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鸿:文人的风骨

文化   2024-10-18 17:15   湖北  

 点击图片查看公告 




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

——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十周年专题



言论


文人的风骨

■齐国鸿


我曾一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祭侄文稿》为何称“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确实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线条饱满苍茫,浑厚朴实,姿态横生,这是决定性因素吗?米芾的行书代表作《蜀素帖》,通篇用笔纵横挥洒,动荡摇曳,骏急痛快,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刚柔相济的姿态、痛快淋漓的气势与沉着痛快的风格,为何却没得到行书史上的排名?在读懂了颜真卿的家国情怀之后,我找到了答案。《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得知他的亲人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后来相继遇害,颜氏一门三十多人被杀害的极度悲伤境遇下写就的。颜真卿把内心的悲痛倾注到字里行间,虽看似凌乱不堪,细细品味,却感觉法度森然,质朴工拙。尤其让人赞叹的是,兴元元年(784),颜真卿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一个76岁的老人,为了国家利益,甘愿赴死,真正做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何其难能可贵,清人王顼龄称:“鲁公忠义光日月,书法冠唐贤。”我在欣赏《祭侄文稿》时,感觉他的凛凛风骨透过书法线条跃然纸上,让我更增添几分敬畏。他的作品,对国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图腾,“天下三大行书”之一当之无愧。


抗日战争时,伪政权的“国立艺专”送给齐白石聘书,请他继续当艺专的教授,齐白石当即在信封上写了五个字“齐白石死了”,原封退回。启功更可爱,66岁时写下《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谦逊如此,不知要让当今多少标榜自己是“大家”“大师”之人汗颜。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文人的风骨。


“风骨”源自《庄子·逍遥游》中的“风骨之人”。这里的“风”指人的气质和品质,而“骨”则指人的骨气和坚定的意志。风骨就是指一个人的品质、气质或精神风貌。“风骨”一词似乎是文人的专享,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因为诗词、文章、音乐、书画这些艺术创作活动,都是文人通过作品传达个人的气质、格调、风骨。书法作品包含着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也包含着作者的个性和情操,正是人品的化身。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当代艺术家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艺术家,必须站在思想的制高点,用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温度的作品,引领时代新风,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是艺术家的责任,也是艺术家应有的风骨。书法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书法家作为艺术家的一部分,概莫能外。


当今书法家有多少人可以称为有风骨的文人?应该不多,大多是书法工匠,或书法技师,文化缺失成为一种常被诟病的现象。中国书协也意识到这一点,多年来,通过举办“国学修养与书法”“文化素养研修”等形式,不遗余力对一些中青年书法骨干作者进行文化培训,以期达到“文质兼美”,使“书法家”和“文人”这两个身份叠合。但提高素养需要一个长期的文化浸淫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有文人风骨的书法家有多少?我觉得更是少之又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大部分书家为名所困、为利所迷,很少有书法家能真正远离浮躁,远离名利,静下心来,孜孜以求。甚或还有书法家做出违规事情,如抄袭、作假,甚至违法犯罪。秦金根在《守正创新——论当代书法艺术本质、欣赏与对传统的借鉴》一文中说:“作为个体书家,立志于书法艺术本身的终身追求,而不是借之以为名利获取之具,才能与书法艺术长相厮守,为之探索一生。如果仅志于展赛,幻为名利,得入展赛而欢,以涂抹为艺,以浅薄为求,以书艺之名而取行走江湖之实,取书而旁置不读,言而胸无点墨,欲蒸利熏,攫名取利,不修为人,浅尝其艺,期其艺精,期其为时代担当,不亦妄矣。”


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将德艺双馨作为永恒追求,做到襟怀和学识的贯通、道德和才情的交融、书品和人品的统一,把为人、做事、从艺有机统一起来,自觉成为真善美的传播者、先进文化的践行者、时代风尚的引领者、社会形象的塑造者。只有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崇洋,不媚俗,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把个人的风骨糅进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事业之中,这样的风骨才能为人称道。



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 ——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十周年专题



相关链接:

☞ 翰墨风采(点击阅读)

☞ 基层书协在发展·翟相永谈武威市书法近十年工作(点击阅读)

☞ 董水荣:彰显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点击阅读)



供稿:2024年《书法报》第40期 6版
责编:韩秀芳





《颜真卿祭侄文稿》

历代经典墨迹

放大系列图典

点击下图即可拥有

☟☟☟



书法报
源于笔墨,归于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