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珠海市公安局11月12日警情通报,樊某因对离婚财产分割结果不满,驾车撞向无辜路人,被抓捕时,正在车内持刀自残。
很多心理学者说,这是个体极端情绪爆发导致的悲剧。这是樊某看得见的个人私愤、家庭和心理问题。不过,如果这种个体极端情绪不断加大面积、加快速度地膨胀,在这看得见的个体表象背后,是否有一种遁于心底、暗流汹涌、濒临崩破的压抑,像一座山雨欲来前的危楼,满是呼啸而至的鹤唳风声呢?
珠海驾车撞人事件后,我在网上看到,很多市民深夜献血支持对伤者的救助工作;也在平时看到,很多志愿者帮助弱势人群、义工参与社区互助、心理医生无偿普及疏通情绪的知识。在这个社会戾气疯狂蔓延的时候,他们就像一个大鱼缸里有灵性的人鱼,无时无刻不为这冰冷的水质,奉献着力所能及的体温。
一个社会病了,可能人人都得充当医生的角色,才能自救。而当一个人已然久病成医,他的身心还能完好如初、越来越好吗?
大冰通过视频直播,挽救了轻生的年轻人,但他未必能在流量圈里常驻;鹿鸣君曾经营造了能量充沛的小气候,但他离开我们的视野太久太久了。他们改变不了大环境,他们能做到的,是保持心底那一点善意、一点力量、一点微光。
暴戾之气并非源自渺小的个体。细节里的真相,与普罗大众常常保持很远的距离。不论多么严重的恶性事件,全面地报道内情、透彻地还原事实,才能卸下人心产生的恐惧,这是诚恳、深度反思带来的人性之光;选择性的披露、精致的保留和掩盖,固然可以稳定一时的局面,但却会无形地助长人心的恐惧以及社会的戾气。
社会戾气的成因离不开经济趋势下行、财富分配不公、保障体系不均等等因素,如果总是把源头“有一说一”的归结到个体,而有意无意的忽略社会背景原因,长此以往,悲剧就一次次的重复。这是最近几年恶性事件频发不止的主要原因。
同样一件重大恶性事件,有人看见背后的敌对势力、有人看见社会的绝望心态、有人看见了别人的锥心疼痛。劫难发生在自己身上,感受到疼痛的,是人;劫难发生在他人身上,感受到他人疼痛的,是良知。良知能给智慧开光,教人学会反思,使人用心看清自己、看见他人。
加害无辜的旁人,并非简单的互害。有的人是非不分,只看见自己的利益或伤痛,置他人生命如草芥;有的人恩怨分明,冤有头债有主,谁造孽就让谁弥补。这是个体之间泾渭分明的认知(素质),个人认知绝非医治社会痼疾的良药,相反,社会痼疾解决了,人的认知才有望提高。
这个责任、这副担子,从来不是个体可以承担、有能力承担的。如果在重复发生的悲剧之后,反思仅仅囿于道德层面,反思就失去了意义。牵制人性的有效途径、底层逻辑、上层框架,从来不是道德。
鱼不会反思,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但注水的人必须会,而且必须掌握如何换水、如何澄清水质的原理;禾苗不会反思,禾苗只会吸取养分伺机生长,但耕田的人必须会,除了施肥灌溉,还必须会探究土壤变质的根源。
珠海体育中心暂停开放了,恢复开放的时间待定。
那是2024年立冬不久的星期一晚上,这里的田径跑道上,六支徒步队伍,每队四五十人,年龄大约40岁到70岁不等,他们来自社会各个行业,有中年人,也有退休的老年人。他们曾是这附近的居民,白天上班或是忙于家事,晚上就到这里像往常一样平静地锻炼。
今后,这片场地还会迎来迈着和谐步伐的人群吗?短期内不会了。这里留下的一片片惨淡血迹,会洗涤干净吗?会的。这里给人们心头刻下的一道道深深疤痕,会被记忆抚平吗?
……
也许很久以后,这里会再次迎来散步的人们,但却怀着自卫的心情;会有不明世事、无忧无虑的孩子戏耍,那时会有家长警觉地告诫他们,玩的时候多看看身后,是不是有车开进来。如果孩子问起,这里发生了什么?很多家长会含糊地说,人多的地方就是要小心,最好就别去。
……
一早一晚的地铁里,依然人潮汹涌;上下班的路上,依旧车流滚滚。无数人穿越一座城、一片尘嚣,为了生活而奔波着。
向无辜的遇害者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