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上了两个半天门诊,有些患者是几年前看过的,因为工作等原因并不能定时来门诊就诊,几年的时间往往可以看出身体有一些明显的变化。
但是说句实在话,身体变好的不多,除了工作劳累,饮食往往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人“发福了”。
身体早早进入了所谓的“中年油腻”状态,这是很不好的,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衰退,但是体检的指标大致正常,现代医学并没有很好的办法,所以还是会来看中医。
在前面的文章中,聊过中西方的饮食观念是不一样的,所以会有不同的生活习惯。
中国人现在的饮食观念里受西方影响很明显,给事物进行分类,比如碳水、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等,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所谓的健康规划。
但是在现实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就是食材本身并不健康,而且一个人很难做到“自律”,这样的习惯也就很难坚持下去。
中国自古讲究“药食同源”,食物和药物一样,都是来源于自然界,那么就可以按照“阴阳五行”的思维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自身的体质进行合理的饮食习惯调整。
下面是《阴阳应象大论》重的原话,清阳之气变为天,浊阴之气变为地。地气上升成为云,天气下降变成雨;雨源出于地气,云出自于天气。人体的变化也是这样,清阳出于上窍,浊阴出于下窍。清阳从腠理发泄,浊阴内注于五脏。清阳使四肢得以充实,内走于六腑。
水主阴,火主阳。阳是无形的气,而阴则是有形的味。饮食五味滋养了形体,而形体的生长发育又依赖于气化活动。
现在的饮食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肥甘厚味”,食物本身的味早已经被遮盖了,只剩下味而少了气,这种食物吃进去就很难运化,也就是新陈代谢会变差。
看看满大街的餐饮店,十有八九都是靠“厚味”吸引顾客,有时候去食堂吃饭,很难分清楚碗里的是牛肉还是羊肉,因为调味料的味道很重,油水极大,看来即便是医院的食堂,也很难做到所谓的“健康”。
在这里极力建议大家吃饭清淡一些,如次才能感受到食材本身的气和味,越是深加工的东西,其“科技”含量就越多,食物本身的气味破坏就越严重,这种情况下,少吃饭也是一种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