灶表皮缺失,见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真皮浅层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遂停用可善挺,改为甲泼尼龙5片qd+环孢素1片bid口服,皮疹可完全消退。后自行停药改为“中药”治疗,皮疹复发由腋下蔓延至前胸及腹部。



体格检查

一般检查:神清,查体配合,对答切题,生命体征平稳,体温平,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专科检查:双侧腋下、乳房下及腹部可见弥漫性红斑伴糜烂,呈环形排列,部分可见脓疱,上覆痂皮。






双侧腋下、乳房下及腹部可见弥漫性红斑伴糜烂,部分呈环形排列,可见脓疱,上覆油腻性痂皮。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

Dsg1:1.1U/ml,Dsg3:4.3U/ml,BP180:2.8U/ml。

2)皮肤病理活检:

左腋下病理结论:表皮角化过度、片状角化不全及痂,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小片状淋巴细胞浸润伴稍多中性粒细胞。DIF提示:IgG细胞间沉积:阳性++;IgA细胞间沉积:阳性++;C3细胞间沉积:阳性++。

左腋下病理: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角层内可见中性粒细胞聚集成脓疱,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小片状淋巴细胞浸润伴稍多中性粒细胞。





诊断

IgA天疱疮(IgA pemphigus)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双侧腋下、乳房下及腹部可见弥漫性红斑伴糜烂,呈环形排列,部分可见脓疱,上见痂皮,其他黏膜未累及,瘙痒明显。

病理:表皮角化过度、片状角化不全,角层内中性粒细胞聚集成脓疱,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小片状淋巴细胞浸润伴稍多中性粒细胞。DIF提示:IgG细胞间沉积:阳性++;IgA细胞间沉积:阳性++;C3细胞间沉积:阳性++。



鉴别诊断

  • 1)角层下脓疱病(Sneddon-Wilkison病)

    好发于中年妇女。皮损为无菌浅表性脓疱,排列呈环形或匐形性,好发于上肢、腹股沟和腋窝,水疱有时可见,但常为脓疱,常呈卵圆形,疱壁松弛,有时上部澄清,下部浑浊,呈弦月状。黏膜损害罕见。发作与缓解交替,间隔数天或数周,慢性经过,一般不影响健康。组织病理:脓疱水疱位于角层下,但无棘层松解,疱底为颗粒层和棘细胞层的最上层组成,疱内含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未见有自身抗体存在。

  • 2)落叶型天疱疮(Pemphigus foliaceus)

    临床上出现易破的、松弛性大疱和痂屑,通常皮损边界清晰,分布在脂溢区域,尼氏征阳性,Dsg1常为阳性。组织病理:水疱位于角质层下,棘层松解不一定常见,但有棘层松解细胞附着于疱顶或者疱底,表皮上部细胞间lgG沉积。


  • 3)反向型银屑病(Inverse psoriasis)

    主要发生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等皮肤皱壁部位,表现为有光泽的红斑,无典型的干燥云母状鳞屑,鳞屑极少,由于这些部位较多汗潮湿,摩擦频繁,易产生浸溃、皲裂,表面湿润,甚至有渗液、糜烂和黄色油腻性痂皮。在病理下,其表现与典型的斑块型银屑病相似,包括表表皮突延长,棘层肥厚、角化不全、颗粒层减少。与典型损害相比,其表皮增生更轻,而海绵水肿更明显。



治疗新进展

IgA天疱疮的治疗以氨苯砜和/或糖皮质激素为本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原理:可干扰中性粒细胞中的髓过氧化物酶,使中性粒细胞对邻近细胞的细胞毒性降低。如果不能耐受氨苯砜,替代疗法有磺胺吡啶联合泼尼松或PUVA的光化学疗法。合并阿维A酯治疗,该类药物可抑制体内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迁移。对经典天疱疮有效的阿达木单抗、吗替麦考酚酯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也被报道对治疗IgA天疱疮有效。


病例总结

IgA天疱疮(IgA pemphigus)是一种新型自身免疫性表皮内水疱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红斑或正常皮肤上的松弛性水疱或脓疱,IgA天疱疮表皮细胞间沉积的免疫球蛋白及循环中的抗体类型均为IgA型。主要分为两种不同的亚型:角层下脓疱性皮肤病型(SPD)和表皮内嗜中性粒细胞性皮肤病型(IEN)。疱液培养无细菌生长;掌、跖累及较少,粘膜极少受累。瘙痒明显,可影响日常活动。



临床表现

角层下脓疱性皮肤病型(SPD):好发于间擦部位(腋下、乳房下和腹股沟),皮损表现为红斑或正常皮肤出现松弛性脓疱或水疱。表皮内嗜中性粒细胞性皮肤病型(IEN):好发于下腹部及四肢躯干。脓疱多倾向融合成漩涡状或环形,呈向日葵样外观。



诊断

直接免疫荧光(DIF):IgA沉积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表面;

间接免疫荧光(IIF):SPD型IgA天疱疮:IgA抗体结合在表皮上层细胞的表面,IgA抗体识别桥粘素1。IEN型IgA天疱疮:IgA抗体结合在表皮下部或整个表皮细胞间,免疫靶位未确定。两型IgA天疱疮的组织病理学显示:表皮内水疱或脓疱形成以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可伴棘层松解和棘层细胞海绵形成,但与经典天疱疮相比,IgA天疱疮的棘层松解程度轻微。SPD型IgA天疱疮:脓疱或水疱位于表皮上部角质层下,IEN型IgA天疱疮:脓疱或水疱位于表皮下部基底层上方或整个表皮内。




治疗

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本病最常用的药物,其次是氨苯砜,常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IgA天疱疮的分型

角层下脓疱性皮肤病型(SPD)

表皮内嗜中性粒细胞性皮肤病型(IEN)

临床症状

好发于间擦部位(腋下、乳房下和腹股沟),皮损表现为红斑或正常皮肤出现松弛性脓疱或水疱。

好发于下腹部及四肢躯干。脓疱多倾向融合成漩涡状或环形,呈向日葵样外观。

组织病理学

脓疱或水疱位于表皮上部角质层下

脓疱或水疱位于表皮下部基底层上方或整个表皮内

间接免疫荧光

IgA抗体结合在表皮上层细胞的表面,IgA抗体识别桥粘素1

IgA抗体结合在表皮下部或整个表皮细胞间,免疫靶位未确定

共同点

1.疱液培养无细菌生长;掌、跖累及较少,粘膜极少受累。瘙痒明显,可影响日常活动。2.两型IgA天疱疮的组织病理学显示:表皮内水疱或脓疱形成以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可伴棘层松解和棘层细胞海绵形成,但与经典天疱疮相比,IgA天疱疮的棘层松解程度轻微。



文:虞亦武

审:马英

编:BEST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
关注皮肤健康,聚焦皮肤前沿、传递健康资讯、发布医学科普、学科特色:行皮肤医学搬运工,做皮肤疾病圣斗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