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的困境:不赚钱,卖不动,买不起 | 求生之二

楼市   2024-10-22 17:16   上海  

2024年,企业的经营困境很清晰,盈利下滑或亏损、销售不畅业绩向回走、投资无力难作为是大部分企业的写照。


纵使上半年,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积极优化楼市政策,力促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但是对于企业低迷的业绩来说,可以说是影响甚微。绝大部分房企认为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行业仍面临下行压力,行业的信心尚未恢复。结合各家房企的业绩来看,不仅民企,就连部分国央企也有点撑不住了,几乎所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都显得十分吃力。多数房企已经将“去库存、促回款”作为销售重心,投资策略践行“谨慎投资、聚焦核心、注重质量”,力求在困境中稳定发展。



超一半企业亏损,归母净利润亏损额超1000亿


根据亿翰智库统计,2024年上半年,160家房企营业收入18148亿元,同比降幅达到18%,较2021年同比跌幅近三成。净利润合计亏损661亿元,归母净利润合计亏损839亿元,净利润率、归母净利润率分别由2021年同期的11.8%、9.4%降至-3.6%、-4.6%。倘若不计入中国奥园,159家房企净利润合计亏损882亿,归母净利润合计亏损1062亿。从归母净利润指标看,上半年亏损数量达到86家,即160家样本企业中,企业亏损比例超过了50%。


图表:160家房企利润及归母净利润走势(亿元)(包括奥园口径)

资料来源:wind,企业年报,亿翰智库


图表:160家房企利润率走势(包括奥园口径)

资料来源:wind,企业年报,亿翰智库


万科A、金地集团、新世界发展、广宇集团、万业企业等企业均是实现了首亏,大多企业同样受到了结转下滑的影响。其中,A股房企中,归母净利润亏损金额最大是万科A,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27.8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98.5亿元,同比下降199.8%,首次由盈转亏,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开发业务结算规模和毛利润率下滑、计提减值、部分非主业财务投资出现亏损、对资产交易和股权处置的部分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也有一些企业虽然难以改变盈利下滑的大势,但在一众房企中,仍实现了正向盈利,比如中国海外发展、华润置地、保利发展、龙湖集团、新城控股等,其中,中海、华润、保利的归母净利润总额位列前三(中国奥园因完成境外债务重组录得重组收益所致,若剔除这一因素,企业仍保持亏损,所以不计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1亿元、102.5亿元、74.2亿元。


华润置地、龙湖集团和中国海外发展、太古地产、嘉里建设等企业净利润率及归母净利润率高于10%。其中主要原因要归结为三点:一是,经营性物业的利润支撑,像华润、中海、太古等,经营性物业利润率都保持高位,并对整体利润有高贡献率,可以看到经营性物业的优势凸显出来了;二是,土地投资做的好,比如中海只聚焦在高能级城市,利润能有保障;三是,成本及费用管控到位。


近年来受结转成本偏高、财务费用上升、存量去化困难、资产减值等多重因素影响,房企归母净利润持续下滑。2024年上半年房企“以价换量”,在2022年以前高成本获取的项目开始进入结转,房企的毛利润率持续承压,归母净利润下滑的趋势难以遏制。预计高成本土地被完全结转,整个库存出清过程完成后,企业的业绩走势有望触底反弹。


出险企业业绩仅剩二三成,去库存是重心


2024年以来,市场仍然处在持续调整中。上半年,TOP200房企销售额相较于上年同期总销售额下滑40%。千亿房企也仅剩6家,位列行业第一的保利发展销售额是1733亿元,不足2000亿。


典型企业中,仅绿城中国销售额同比降幅为个位数;中国海外发展、大悦城等房企降幅在两成及以下;保利发展、华润置地、中国铁建等房企降幅在三成,万科A、招商蛇口、建发房产、滨江集团、越秀地产等房企降幅在四成;金地集团、融创中国、旭辉集团等房企降幅在五成,而出险民企则大多已跌去了七成甚至八成以上。


当前房企销售端的策略,重心还是专注销售回款及去化库存,具体为:


第一是专注于抓销售回款,更快回流现金。万科A表示继续保持销售和回款的稳定;华润将加强年内可结算资源的销售,同时提升未来两年可结算资源的销售,同时提升未来两年可结算资源的销售锁定比例。合景泰富将继续“抓销售,促回款”,加快项目去化;同时通过大单销售,促进现金回流。


第二是聚焦“去库存”,减轻历史包袱。龙湖集团提出聚焦存货去化,持续迭代升级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实现积极去化;建业地产坚持以销定产,确保供销存匹配,根据客户分布及预计销售情况进行开工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本集团产品竞争力和市场表现,使公司保持安全合理的库存结构;华侨城A聚焦产品打造和营销策略优化,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结合行业变化情况,抓好市场窗口机遇,大力促进去化回款,积极推动存量资产变现。


