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浩:评于明诠《墓志书法审美与临创十讲》

文化   2024-10-17 19:20   湖北  

亦文亦理说方法

评于明诠《墓志书法审美与临创十讲》

薛 浩



欣闻于明诠老师新著《墓志书法审美与临创十讲》出版,在四月的季节里,心情如春土破绿一般,开心而又期待。关于墓志书法的研究,一贯是书法史炙手可热的话题。现存墓志资料的文献著述,或厘清墓志形制源流,或考辨志主身份事功,或以传统书法史学做个案分析,探究具体墓志作品的艺术特性……于老师《墓志书法审美与临创十讲》一书,以翔实的资料考据,独特的撰写视角,客观的学术精神,囊括了墓志书法的诸项内容。


人们对墓志书法所投注的精力,多从书法艺术角度实践临习,往往忽略了墓志铭文的内容详情。事实上,墓志依赖于志主人物生平、事功、品行等记载,从而起到宣扬颂德的目的。铭文内容既是撰者对志主主客观的反映,也是特殊的文学体式存在。在于老师《墓志书法审美与临创十讲》第一讲中,就阐释了这部分相关内容。如作者对元代潘昂霄《金石例》墓志铭文写法的分类、明代王行《墓铭举例》墓志铭“正例”的举例、清代姚鼐《古文辞类纂》列“碑志”为十三类文体之一,以及清代金石学者关于墓志的著录考据,对墓志铭文发展体例的界定廓清,弥补了单一的墓志书法实践之弊。金石考据之学成熟于宋代,在清代一度盛行。受书法环境的影响,民国时期赓续了这种风气,大批的学者书法家或出于学术自省的需要,或赖于个人兴趣的雅玩,墓志也被纳入艺术家私藏的对象。民国时期张钫、于右任所藏的墓志体量之大,无疑是当时书画鉴藏的典型。在于老师该书第七章《鸳鸯七志斋与千唐志斋》一节中,详细陈述了于右任、张钫各自于墓志收藏的情况。其中,部分内容的补遗介绍,可使读者了解志主的身世概况,例如对《穆亮墓志》与《穆亮妻穆氏墓志》、《丘哲墓志》与《丘哲妻鲜于仲儿墓志》、《元谭墓志》与《元谭妻司马氏墓志》的背景引据,可由此寻绎穆亮与尉太妃、元谭与司马氏、丘哲与鲜于仲儿人性化的故事情节,鲜活而又生动。实际上,本章内容完全可被列为“书家鉴藏”专题文章发表,作者纳入全书独立分章,无疑达到了丰富臻善之功。



在本书第四章《隋唐墓志与唐楷典则》中,于老师将“宫人墓志”增补其中,由此引出“隋唐女性书法群体”的思考。隋唐墓志的形制,相比南北朝时期体例成熟,同时出现了上层名流书家的书撰现象。韩愈、薛稷、张旭、颜真卿、徐浩等盛极一时的文学家、书法家,在数目众多的墓志中都参与了墓志书撰。而另一端,参与墓志书撰的女性书家的群体身份,则是名不见经传的职业“写手”,可知其间的反差之大。宫人墓志紧密相关的女性书家话题,与古代封建社会特殊的文化背景不无关系,也是书法史研究现状的缺憾。显然,女性书家已成为当代艺术发展规律的必然。而本书作者具有前瞻性的学术思考,就是对书法史学具体问题的思考发问。


《墓志书法审美与临创十讲》第六讲《新出土墓志精品书法概赏》,应当是全书的突出部分。该书的再编出版,是在2003年《墓志十讲》初版基础上的增补调整。当时《墓志十讲》由于出版要求受限,内容还未涉及“新出土”墓志情况。“新出土”墓志的问世,赖于专家学者的研究深入,更离不开现代考古技术的进步发展。在《墓志书法审美与临创十讲》一书中,作者选取新出土、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墓志精品,基本以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至隋唐时期为主,作以艺术概赏。据不完全统计,近四十年来新出土北朝时期墓志就有数千件,而唐代墓志则逾万方。因此,如何选取可以成书出版的墓志作品,需要一定的艺术鉴赏和考辨功底。首先,对于墓志书撰者存疑的作品,不予考虑;其次,对于墓志收藏者不确定、尤其是私藏形式的作品暂不收录;再者,从墓志书法艺术的角度审视,艺术价值不高者概不收入。所以,在本章节中,可用于编著研究的新出土墓志有33方,以繁化简,真实客观,做到了去芜取精。


