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我的印象里,滑铁卢华人联合会(WCCA)的女子俱乐部是嫡系部队,因为女子俱乐部是WCCA下属十几个俱乐部中的第一个,而且也是规模最大、活动最频繁、演出最耀眼的美女群体。在这个活跃的群体里,相信每一位朋友都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因着她们拥有共同的爱心和对健康美丽的执着追求才会凝聚在一起,共同演绎着20年来女子俱乐部的兴衰和起伏。今天,让我们倾听现任女子俱乐部主席王丽讲讲她的移民故事。《与爱同行》
王丽
关
关注
"异乡客",是我不愿触及的几个字眼,但从出生至今,却如影相随。12岁以前生活在湖南蒋唐之乡,王姓是外姓人,在街上见到王姓长辈都得叫叔叔伯伯或姑姑。中学去邻县大姨和姨夫工作的省重点中学上学,一张嘴别人就知道这是个外乡人。到后来去北京上大学,H和F傻傻分不清的,一听就是外地人。现在在加国,黑头发黄皮肤,一眼就知是外国人。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外星人。
但答应了的事儿,再难也要做呀。移民生活写点啥?多愁善感非我强项,那就写写在加十几年感受和学习到的爱吧。
2009年10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飞机无法降落多伦多,转战渥太华出关,又登机,换另一拨机组人员带我们飞回多伦多。等到入住,已经是凌晨两点了。出师不利。第二天一早出门,满眼的26个字母,但却不知是干啥的。在街上碰到一个中国人,觉得很亲切,刚要张嘴问候,却见那人目无表情,赶紧傻笑了一下匆忙走过。那个时候还没有微信,关于多伦多北约克的认知,都是来自于一个叫家园网的地方。有不少热心人士,将自己登陆过程记录下来,分享给后来的人,有什么问题,给他们留言,他们也是有问必答。在体检后,我就经常上去学习,神游多伦多,收集学语言和找工作的资讯。一家人登陆初期的医疗保险,用的家园网赞助商,后来发现竟然是校友的先生。娃的第一个钢琴老师也是一个网友推荐的。跟几个网友还线下活动了几次,学会了做蛋糕,团购了蛋糕模具。在一个举目无亲的国度,这样一个网络平台,大家相互帮助,抱团取暖。一有什么问题就上去寻求帮助,也会经常回答陌生人的问题。后来有了微信群,也爱在群里回答别人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到他人。
Brenda是帮助我学习英语的志愿者,通过新移民机构Culture Link match的。她是来自于南美的早期移民,除了每周花两小时陪我练习英语口语,她每周还要带一个没有母亲的女孩玩半天,教女孩一些女孩子的事情。此外,她还在Sick Kids做志愿者,给一些患儿讲故事。我俩第一次见面安排在Young & Bloor, 逛街,喝咖啡,到Queens Park溜达,沿着University大街向南,最后到Sick Kids,给我介绍她给病童做什么。第一次走进加拿大儿童医院,很震惊,一点看不出是医院。
CEACT是多伦多的一间教会。在Linc找工workshop认识的Bing Juan,带我们去她的查经小组度过了我们在加拿大的第一个圣诞节。2010年第一个主日,一早她和先生还有他们的宝贝女儿开车接我们去了教会。那一年,多伦多考车考官罢工几个月,我们去哪儿都靠公交或走,小组的兄弟姐妹轮番接送我们,几个月风雨无阻。小组的家庭结构相似,教育背景差不多,孩子们也几乎同龄,大人小孩经常在一块儿玩儿得不易乐乎。组长开放了他的家接待大家,每年都会张罗出去玩儿,beach,露营,滑雪......默默地奉献。组里成员之间特别融洽,真的成了兄弟姐妹。以至于现在我们回多伦多,都能随便去姐妹家借宿和吃喝。
孩子们每周都盼着去主日学,义工妈妈们带着孩子们学习,听故事,做手工。每年夏天的VBS,整个教会都布置得满是童趣,一周结束,孩子们都不愿离开。吃得好,玩得好,灵性和身体都成长。这后面是大量大学生,中学生和妈妈义工的功劳。
小妞第一天去上学,回来哭着跟我说听不懂。我说爸爸过几天就回去,要不你跟爸爸回去上学,妈妈自己在这儿先找工作。然而,反差太大,每天几乎就是玩儿的生活,她压根就不想回国上学了。妞上初中的时候,我们搬到滑铁卢。赋闲在家的我,带上妞,一块儿申请了去Creekside Church照看小娃娃。小妞给孩子们讲故事,照看小不点用厕所,两年下来知道照顾人了。于是申请了YMCA游泳馆的义工,帮教练照看学游泳的小孩子们,做了两年,到11年级的时候,就去老人院做义工去了。几个八九十岁的老人打牌,她需要反复解释规则,做仲裁。
两年下来,听了不少老人的故事,学习到他们的睿智,也体会了老人的艰难。这几年的义工经验,培养了她的责任心和爱心,学会了与各个年龄段的人交往。
在学校,她也参加很多社团,还为癌症协会捐款,义卖自己做的饼干,自己做了母亲节卡片,挨家挨户去售卖筹款。每年也去演奏钢琴,为当地的交响乐团筹款。上了大学,虽然很忙,她也做义工,每年开学接待新生。
小妞在成长过程中,在教会在学校都亲身体验到义工的爱心和奉献,她在传承这份爱心,老母亲很欣慰。初次接触女子俱乐部,是听说周五在我家边上小学有zumba,于是2016年9月open house的时候就注册了会员,开始学习瑜伽,zumba和民族舞。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的深入,越发地喜欢上了女子俱乐部。
这是一群爱美的女士,有爱心也愿意分享和传播中华文化。每年都会花很多时间排练旗袍秀和中国民族舞,到华人社区,老人院,阿富汗社区还有一些公司表演。
WCCA女子俱乐部曾经多次组织编织拖鞋和毛线毯子,送给需要的妇女和儿童。
。
有机会也会参加一些当地活动,大家主动做义工。
疫情以来,姐妹们也是捐钱捐PPE,帮助一线工作的医护姐妹们。还有不少姐妹坚持线上带大家跳舞,缓解居家隔离的烦恼和压力。
女子俱乐部成立20年了,理事会的姐妹,一届接一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张罗着俱乐部方方面面的事情。特别是Ivy,一直在义务地教大家跳舞,十几年下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做一天义工容易,但十几年的坚持,唯有热爱和爱心,感动。
在她们的感召下,我也接过了接力棒,有幸带着这一届的理事为姐妹们服务。疫情无情,将我们分隔在各自家中,但姐妹们心还在一起,一旦有时机,就会小聚一下,分享美好欢乐的时光。
移民加国12年,蓦然回首,无数温暖的瞬间,美好的回忆,感谢有缘和无缘见面的热心人,有你们的爱相伴,让我在加国的生活充满阳光,感恩。
最后以我家床头挂的一位兄弟送的字画做结尾吧,继续学习爱感受爱,爱是永不止息......
注
2021年11月22日
加拿大 滑铁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