第三是有针对性地实施销售策略。华发股份率先推出“以旧换新”,首创“直收+帮卖”模式,助力销售破局;越秀地产在策略上保持以变应变,实施“一盘一策”的精准营销策略和精准的定价策略,继续巩固在大湾区市场领先和广州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


投资进一步聚焦,企业投资拿地额创十年新低


在投资拿地端,各大房企的策略多数是进一步聚焦高能级核心城市,或是聚焦深耕的地方城市。


对于财务相对稳健、销售较稳的企业来说,在其聚焦的高能级城市的拿地占比进一步提高,代表企业有绿城中国、建发国际集团、滨江集团、保利发展、华润置地等。2024年上半年,绿城中国新拓项目中核心二线城市新增货值占比94%;保利发展上半年新拓的12个项目均位于38个核心城市;滨江集团聚焦浙江,1-8月新增土地项目全部在杭州;华发股份在筑牢在珠海发展的基础上,再布局一、二线重点城市发展。


还有些企业在聚焦核心的同时,在投资模式上尝试创新。越秀地产通过TOD、国企合作、城市运营、城市更新、收并购和产业购地六种方式拿地。


图表:2024年1-6月典型房企拿地情况

资料来源:亿翰智库、企业半年报


暂停拿地或更谨慎。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市场急转直下,房企存量去化愈发困难,销售受阻,为了能够维持稳定的经营,企业拿地更加小心谨慎或者直接暂停。2024年上半年,上市企业新增拿地金额创十年以来新低,拿地面积也较上年同期普遍下降,出险企业如世茂集团、旭辉集团等早已放弃了拿地。


根据亿翰智库统计,2024年1-8月典型房企拿地情况显示,7成企业总权益拿地金额同比降幅超过50%,总权益用地面积更是全面下降。核心城市的中心地块往往单价更高,房企总权益用地面积相较于总权益拿地金额同比下降更多,也能够侧面说明,房企更加倾向于核心城市的重点地块。


根据企业的投资销售比来看,20家典型房企2024年上半年投销比已降至个位数9.6%,而2023同期接近20%,2022年同期接近30%。我们认为其中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市场整体不景气,部分房企持有低热度地区、质量较低的地块,在当前的行情之下,此类地块出售也十分困难,这也是为什么部分企业即使未有新增拿地,土储总量也并未减少。另一方面是,企业拿地总量持续萎缩,新增土储量并不能完全填补消耗量。


图表:2022H1-2024H1典型房企投销比走势

资料来源:亿翰智库、企业半年报

备注:投销比=新增土地投资额/合约销售额*100%。


我们也观察到2024年上半年拿地动作较少的如绿城中国、招商蛇口、保利发展、中海等,下半年拿地明显提速,展现出了做好充分准备抢好地的势头。而上半年拿地较为积极的企业,在下半年明显放慢了拿地速度。


具体来看,2024年8月7日,绿城中国以48.048亿元,楼面价131045元/平方米,溢价率约30%,拍得上海徐汇滨江项目,此地块也刷新了全国楼面价纪录,成为全国楼面价“地王”,与此同时,绿城也相继于7月23日、7月30日、9月20日在杭州摘得多宗地块,其中摘得的临平区数字商贸城的地块溢价率高达59.2%。9月14日,招商蛇口、南通瑞城联合体经过163轮角逐,以56.6亿元的价格竞得上海静安区曹家渡地块,楼面价11.41万元/平方米,溢价率31.2%,这也是全国土地单价第二高“地王”。保利发展于7月9日经过60轮举牌,以21.18%的溢价率,摘得上海杨浦区平凉地块;7月25日,以89.01亿元总价竞得北京海淀区西北旺地块,7月单月的权益拿地金额就超过了其上半年权益拿地金额的总和。而例如建发国际集团,上半年拿了14块地,权益拿地金额279.1亿元,成为了上半年拿地最多的企业,下半年明显放缓了拿地速度。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的时代,房企可谓都是在刀口上讨生活,很多事情都不是企业主观意愿可改变,无论是销售、投资,还是赚钱,都必然要跟着行业大势而动,熬住了,可能还会有另一番天地。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 

版权归亿翰智库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或在此文后留言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亿翰智库(ehresearch)

感谢配合!


亿翰智库
亿翰股份(代码837350)是以地产、物业、产城、乡村振兴、康养、长租公寓等空间为载体的价值赋能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品牌赋能、业务赋能、专业赋能、资本赋能等服务,公司培育了亿翰智库、亿翰百强、亿翰大讲堂等知名品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