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启蒙 | 呼斯楞

文摘   社会   2024-01-09 21:23   贵州  

读书与启蒙
——《南渡北归》读后感

打开《南渡北归》这套书之前,一位好友让我“提前准备好纸巾”,简短的提示,预告了这套书的悲剧色彩。在看到一位位学者大师惨遭折辱、相继离世的篇章时,我的心绪一次次变得复杂压抑并持续加重,我并没有流泪,而是因此“生了恶疾”——我感到胸腹中的内脏屡次翻滚扭曲,很难忍受,无法平静。恶疾带给人的不一定是泪水,但一定有绝望的痛楚,而纾解这种痛楚,眼泪毫无用处。

掩卷之前,我在书尾写下一句读后感:“对时代的不堪、疯狂与倒退,逃避和沉默并不明智,因为这只能换来人人自危,人人遭灾,包括曾经逃避和沉默的人。”我时常设想,自己也遭遇那样疯癫的人群,该怎么面对?这正像当下批评很多违背常识的社会现象时,我亦不敢忘记并时时提醒:我自己也有一份责任。

《南渡北归》的主体叙事线大约六十年,以1937年“七七事变”为关键时间节点,向前覆盖1919年五四运动,向后延伸至1978年三中全会。其中包含了两至三代著名学者的生平经历,如求学、研究、创作、任教、从政、感情以及去世的轨迹。

岳南的笔触独具风格,诚实、真实也平实,在所谓大师的身影下,没有忽略人的本性因素:大师们既有刻苦求学也有风流蕴事,既精进钻研也不乏学术私心,育人有方自身也有陋习,胸襟开阔者也有视野局限时。一个个傲立时代的大师,也是一个个被自我认知而左右、被时代吞没的平凡人。

他们或像划过夜空的流星,刻下闪耀的线条;或像摇曳的灯光,被骤风扑灭;或像闪烁的豆火,黯然消熄。人们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一种心向幸福的坚强期许,当个体命运不得不像时代低头时,那份威逼的疯狂,足以造就另一种被锯齿咀嚼的命运。我难以找到脱离时代环境的个人命运,更难觅得以一己之力扭转历史方向的时代案例,大时代总是隐现着强悍而无法阻挡的魔性,个体的选择卑微而无力,尽管如此,历史已然留给后人可贵的经验和教训。

陈寅恪说:“在史中求史识,寻找历史的教训”,这是一个直中要害的治史方法,也是一个面对历史该有的严肃态度,其中蕴含的智慧,恰恰就是拜教训所赐,因而无视教训,也难以生出真正的智慧。现代文明社会已经多次证明,历史的黑暗与光亮、浩劫与辉煌,皆出自对权力的运用方式,如何规避它对时代的伤害,便是启蒙对于人类生存最可贵的意义。

诚如在民国的战乱岁月中,新思想、新思潮春芽随风滋生,犹如欧洲历时百年的启蒙运动,已然铺展开来。虽然权力中枢时时处于被控制、被交替的混乱局面,但那一代学者或衣食无忧、条件优渥,或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却大致受到相当和平等程度的尊重,因而得以实现个人的生命价值,为社会做出卓越的贡献,并给后人留下丰富的精神指引。反之,他们的才华被掩盖,成就被取代,身躯蒙受磨难,思想遭到围困,同期的社会也随之陷入瘫痪与崩溃。

民国的“启蒙运动”并不彻底,也无法彻底。嫩芽破土而出,由小苗而丰满茁壮有待时日,这既需要土壤中的养分逐渐充足,也需要在狂风暴雨中展开持续的历练。所谓大师们正是这些小苗,而与他们一同疯狂弥漫的,还有一望无际的野草。欧洲启蒙运动蕴育了“独立战争”之后的美国,而在东方大地上,德先生赛先生仍然满含热泪。

读史启智。这史的真相尤为重要,而智慧,就像蜿蜒不息的小河,在不同的境遇中丰富多变,遇到高山分流而下,遇到激石翻涌浪花,遇到枯滩予以滋润,倘若遇到一匹小鹿,便可顺行泽被之便。看见历史的真实是一种幸运,而为人们展现历史真面目的人,堪称播洒智慧的人。

读书启蒙。启蒙意味着可能的时代变革,也往往孕育于变革之中。2020年末,财新副主编高昱写下《三十年启蒙失败》一文,形而上的失败意味着实际变革的再次受挫。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败代表着绝大多数民众将继续接受付出代价的现实。因为想看到希望,所以失败须要得到重视,我想,除了悲凉的思考与心境,这是高昱最当被倾听到的心声。

岳南先生说,大师远去再无大师。为何如此?环境使然。正是环境造就了大师,也是环境吞噬了他们的光华。《南渡北归》中的大师们远去了,他们曾是结伴同行的少数人,这如同启蒙难以唤醒大多数,唯有自我启蒙,与同频者同行,积少成多,汇流入海。

启蒙是为大脑填充知识、产生思考的过程,因此,知识的真伪与有效性至为关键。曾经因为在同事面前冒然吹牛,导致被一个零零后问到,你从哪积累那么多知识?我只好红着脸委婉的告诉他,知识很重要,但学会分辨什么是真正的知识,这是前提,然后才能考虑积累知识。

我和零零后曾约定看看《南渡北归》,他于今年夏天看过后与我打电话说,要将从前课堂所学的大部分所谓知识归零,重新找寻值得吸收的知识。我也因为他的这一次调整,决定尽快通读一次《南渡北归》,今天我完成了这一次短暂的“知识积累”,虽然不能直抒胸臆写下更多直白的心得和认知,但因此而进行的个体与社会的思考、行动,将继续向前。

我想,这是《南渡北归》带给我的一次觉醒和启蒙。


往期文章:
年底采访“站市”有感
纪念高奶奶: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她
缺乏善意的执法,还是执法吗?
孩子边输液边做题:不理解,也不支持
不能被大雪埋葬的记忆
雷丁学校的启示
昨日星巴克
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呼斯楞 | 以人性的名义
呼斯楞 | 匹夫以色列
呼斯楞 | 哥哥的生日
呼斯楞 | 不以年龄划分的代沟
呼斯楞 | 新闻联播冲上了热搜
呼斯楞 | 地产青年的一段回忆
呼斯楞 | 老人家的一声叹息
呼斯楞 | 一幅好字,一身风骨

星星下山
一句真话,一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