《墓志10讲》(2003)书影


以上是对《墓志书法审美与临创十讲》内容方面的粗略评述,然本著绝非仅仅内容扎实,考证严密。在我看来,一些细微之处的思考处理,更可圈可点。例如作者对具体墓志作品,尤其是第五讲“墓志名品”和第六讲“新出土墓志”的文字介绍,有严格的体例格式。均统一按墓志简称、墓志全称、刊刻时期、书体、大小、行数、字数、出土地、藏处、著录、志主(背景)介绍、书法特点为顺序编写,足见作者之态度严谨。一般市面出版的碑帖类书籍介绍,直接以具体碑帖名称出示,鲜见有碑帖名称加创作时代者,本著编写方式更为科学,能使读者直观墓志作品的刻制年代,形成对具体墓志的定位,如《魏赵谧墓志》《隋王妃王媛华墓志》(见第六讲)等。其次,作者对少数易混淆墓志予以厘清说明,如北魏时期的《吐谷浑墓志》与《吐谷浑玑墓志》,虽一字之差,但是各自创作背景和书法艺术迥异。


书法专业的相关著作,一受专业特性制约,容易陷入艰涩晦深的弊病,读之味同嚼蜡,甚至不明就里;二是难以避免写作者语言风格影响,给人以高谈阔论陈习。阅读《墓志书法审美与临创十讲》,语言的考究、洗炼也是一大特点。例如在本著第十章《墓志书法的创作转换》中,作者对晚清民国以来的碑学书家的简评:“何绍基长期浸淫《张玄墓志》用笔阔落而轻灵,赵之谦厚重而奇崛,康有为恣肆而磅礴;而同是朴拙,于右任腴润酣畅,徐生翁生辣稚拙,沈曾植峭拔宕逸;同是古雅,梁启超端严清俊,赵熙瘦劲典丽,胡小石苍辣狠重,谢无量烂漫清逸。至如吴昌硕的恢宏纵逸,萧娴的浑厚朴茂,陶博吾的憨直率真,游寿的凝涩刚烈等等……”只有谙熟书法史艺术个体,才能准确把握其各自的审美精髓。同时,在十数万字的语言叙述中,不乏有独到精彩处,一改学术著作的常见旧习。结体独特是《吐谷浑墓志》的最大特色。这个特色作者用三句话概括:“松散中体现着慵懒,歪斜里暗藏着幽默,俯仰蹒跚掩不住醉意朦胧。”这种诗性的语言,看似是“学术话题”和“文学语言”的矛盾牴牾,但其实更加深了书法学习者面对生冷的碑帖媒介颇有温度的情感体验。应当说,作者面对专业学术著作的重新考量,对书法实践和理论研究对象的深入体察,也是作者不同流弊的意识觉醒。



我当年随于老师攻读研究生,在撰写硕士毕业论文之际,反复参阅旧版《墓志十讲》,多受教益。而今时过数载,老师新著扩编重刊,不禁感念去日匆匆。有幸的是,能在老师编著此书过程中,协助老师搜集整理部分内容,对老师扩编此书的构想与研究多有体会和认识,相信《墓志书法审美与临创十讲》的出版,将对广大书法爱好者书法学习大有裨益。在此,衷心祝贺老师新著出版!



2024年4月3日薛浩于北京



墓志书法审美与临创十讲

于明诠 著

2024年4月

定价:98元

优惠价:78.4元

点击封面一键购书


精彩书摘

新出土墓志精品书法概赏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建设和土地开发的大力推进,大批地下文物包括墓志不断涌出地表,显现于世。据不完全统计,近四十年来新出土北朝时期墓志就有数千件,而唐代墓志则逾万方,足见数量之巨大。从墓志出土地域来看,大都出自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而墓志铭文也极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与史料价值,可以补充史籍之阙及修正史料讹误。在墓志书法艺术层面,随朝代更迭,墓志书法所呈现的书体愈加多元,并非局限于楷体正书,而是篆、隶、行诸体共存。如北魏新出土《元长文墓志》、隋代新出土《齐士幹墓志》、唐新出土《赵琮墓志》《张发墓志》《独孤士衡墓志》等,是典型的“隶楷”;唐新出土《郭继祖墓志》是典型的“篆隶”书体杂糅;唐新出土《张履冰墓志》、宋新出土《冯拯墓志》等则是典型的“行书”。此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书法史文字书体演进自然规律的反映,另一方面也与书家和官僚士绅阶层共同的审美变化有关。这些志主基本为上层官僚和地方士绅,其墓志撰写者一般均为文人官员,甚至是影响力很大的文学家、书法家。例如,唐代《窦牟墓志》乃韩愈撰文,《温彦博墓志》乃欧阳询书丹,同时期的《王琳墓志》为颜真卿书丹。可见,文人书家为墓志撰文书丹的现象已渐成风尚。

