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粮食减损,“运输经”咋念?

创业   2025-01-06 17:31   北京  


上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2亿斤,连续10年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首次突破14000亿斤。在粮食增产的背后,各类科技减损手段正在持续发力。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未来3年,要通过有效整治粮食“跑冒滴漏”,把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
据悉,我国粮食全链条损失率达8%。其中,生产和收获环节约占整体粮食损失和浪费的27%,储存和运输环节约占33%,加工和包装环节约占9%,消费环节约占31%。显然,粮食运输减损是粮食全链条减损的重要环节。
据统计,我国粮食运输损失率基本控制在3‰以内,一些企业可以控制在1‰以内。但即便如此,仍有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粮食运输中存在由于设施设备不完善、装卸环节较多、管理不够规范、作业不够标准等因素造成的损失,亟需进一步强化运输减损工作。
相关专家建议,在粮食运输环节短途运输重在“扎紧口袋”,避免不必要的撒漏;长途运输要及时更换效率低、损耗大的麻包袋装,积极推广专用袋、专用装卸机等粮食运输设备。同时,要健全和发展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散粮运输服务体系探索应用粮食高效减损物流模式,推动散粮运输设备无缝对接。
值得欣喜的是,乡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在筑牢节约粮食的坚固堤坝。2014年至2023年,我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超250万公里,粮食运输服务水平提升。并且,相关部门也将进一步健全农村交通运输网络,深入推进铁路专用线、专用码头、散粮中转及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粮食运输基础设施。‍‍

图源:网络

强化通道建设
当前正是秋粮集中上市、东北粮食大量南运之际。在辽宁盘锦港,一台台大型装卸机正忙着卸粮装粮,大量粮食通过散装运输和集装箱运输的方式经此出海,运往南方各地。
中储粮储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房巨松说,粮食从入仓到出仓全流程封闭作业,采用先进的抑尘降耗技术,能有效控制港口作业中转损耗。集装箱海铁联运可以大大减少粮食搬倒次数,运输损耗基本可控制在1‰以内。
粮食进口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每年粮食进口量高达1亿吨以上。江海粮油(张家港)产业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说,进口粮食杂质较多,在中转储存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额外损耗。公司通过自动化装卸、标准化作业和科学储粮,可以把中转损耗控制在2‰以内。
我国地域辽阔,粮食产区与销区分离,13个主产区生产全国80%以上的粮食,粮食跨区域物流量大,形成了北粮南运的粮食流通格局。为了满足粮食运输快速增长的需要,我国强化粮食运输通道建设,运用专用装卸机械等设备,推广散装、散运、散卸、散储“四散化”运输
以成都粮食集团为例,为降低运输损失浪费,实施“东西仓储、南北物流”资源布局,减少物流环节2个至3个节点,提升物流规模效应50%,不仅大幅提高了粮食运输效率,而且有效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损失,目前粮食物流作业损耗由原来的3‰降低到1‰以内。
不过,我国粮食运输通道发展不平衡依旧存在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拉平表示,北粮南运通道呈现“北重南轻”“主线强支线弱”局面,如东北流出通道水路外运能力局部过剩,长江流域沿线、广西西江沿线、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仓储物流设施建设薄弱。
而且,粮食进口通道发展也不平衡,部分通道建设相对滞后。为此,应不断完善粮食运输基础设施,推广专用装卸机械等粮食运输设备,提高装卸效率,减少抛撒遗漏。
推广多式联运
粮食运输环节,存在着短板弱项,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包括: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专业运输载具使用率较低;传统运输主要用麻包袋装粮食,成本高、效率低、损耗大。
这背后则是,我国粮食物流量大,运输距离长,装卸环节多,各节点衔接性不够的现实。如从东北地区向华中、华南等地运送粮食时,在发运、中转、到港环节普遍要经历一次或多次装卸,若输送装置不合理、皮带传送装置不能全密封等,都会造成粮食损失。“发展粮食多式联运,实现无缝衔接,可以减少运输损失。”河南工业大学教授李治说。
李治表示,应加强多式联运尤其是铁水联运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衔接力度,加强粮食多式联运技术创新应用
而针对粮食运输需求旺盛的实际,为加快畅通“北粮南运”通道,铁路部门正积极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全面加强运输组织,在运力配置、运到期限、运输安全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确保应装尽装、应发尽发。
只是,在粮食长途运输中,多式联运基础设施还无法做到无缝衔接。如现在铁路敞顶箱和船舶集装箱尺寸不一,无法有效衔接;一些港口的大型装船卸船设施设备需要升级,小型港口缺乏高效密封装卸设施,这都导致转运接卸效率偏低,容易造成粮食损失。
武拉平提出,应积极支持企业选用先进适用的装卸设备,提高装卸效率。对港口企业选用散粮连续装卸设备提供政策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开展工艺改造、优化传送装置设计。
无需赘言,优化运输方式,提高装卸效率,降低损失率,恰是粮食运输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连云港东粮码头有限公司生产调度中心经理李明华表示,公司采用一体化港口散粮作业系统,整个装卸储存作业过程都在全封闭系统内运转,减少了粮食损耗及粉尘扩散,粮食损失率从以前的2‰提高到1‰以内。
完善标准体系
节粮观念淡薄、管理不规范、作业不标准,也是造成粮食运输损失的重要原因。
武拉平表示,应强化运输企业节粮减损观念,发展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散粮运输服务体系;认真落实《散粮港口作业减损节约管理指南》和《粮食运输技术指南(试行)》,提高粮食运输效率,降低损失;提高企业库存智能化管理水平,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掌握粮食库存动态信息,科学安排仓容;加强装卸作业精细化管理,避免因作业不当造成粮食碾压损失,做到作业结束零浪费、作业过程零损失。
此外,粮食运输在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问题较多,如粮食运输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粮食运输各环节的设施、设备、运输工具标准不匹配、不衔接,运输信息采集内容不统一,交换标准尚未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与公共运输信息衔接不畅通。
李治表示,应开展粮食运输重要标准制定修订,加强粮食运输标准化人才培养;创新粮食运输标准化服务模式,强化对国内外粮食标准的收集整理和数据挖掘,构建国家粮食标准大数据集成应用服务平台。
而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植物食物与营养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家章更是表示,节粮减损是一项系统工程。粮食从田间地头到餐桌,要经历育种、种植、采收、仓储、流通等环节,每个环节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要坚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紧盯不放,促进粮食“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节约减损协同联动。
其中,在运输环节,黄家章也同样强调,要完善粮食运输基础设施,推广铁水联运接卸技术和散粮运输装备,逐步实现“四散化”运输,有效降低粮食运输损耗。(来源: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新华日报、长春日报、宝鸡日报等)

— CLPMA —

  推  荐  阅  读   


① 上海打造“天空之城”,锚定低空经济发展目标

② 邮政企业、快递企业有以下情形,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③ 全国夏粮已收96.2%,国铁集团细化部署粮食运输工作


责编:阿莱

联系邮箱:634470347@qq.com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
物流行业资讯、企业动态、经典案例/项目分享及互动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