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楹联:阮元行书“探将识得”七言联赏析

文化   2024-10-11 20:55   湖北  

 点击图片查看公告 


 古今楹联 


阮元行书“探将识得”七言联赏析
■黎向群


阮元书迹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等,祖籍江苏扬州,占籍仪征。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母亲是他的启蒙老师。他从小刻苦读书写字,博学强记。21 岁考取仪征县学第 4 名,23岁乡试中第八名举人,25 岁殿试得二甲进士第三名。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入翰林院,被授翰林院编修。他还得乾隆皇帝赏识重用,30岁外放,先后出任山东学政、浙江学政、漕运总督、江西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道光六年(1826年),他63岁时又调云贵总督。道光十二年(1832 年)在任上升为协办大学士,越三年,正式调京充体仁阁大学士,主管兵部事务。辞官后,返湖庄筑南万柳堂,怡志林泉,深研学问,著有《研经室集》等。

阮元作为乾嘉学派殿军人物,又是一位典型的学者书法家。他在教育和书学两个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世人所景仰。一是在任两广总督期间,创办学海堂,培育了陈澧、谭宗浚、陈伯陶、梁于渭等一批岭南英才;二是在书学上提出南北书派的理论,在《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两论中,论述书法衍变源流,梳理书法发展及传承脉络,提倡尊碑学说,确立北碑在中国书学中的地位。首先他在《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中,探索书法演变源流较为详尽,梳理了发展及传承脉络,鼓吹尊碑,确立北碑的地位。《南北书派论》自谓:“书法迁变,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其次他通过提倡碑版,力矫自唐宋以来盛行的帖学之风,他认为北派之书以遒劲见长,而南派之书流于姿媚。再者,他从流传书法作品阐明北碑比南帖更为可靠,更接近原来真实的面目。他以为后来流传的晋人法帖都是几经勾摹的复制品,非复原样,而北碑皆为原碑,仅下真迹一等,可信度高于南帖。他还认为《兰亭序》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它体现了南北书风的融合。

阮元虽然擅长隶、楷、行书三体,但仍以行书见长。其行书“探将日月箧中出,识得乾坤海上浮”七言联,洒银 黄 色 蜡 笺 纸 本 ,每 联 纵 133cm、横30cm,上款题“馥润贤阮先生属”,钤“阮元之印”白文印、“研经老人”朱文印。左下角钤有“数青草堂珍藏”朱文印,此印为上海钱镜塘的鉴藏章。钱镜塘出生于1907年,原名德鑫,字镜塘,以字行,浙江海宁人。其祖父辈均善书能画,富书画收藏。他受祖父辈的影响,喜爱收藏书画,抗战期间,弃家中田产,仅携带五代徐熙等一批藏画避居上海,后以收藏、经营字画为业。此联创作于“甲辰”年,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时年80岁,是阮元去世前五年的作品。联语出自《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集联,此联是其晚年时期的代表作品,显从颜真卿行书《争座位帖》汲取养分,“将”“中”“识”“得”等字宽绰有余,“日”“月”“出”“上”等字用笔沉着老到,“探”“日”“箧”“识”“乾”“海”“浮”等字的线条,注意粗细变化。此联采用蜡笺纸书写,质地光滑并不容易吸墨,浓墨乌黑亮丽,显得格外精神。通篇气韵流畅,厚重浑穆,书卷气息浓郁,超尘脱俗,已臻人书俱老之佳境。

阮元的行书,在取法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的同时,又能吸取《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苏轼、黄庭坚诸贤法帖,令他的行书风格从端庄谨严到厚重浑穆的转变,使自己的书法理论与创作和谐统一。

供稿:2024年《书法报》第38期 11版

责编:王可万






《张猛龙碑刻拓对勘》限量抢购!
原石与拓本1:1经典再现! 
点击下图即可拥有
☟☟☟


书法报
源于笔墨,归于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