《独孤士衡墓志》(局部)

本讲选取新出土、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墓志精品,作一简要概赏。基本以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至隋唐时期为主。

墓志书法在北朝极为兴盛,尤以北魏孝文帝时期为最。新出土北朝墓志,大都延续已出土墓志的书法风尚。例如,新出土北魏《元苌墓志》《李伯钦墓志》(刊于景明三年即公元502年)、《杨仲彦墓志》等,仍然延续着北魏洛阳元氏墓志“结体奇崛、笔致峻拔”的特征。而北周作为北朝时期历时短祚的一个王朝,其出土墓志数量相对较少,书写较佳者凤毛麟角。处于北朝末期的东魏才历时近二十年,出土墓志尤少。沙孟海先生《略论两晋南北朝隋代的书法》曾指出:“北碑结体大致可分为‘斜画紧结’与‘平画宽结’两个类型。”事实上,东魏、北齐时期的墓志书法大体都呈现出这一特征,即楷书由北魏横画紧结向隋唐整饬风格转变的过渡。例如北齐《裴遗业墓志》(刊于隋开皇十年即公元590年),结字宽博,错落有致,也暗合了“平画宽结”的特征。西魏时期墓志书、刻均不讲究,稚拙随意,因而有天真烂漫之气。本讲所选墓志在书法风格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作为北朝时期书体演进和书风变化的一种参照。

《元苌墓志》(局部)

隋代新出土墓志,虽然大都延续着北魏、西魏、北齐及北周时期陈习,但对于研究北朝到隋唐时期的社会变革和艺术流变,也有着很重要的参考意义。首先,隋至唐初墓志志主身份更加广泛,从王公贵胄到平民百姓都在墓中设立墓志,这在新出土墓志中同样得到了印证。且隋代墓志的质地、雕饰、文字等都比较考究,这是彼时墓志优于前朝之处。其次,从隋代早期的楷书来看,它与北朝篆隶书保持着不同程度的字体联系,因而呈现出不同的书写风格。如《齐士幹墓志》,在着意保留隶书波磔横画的基础上,依然深受北朝石刻的影响,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审美意趣。书家竭力模仿隶书“蚕头雁尾”的特点,但技法层面已然不复纯粹,有的字形已经完全是楷书写法。此种风格的变化在大业年间渐已凸显,如刊于大业九年(613)的《隋王妃长淑信墓志》《隋观德王杨雄墓志》等,楷书中的篆隶笔意几乎荡然无存,越来越趋于唐代初期的楷书特征了。


在新出土墓志中,唐墓志数量最多。从志文内容来看,新出土唐代墓志在追述志主生前“仕宦地”时,往往会出现对任职地的地理特征介绍,以及地域人文环境的评价。并且,唐代大多志文中溢美之词过于泛滥,所以矫饰虚浮之感明显。同时,唐初书家如虞世南、欧阳询等以及社会中下层众多书法追随者,其书法风格都深受“二王”书风影响。表现在碑石书法中,又一次重现了“端庄杂流丽”的帖学韵致。另外,还有一些墓志较为特殊,虽为楷书,但多含篆隶笔意。横画较少平直,略见弧度;捺画柔和,波笔较大,笔画生动跳跃。偶尔,亦有少量点画失之粗糙。结体开张,腾挪跳荡,疏密对比明显,不拘一格,其中不乏诸体杂糅的墓志精品。也有隶书波磔华丽者,如唐《独孤士衡墓志》,书丹者卢元卿因擅长隶书而小有名气,该志笔画丰腴肥质,结构稳重敦厚,略显雕饰。需要说明的是,不论在社会的变革期,还是书体的繁荣期,在开拓创新的同时,总有一批固守传统者,墓志里面自然也有所体现。尤其北方出土的一些墓志,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北朝的某些书法特点。

■ 隋王妃长孙淑信墓志

该志全称《故京兆尹司空公光禄大夫观国夫人长孙氏墓志铭》,刊于大业九年(613),楷书,撰文、书丹、镌刻均不详。志高、宽均73厘米,志文凡29行,行30字,计817字。近年出土,现藏处不详。杨勇《字里千秋:新出中古墓志赏读》(江西美术出版社2018年10月版)有录。

