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奥马哈读书俱乐部出具了一系列的书单,至今想起来,读了15 本书,其中包括我自己的延伸阅读,《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和《超常增长:1979-2049 年的中国经济》。因为是组织型的活动,整体上都是按照计划来,不敢懈怠。真要算下来,也就 150 个小时左右,每天半小时,有时候周末读几个小时。
尽管看完之后,整体上感觉好像也没什么收获,对生活没什么重要改变。但真正去拆开细分和体会,又回味无穷。
从李录先生 2017 年出的现代化十六讲,很震撼,从人类历史去理解现代生活,去理解市场经济和科技。但终究还是因为李先生,高度提炼,省去了很多的具象和体验,难免感觉不深。此次阅读之后,对人类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历史有了丰富的画卷,和个人认为值得品味的地方。
《人类简史》带来最大的收获,认知革命让智人崛起,区别于其他动物,更区别于其他人类,不再受限于生物演化的艰难,进入到文化文明演化的快车道,产生了帝国、宗教、资本,科技等系列体系力量。对其他生物而言,这些力量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相对生物历史,短短七万年,智人就成为地球的上帝,掌握其他生物的命运。
《西方将主宰多久》中,莫里斯教授试图从地理学、考古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的角度,以社会发展指数,分成能量、组织、军事和信息等四个维度去量化,去回答东西方发展之间是否必然存在差异,西方是否有天然的优越性。实际上,原有西方领先-东方领先-西方领先。目前的西方(欧美)和原有的西方(中东两河流域)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甚至在文化传承上都很少类似。人类历史充满了偶然和必然的糅合,在交流竞合互动中,在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作用下,某一方的领先并不必然。
其中文明的中心—外围扩张模式,令人印象深刻。人类文明持续受到饥荒,瘟疫,战乱,移民流民,气候变化等破坏性力量的冲击,崛起的文明凭借自己的国家组织能力,技术创新或者地理生物优势,持续扩张。刚开始扩张,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对周边人群也有绝对优势,在竞争合作的交流互动中,中心文明的相对优势逐渐衰落,受到上述破坏性力量的冲击,最终垮掉。边缘地区创新性吸收中心文明优势,成为新的中心文明。
中东新月地带文明崛起,埃及是其外围。中东垮掉,埃及崛起,爱琴海希腊崛起。希腊是中心,西欧和南欧是边缘。之后南欧罗马文明崛起,再之后西欧文明崛起。欧洲持续的瘟疫饥荒战乱,美洲新大陆文明崛起。
说到中国也是如此,汉代凭借继承秦朝疆域和体制,开拓西域,维持四百年。终究在气候变化,瘟疫,少数民族流民等冲击下,和中央政府腐败无力应对中结束。
直到隋唐宋,凭借科举制,重新组织国家力量,凭借大运河打通南北经济,和开拓海上航线的新疆域,获得新一轮增长,成为东方领先的重要阶段。
《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李录先生划分了三段文明,在狩猎时代文明,农业时代文明,现代化文明,主要提到文明现代化的特征,就是市场经济和科技的作用,推动人类文明超越自然环境的熵增,也超越了上述提到的五种破坏力量的轮回之苦,迎来持续的复利增长。
市场经济是在规模经济下,分工效率提升和自由交换,实现 1+1>2。科技创新,是在知识探索和交流中,爆发出新知识。科技创新,通过市场放大生产力,推动文明发展,实现 1+1>4。值得一提的是,市场经济是公共品,并非天然产生,包括产权制度等在内,需要政府去维护。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最大的市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成为唯一的市场,最强的市场。
探索现代市场经济是如何形成的?
