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行草书鉴赏——沈曾植行书节录《世说新语》条幅

文化   2024-10-16 17:32   湖北  

 点击图片查看公告 


 清代行草书鉴赏系列 


工处在拙,妙处在生,
胜人处在不稳
——沈曾植行书节录《世说新语》条幅
■冯 勇


沈曾植 行书节录《世说新语》条幅


此作内容“其水渫而扬波,其人磊砢而英多”,选自《世说新语》之“言语第二”,为孙子荆对王武子所说“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之对答。两人“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一平淡雅实,一峻拔飞扬,虽情状不同,但各有其长,各有其美。沈曾植(1850-1922)借孙子荆之语书赠“硕甫贤侄”,推扬其人“磊砢而英多”,有出处,有文采,有深度,实是赠人之极好字句。

此作大字两行,小字两行,尺幅看似甚大,实则不大:纵76.8cm,横34.7cm,仅两平方尺有余。小尺幅要写有大气象,要求书者笔力雄强、笔势壮阔,这样即便字小,但气势自足。苏轼曾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在狭小范围内辗转腾挪,实属不易做到。此作多见侧锋铺毫,转折处多翻转跳跃,行笔摆动幅度大,少匀齐,多跳荡,遂觉丰富、丰盈。此作尺幅不大,但动作多,幅度大,显得“宽绰而有余”。此作后两行为落款,字稍小,但行笔更觉烂漫,洋洋洒洒,任情之恣肆,一泄无余。

从落款“辛酉”可知,此作时间为1921年,沈曾植72岁,也即去世前一年所作。暮年之作,如此恣肆,实属少见。一般以为,晚年之书,复归平淡,因历经世事、饱受沧桑,遂乃心境平和,行笔已趋静雅。沈曾植却不同,虽上了年岁,但壮心不已,激越之情,仍然未改。马宗霍《霋岳楼笔谈》称其暮年作草书“遂尔抑扬尽致,委曲得宜,真如索征西所谓‘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极缤纷披离之美”,亦是说其行笔往复飘荡,结字缤纷绚丽,以奇为正,纵宕生姿。

此作为行书,但有草情,亦多隶意,多体交杂,融会贯通,冶为一炉。沈曾植以为“楷之生动,多取于行。篆之生动,多取于隶。隶者,篆之行也”,不拘泥于一体,多方吸取,是其追求。此作特异处在于参以隶意,故古朴高雅、质实凝重,虽行笔急,但不显野逸,运笔速,但不致轻佻。沈曾植认为“篆参籀势而质古,隶参篆势而质古,此通乎古以为变也”,论述透彻而精详,向上求,往高处寻,可得古意,可去新巧。同理,行书和草书亦须参隶意,其质方能古雅,方能避开甜媚之态,得沉雄之气。从书史来看,王羲之去古未远,所作行书和草书多有隶意,古雅沉着;唐之后人,隶意已少,因而质实之气已无,少了古雅,多了巧媚。黄庭坚浩叹“世人竞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其实正是其时人学书不得法,隶意少,古意缺,因而线条单弱、书风浇薄。

沈曾植在《旧拓“会”字不全本〈兰亭叙〉跋》中云:“仲弢极爱此帖,谓其圜转而具足侧势,有六朝法,非明代书家意想所及。墨气深蔚,定为宋拓佳本。余笑曰:‘六朝法亦非宋人所及也。’”不仅明代书家,纵然宋人亦不得六朝法。六朝为书法大盛之期,不惟体势多端、姿态横生,实是笔法深湛、古质高雅。其时之魏碑亦有古意,内质深沉,雅致绝代。善习魏碑者,可得古雅朴茂之气;不善学者,徒袭其形貌,斤斤于细枝末节,捡着芝麻,弃去了西瓜。故而,书法学习,方向至为重要,方法亦至为重要。王蘧常在《忆沈寐叟师》中说:“先生于唐人写经、《流沙坠简》亦极用力,晚年变法或亦得力于此。其学唐人写经,捺脚饱满,尤他人所不能到。”唐人写经有六朝遗意,书风古质,《流沙坠简》虽为边远地区遗落之书迹,但因时代靠前,亦有隶古遗意。沈曾植潜心于此,书风朴茂,已蹈高格。

沈曾植说“光绪中叶,学者始重《张猛龙》,然学如牛毛,成无麟角”,是说众人不善学,学之多不得法。其时人皆慕流行,习魏碑,表面功夫多,实质内容少,是方法不得当之故。沈曾植又说“内府收王珣《伯远帖》墨迹,隶笔分情,剧可与流沙简书相证发,特南渡名家,韵度自异耳”。偏爱流沙之简书,以之探寻古意,以之赏鉴东晋诸名家书作,定然心领神会,定是自得其乐,定会陶醉其中。

此作盘旋错落,气势豪横,有不羁之气。外表初觉粗犷,细节却交代到位,用笔了然于胸。如“水”字的捺画,收笔处顿后捺出,甚有隶意;“”字左右的连接处,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细腻之至;“波”字左右连接处,速度较快,相接后之撇画,行笔简率,笔短意长;“多”字行笔缓,如有物拒,特别是最后之撇画,墨已干,笔纸相擦,犹然战动,卓有异态。沈曾植虽从包世臣学执笔法,但不囿于师门,有自己的理解。如他以为“写书写经,则章程书之流也。碑碣摩崖,则铭石书之流也。章程以细密为准,则宜用指。铭石以宏廓为用,则宜运腕”,提出指、腕之异。小字必然用指,可令其从容,可产生奇趣。此作之精妙处,实赖于用指。此作落款两行,字小,但字势跳荡,上下飞舞,左右盘旋,腕或可不动,指必然要快速转动,笔随指转,指随笔动,指、笔已然融为一体,不可分离。

从此作来看,沈曾植笔力千钧,笔势矫健,意态纵横,气格高迈,沙孟海称其“翻覆盘旋,入游龙舞风,奇趣横生”。其书看似拙,看似生,看似不稳,但正如曾熙所说“余评寐叟书,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


供稿:2024年《书法报》第40期 T4版
责编:唐福祥

沈曾植书法作品选














《破解米芾书法密码》
+《方圆庵记》签名版
米芾书法学习入门的首选范本
打开学习米芾书法的一把钥匙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
☟☟☟

书法报
源于笔墨,归于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