《王妃长孙淑信墓志》(局部)

志主长孙淑信,字鬘低,河南洛阳人,北魏宗室后裔,隋京兆尹司空公光禄大夫观德王杨雄之妻,北周建德二年(573)卒,时年二十二岁,大业九年(613)与杨雄合葬于京兆华阴县还淳乡之墓。

隋代墓志形制完备,装饰丰富,文辞华美,镌刻精致,较北朝墓志更趋成熟。此志书法上承北魏之风,下启唐楷新貌,已备隋代墓志之典则,颇有《董美人墓志》风致。笔法精熟,从容不迫,方圆结合;结字匀称停当,整饬凝练,已褪北朝墓志剑拔弩张之气,代以温润平和韵致。横画大多呈水平状,提按较轻,起笔多露锋直入,妍丽取势,如“二”“而”“可”“志”“玉”“堪”等字的横画。竖画则垂直而下,多以悬针状收笔,且在独体结构的单字中,竖画位置均在笔画搭接中心,以求该字布白对称,如“十”“本”“王”“奉”“年”“申”等字。捺脚收笔隐约出现唐楷平波之势,如“之”“枝”“越”“”等字;结体方正规矩,舒展自如,字形大小规格统一。少数单字字法存在异体和偏旁易位现象,如志中第二行的“派”字写法即为异体,倒数第六行的“舅”字,变上下结构为左右,第十三行的“眉”字、倒数第三行的“孤”字,则出现笔画缺刻。章法布白舒朗,行距字距匀称,通篇华美秀丽。该志与《观德王杨雄墓志》《王妃王媛华墓志》同时期刊刻,书风相近,似出一人之手,当属隋代墓志精品。

■ 隋王妃王媛华墓志

该志全称《大隋故观王妃墓志铭》,刊于大业九年(613),楷书,撰文、书丹、镌刻均不详。志高、宽皆73厘米,志文凡28行,行27字,计714字。近年出土,现藏处不详。杨勇《字里千秋:新出中古墓志赏读》(江西美术出版社2018年10月版)有录。

《王妃王媛华墓志》(局部)

志主王媛华,字润玉,太原祁县人。祖父王陵,父王焕。王氏二十六岁嫁于杨雄,开皇元年(581)六月诏授“观王国妃”,开皇四年(584)逝世。大业九年(613),与其夫杨雄及元妃长孙淑信合葬于华阴县还淳乡弘仁里。

该志端庄凝练,整饬精丽,书法成熟稳重,流畅自然,为典型的隋代墓志风格。此志与《王妃长孙淑信墓志》同时期刊刻,而较前者更为规整,法度谨严,无论用笔结字,已开唐欧阳询正书之风。此志用笔以方为主,兼施圆笔,含蓄蕴藉,儒雅深沉,转折处饱满劲挺,初具唐楷之典则。如“秉”“曲”“黄”“盖”“国”“石”“白”等字的横折用笔,兼秀丽雄劲、婉丽古拙为一体,与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几无二致。该志中少数单字的横折仍有北魏墓志余绪,如第五行的“国”字、第十七行的“四”字,两字横折处棱角突兀,方硬冷峻,情势森然。另外,此志中还存在点画连带的草书写法,如第三行“止”、第八行“正”、第十三行“亦”等字。结体多呈方正取势,遒劲沉着,舒展自如,穿插揖让,极富理性,欧阳询楷书或受此墓志影响。章法布白舒朗宽绰,落落大方。需要说明的是,此志也保存遗留了前期北朝墓志的风格,部分单字仍然明显带有北朝墓志的影子,如“铭”“略”“沉”“原”等字,古意十足,稚拙可爱。

■ 隋观德王杨雄墓志


该志全称《隋京兆尹司空公光禄大夫故观德王之墓志铭》,刊于大业九年(613),楷书,志高、宽皆102厘米,志文凡46行,行46字,计1958字。近年出土,现藏处不详。杨勇《字里千秋:新出中古墓志赏读》(江西美术出版社2018年10月版)有录。

《观德王杨雄墓志》(局部)

志主杨雄,字威惠,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东汉太尉杨震十七世孙,隋文帝杨坚族子,大业八年(612)逝世,谥号“德王”,追赠司徒、襄国等十郡太守。

