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挺横张 苍古朴质——吴昌硕行书《七言诗》轴

文化   2024-10-02 08:52   湖北  

 点击图片查看公告 


 清代行草书鉴赏系列 


纵挺横张 苍古朴质
——吴昌硕行书《七言诗》轴


■冯 勇


吴昌硕 行书《七言诗》轴


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此幅行书,为吴昌硕(1844—1927)81岁所作,虽已暮年,但壮心不已,行笔沉稳,力拔山兮气盖世,气势飞扬,有排山倒海之势。从此作落款“《国学丛选》读竟,小诗寄呈吹万先生幸正之”可知,内容为自作诗,为读罢高吹万所编《国学丛选》后的感言。此作有两方小印,钤在落款之间隙,见缝插印,殊为巧妙。一为朱文“俊卿之印”,一为白文“仓硕”。

吴昌硕以篆书称名,马宗霍却说其篆书“纵挺横张,略无含蓄,村气满纸,篆法扫地矣”。马宗霍评骘百家,大多允当,此处论吴昌硕却殊不公道。高手总是寂寞的,高处不胜寒,吴昌硕的篆书是独孤求败,实可笑傲江湖,但招致非议、不被理解,亦是正常,因为评论者有自己的喜恶。世人多喜温雅一路,实厌彪悍之气,殊不知文雅或豪雄,俱是风格之一种,无有好差,难分轩轾。吴昌硕篆书纵挺横张,有雄浑之气,非是秀雅之色。其行草亦然,强抱篆籀作狂草,字势挺劲,剑拔弩张,如铮铮武夫,气力充盈,气格豪强,气息雄悍,有浩然之气。

此作纵120.5cm,横47.5cm,正文4行,56字,落款2行,28字。此作落款分两行,第一行稍微下缩,字仅半行。第二行字稍大,首字“吹”比第一行要高出半字,因“吹万”乃人名,以示尊敬,故另起一行,且高出半字,是行文需要,非刻意做作。正文四行,字间紧密,行间亦紧密。字多独立,仅数处偶有牵丝,且若不经意,似有如无,如“谁大”“扶轮”“贻我”“经出”“循环”“伫夕”等处。也有如“阅尽红桑”四字相连,但字势平正,不作欹侧,虽连带,但感觉仍属独立,没能浑成一片。吴昌硕推重王铎,说“明季论书法,我推王觉斯”,又评其书法“眼前突兀山险巇,文安健笔蟠蛟螭”,但估计只是慕其行笔沉稳、笔势苍遒,对其纵横冲突、屈曲盘旋之结字不甚在意。如此作,有如王铎之用笔凝蓄,无王铎之盘曲缠绕。

吴昌硕云“近时机巧削元气,安得复古销锋铓”,是看到其时巧媚之风,掉臂独行,转而追寻古厚之气。又云“予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唯其中古茂雄秀气息,未能窥其一二”。一心于石鼓文,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有人说是因其专一,遂有成就,笔者觉得是其天分卓绝,能觅得笔法,寻到古意,属于善学者,方能吃透一家,旁及其余。用功重要,专一也重要,但如不得笔法,就只能停留于表面,只做表面功夫,断无成功之理。如陶博吾师从吴昌硕,亦学石鼓文,但流于表面,内质恨少,是不得法之故。

吴昌硕篆书雄浑朴质,行书苍古劲辣,两者格调是一致的。此幅行书,用笔沉劲,笔力浑厚,力透纸背,有篆籀之气,与其篆书相通。沙孟海称吴昌硕“极力避免‘侧媚取势’‘捧心龋齿’”,又称其行草书“纯任自然,一无做作,下笔迅疾,虽尺幅小品,便自有排山倒海之势”。沙孟海学自吴昌硕,得其精髓,故深解其人其书之妙。从此作可看出,不作侧媚,字势峻拔,不扭捏作态,出乎自在,有天然之趣。此作结字以方为主,行笔时因内功深厚、内涵丰富,故随意排列,俱蹈高妙,俱有高格。如“郢”字,直来直去,无有计较,随心所欲,看似野,实则雅;“我”字行笔有重轻之分,以情掣笔,小处亦沉着;“出”字墨浓,极滋润,极沉厚,极古雅;“莫”字墨稍枯,振笔逆行,沉劲之至,特别是撇画,铺锋涩进,飞白极飘荡、极雅致。

此作胜在劲折爽利,一往无前。吴昌硕云:“骨鲠在喉总一吐为快。作诗可以泄吐我胸中的郁勃不平之气。正是一桩大快事,何苦之有?”说的是诗,书法亦然。书法要有情绪,不能循规蹈矩,不能斤斤计较,要散我胸中逸气。吴昌硕正有此气质,身负绝世内功,“自我作古空群雄”,举手投足皆得自在,皆合法度,皆有风格。此作风格卓异,大处有豪情,小处见功夫,看似了不经意,实则了然于胸。

吴昌硕深研古法,行笔有篆籀气息,结字却以自我为主,独有风貌,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又说“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或以为吴昌硕要求多创变,不能拘泥于本处。实际上,吴昌硕教授学生却多强调基础,如对潘天寿说“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一跌须防堕深谷,寿乎寿乎愁尔独”!对其子吴东迈说:“汝时时作篆否?最宜多写,不可间断,我深望之。”吴昌硕获益于深厚的临古功夫,故深知基础的重要,苦口婆心劝导后辈打好基础,不能作假,不能弯道超车,不能见异思迁,不能轻敌冒进,此实甘苦之言!


供稿:2024年《书法报》第38期 T4版
责编:唐福祥

吴昌硕行书作品选












董其昌行书书法字帖

精选精编,高清还原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
☟☟☟



书法报
源于笔墨,归于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