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世界》2024年全年杂志正在订阅中~
现在订阅,立享7.5折。
通过文末链接,即可登录“科学世界”微店订购。
图片来源:pixabay
吃药的时候,药品包装盒里除了药物,还有说明书,上面标注了药物的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
所谓的“不良反应”即药物的副作用,也就是对身体有害的作用。那么,药物为什么会有副作用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药物会产生副作用的原因大致有两点,即“剂量”和“选择性”。
这里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是一种疾病,患者的血糖值长期保持在较高状态,可能伴有神经障碍、肾衰竭、失明等情况。治疗糖尿病,需要使用“胰岛素”。胰岛素是胰脏分泌的激素,可使血糖值下降。因此,给病人使用合适剂量的胰岛素,可令其血糖值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如果误给病人使用了超量的胰岛素,就会使血糖值下降过多,导致低血糖。这会使人神志不清,严重时病人可能会昏迷,并最终死亡。像这样过量使用药物,就会使药物有“毒”的那一面显现出来(参见下图)。
药物A的三根曲线之间的幅度很宽,因此剂量稍微加大一些、体内药物浓度相应稍微高一些,也基本不会产生副作用。而三根曲线之间幅度很窄的药物B,剂量稍微加大
一点、体内药物浓度稍微提高一点,就会产生副作用,因此需要注意给药量。
与毒物有半数致死量一样,药物也有一个被称为半数有效量的值(ED50:Effective Dose 50%)。ED50是指能对50%的受药人群有疗效的给药量。这时再加大药物剂量的话,会产生副作用,再继续提高,可致人死亡。如果某种药物ED50与LD50的数值之间相差很大的话,那么就算给药过量,也很难产生副作用。而如果某种药品这一差值较小的话,那就需要注意给药量了。差值较小说明给药量稍稍弄错一点儿,就有可能引发副作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致死。产生副作用的原因之二是“选择性”。钠离子通道只允许钠离子通过,与之类似,蛋白质也具有识别特定对象的功能,就好像钥匙和钥匙孔之间的关系。蛋白质就像钥匙孔,只有与这个钥匙孔配套的物质才能和这种蛋白质起反应。就算其他物质想要附着在蛋白质上,也会因为形状不吻合而无法起反应。在现实中,钥匙和钥匙孔可以完美契合,形状稍有差别的钥匙是打不开锁的。但对蛋白质的选择性来说,就远没有那么“精准”了。实际上,人体内的蛋白质差不多有10万种之多。蛋白质种类如此丰富,要制造出某种物质“仅能与其中一种蛋白质惟一结合”就变得极端困难,因此,制造出的物质或多或少都有可能会与别的蛋白质结合。服用止痛剂阿司匹林时,它的副作用“胃部不适”,想来不少人都有体会吧。产生这种副作用的原因,也与“选择性”有关。通过抑制“环加氧酶”(COX)的作用,阿司匹林可以起到抗炎、止痛的效果。COX主要有COX-1和COX-2两类,它们的作用不同:COX-1与胃、肾脏的机能调节有关,而COX-2则与炎症相关。因此,抑制COX-2的活动就可以抗炎了。但是,阿司匹林不仅会阻碍COX-2,同时也会妨碍COX-1的作用。于是,当COX-1所具有的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被阿司匹林抑制后,就会产生胃部不适的感觉。目前,科学家正在开发可以选择性阻碍COX-2的药物。关于药品的副作用,专家的观点是这样的:“截至目前的研究表明,每种药物平均可作用于5~6条信息通路。也就是说,药品除了会产生人们所期待的药效外,还有可能出现一些我们不希望发生的作用,可能表现为服药后的副作用。目前,研究者正在通过全面搜罗并解析体内信息传递途径的方式,研究毒性、药效通过怎样的方式起效。这一研究的成果可用于开发副作用更小的药品。本文摘自《科学世界》2013年第7期
新媒体编辑 | 张丽君
订阅《科学世界》2024年全年杂志↓↓↓
购买《科学世界》2024年第6期↓↓↓
另外:典藏本系列图书 全部7折到手价!
高清精美图片解析 课堂知识与前沿科技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