《苏格兰人如何发明现代世界》,近代的 18 到 19 世纪,北美殖民地输出原材料,引入非洲黑奴和欧洲手工艺、工业品,欧洲工业品换非洲黑奴,形成了大西洋贸易圈。这时期苏格兰是欧洲的边缘,却恰恰是环大西洋经济圈的中心之一,成为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创新点。
从宗教理念创新,法律创新对产权的重视,现代大学和教育体制的雏形,现代建筑的雏形,现代经济学和自由经济政府的奠基,都是苏格兰人的杰作。甚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改良者都是苏格兰人瓦特。现代的实质意义上第一只养老保险基金苏格兰寡妇基金,运行 260 年至今。
苏格兰人通过移民北美,以及上述思想文化的传播,对北美新经济文化社会的形成,贡献至伟。
李录先生说,美国是人类制度创新的实验地。
《美国四百年》讲述了,从商业角度看,北美殖民形成至今的,国家和重要产业发展历史。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源于英国的税收歧视和产业贸易打压。联邦政府的成立,也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南北战争,南方的坚持,是因为黑奴是家庭重要财产。美国的持续地理扩张,遇强则买地,遇弱则抢地,主打一个经济账。棉花、烟草、运河、铁路、照明、工会、食品、私酒、零售、银行、电视、运动鞋、手机等产业或基础设施的形成,既有宏观经济社会的背景,又是微观企业家的推动,政府的保护,鼓励和支持。政府除了基础设施,极少主动推动。
凡此种种,真正展现了一幅资本主义市场,有机生长历史。
探索科技革命是如何形成的?
西方近现代史的科技革命萌芽,源于天灾人祸下,国家的组织效力下降,宗教信念崩塌,生存压力下,人性回归到自私自利。科技革命的萌芽,源于地域型国家间的竞争,军事竞赛催生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并非人类美好的愿望和道德追求。国家寻求资源和科技的发展,促发了地理大发现。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市场反哺科技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循环。
回到中国加入全球市场,走向资本主义的历程。《万历十五年》讲述了在王朝的中后期,农业时代典型的中国传统政府的运作,边际扩张能力和组织效率都在急剧衰退,在自然和社会破坏力量的挑战面前,基层力量活力丧失,经济动能不足,靠皇帝和官员阶层的道德表率,已经难以为续,上下都陷入了迷茫的坚持之中。
《邓小平的时代》是转型中的中国,后毛泽东时代,苏联模式下的中国何去何从,二代领导人在探索出路。所幸的是,坚持以老百姓的标准要求自己的邓小平同志,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权谋,在上下达成共识,尝试市场化路线,加入全球经济。其中最为感慨的是,周恩来劝邓小平顺从毛泽东,遵从毛泽东的政治路线,邓小平同志并没屈从,而是认为这样不利于中国的政局和未来。政治家和政治领袖的区别,在此刻得到体现。
《江泽民传》《伟大的工业革命》《置身事内》则是讲,在市场化转型中,中国政局逐渐稳定,一个有为政府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推动了有效市场,实现了基本的工业革命。在追赶型经济发展中,有为政府主导的市场化优势明显。《芯片战争》讲的是,目前进入到创新型经济,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但并非政府能主导,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梳理再次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命题。
回到个体的奋斗历程,早期的美国人典型富兰克林和最新的美国人典型马斯克,都是学习型企业家,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社会组织,后者更注重科技创新。马斯克出生成长在南非,在加拿大读书,在美国创业,却成为了美国英雄。一个有效的社会制度,是可以让卓越才能的人发挥出引导社会的作用。对比中国,道德表率重于商业科技才能,并且阶层和圈层间的流动活力不足,未免可惜。注重道德,追求的是稳定。
注重才能,追求的是效率。过于注重道德,便于社会管理,但容易让社会缺失活力。
富兰克林和马斯克的表率,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最大的意义在于,要结合社会需要和时代需要,终身的学习,回到事物的本质上,一定能获得持续的成长。
中美未来的关系如何走,在于中国自身的市场化改革进展程度,也在于双方是否能斗而不破,避免出现不可逆不可修补的局面,在合理规则内,持续的竞争对人类未必是坏事。
现今回想起来,感谢这些读书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