此志与《王妃长孙淑信墓志》《王妃王媛华墓志》为同年合葬墓志,镌刻精致,字口清晰,且书风接近。然此志相比其余两志字数更多,制幅更大,通篇方正取势,规格统一,气度恢弘。此志用笔相较其余两志,特点明显:以方为主,法度谨严,点画精整,线条纯净,少温婉醇厚,多严肃板正。横画多水平取势,流畅自如,少数用笔独特,略显别致。如第二行的“岂”字横画,收笔以波磔上挑为收笔动作,仍带隶意;第六行的“孝”字横画中段则凸起,明显高于两端位置,然整体协调平衡,不偏不欹,有所谓“横如千里阵云”之势。捺画则大多舒展大方,流畅自如,如该志中的“人”“之”“金”“大”“久”“攻”等字捺画,特点明显。此志结字宽博阔绰,细挺劲健,给人以肃穆恬静之感。部分单字方中带扁,隶意仍存,之所以有此特征,概由特殊的用笔方法所致。如此志中不少提画变斜为正,取斜为横,因此加大了水平位置的间隔,如“钩”“毁”“骄”“锐”“飘”“鼓”“谦”“知”等字,左边横画部分都作水平处理,与右边部首齐驱并行,匀称停当。此志章法横列有致,界格清晰,字字如排兵布阵,严格有序。

上文节选自于明诠《墓志书法审美与临创十讲》
第六讲“新出土墓志精品书法概赏”


更多精彩内容

一键购买

即刻饱览全书内容



图文相参 全面领略墓志之美

名家点拨 轻松驾驭临创转换


墓志书法审美与临创十讲

于明诠 著

2024年4月

定价:98元

优惠价:78.4元

点击封面一键购书


本书是山东艺术学院教授于明诠集二十年之功,对此前《墓志十讲》的全新修订和全面升级。该书从墓志源流到形制演变,从墓志书法鉴赏到临创技法解析,结合200幅精美插图,以10个有机关联的章节,从理论和创作两方面全方位展现自三国至隋唐长达700年的墓志书法的历史演进和艺术价值。十讲中,第六讲“新出土墓志精品书法概赏”为全新内容,其余各章均在原基础上做了扩充,尤其第十讲“墓志书法的创作转换”大幅增加了作者有关墓志书法的创作体会和高清作品图版,对墓志书法专业学习者和爱好者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滥觞于两汉,成熟于北朝,大盛于隋唐的墓志书法,其数量之众多,风格之繁杂,书刻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一些墓志中的经典名品,已成为今天我们学习书法必须临写的楷书范本,成为我们理解隋唐楷法及上窥魏晋书风的不二法门。

——于明诠




丨图书目录丨


第一讲 墓志源流、形制演变与墓志铭文

第二讲 三国两晋南朝墓志与行草书风的兴盛

第三讲 北魏墓志造像与魏碑书体

第四讲 隋唐墓志与唐楷典则

第五讲 墓志名品书法概赏

第六讲 新出土墓志精品书法概赏

第七讲 鸳鸯七志斋与千唐志斋

第八讲 墓志临习技法简析

第九讲 碑帖之争与墓志书法审美

第十讲 墓志书法的创作转换


丨精彩书影丨




陈忠康《中国书法源流十讲》

洪厚甜《书法技法与观念十讲》

陈海良《历代经典书风十讲》

仇高驰《篆书艺术十讲》

刘洪彪《书法艺术的当代形象塑造十讲》

于明诠《墓志书法审美与临创十讲》

原价:508元


丛书套购优惠价

355.6元

点击海报一键加购


“当代实力书家讲坛”丛书旨在通过当代实力派书家的现身说法,帮助读者解决书法创作中的技法问题观念问题。当代书法在技法方面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当代很多实力派书家都做了很多探索,也都有各自的“独门绝技”,我们约请他们来分享自己数十年来探索而得的“绝技”,以期有益于读者诸君。


考虑到不是每一位有志于书法的年轻学书者都有机会当面向名家请教,我们选取了书法学习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讲坛”的形式将名家的私人课堂分享给大家,为读者讲解书法实践中技法及观念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语言生动活泼,并力求深入浅出,是针对中、高级书法读者的参考图书。




来源 ▏上海书画出版社





《书法摹临两用帖》
字帖出版的全新形式“革命性”突破
针对当代书法学习中出现的间题而出版
方便学习书法者回归传统学习方法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

书法报
源于笔墨,归于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