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红斑狼疮治疗药物最新大盘点,你一定要了解

学术   健康   2024-10-12 20:13   北京  

有这样一种疾病,它像个“隐形敌人”,悄悄潜伏在你体内,时而安静,时而突然发难,打乱你的生活节奏。

这就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简单来说,就是身体的免疫系统“误伤”了自己,攻击了本该保护的组织和器官。它目前还无法根治,症状五花八门,可能影响皮肤、关节、肾脏、心脏、肺等多个部位。

好消息是,生物制剂等越来越多的药物被研发出来,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盘点一下SLE的治疗药物,帮你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


▍基础用药是这样的 [1-2]

我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约有 100 万人,是全球最多的,而且,每年新确诊的患者约有 12.6 万人 [1]

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我国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94%。坚持治疗,预后还是不错的。

每个新确诊的患者,内心的惶恐来自对未知的恐惧。所以,我们从基础药物到前沿药物逐一做个盘点。

SLE的基础用药

红斑狼疮的传统和常规治疗是抗炎和免疫抑制药物,比如抗疟药、激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

1. 糖皮质激素:SLE治疗的“定海神针”

糖皮质激素,也就是大家平时叫的“激素”(虽然激素家族人数众多,但一般人提到的激素都是指它)。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老大哥”,关键时刻总能派上用场。

糖皮质激素是重要的免疫抑制药物之一。它的作用是强力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迅速控制炎症,尤其是在急性发作期。

糖皮质激素有多种药物形式,包括口服、注射、吸入、外用等,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都能找到合适的应用方式。

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优点:见效快,尤其是在急性发作期,能迅速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常用于急性炎症和过敏反应中。比如,哮喘发作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减轻气道炎症,改善呼吸困难。

缺点:长期使用副作用多,比如体重增加、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免疫功能抑制等

使用建议:遵循“能少则少,能短则短”的原则,医生会根据病情逐步减量,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在维持治疗中,尽可能用小剂量激素(泼尼松<7.5 mg/d 或等效剂量的其他激素)治疗。

多项指南和临床实践推荐,以下几种糖皮质激素用于SLE的治疗:

泼尼松(Prednisone)

推荐剂量:通常用于轻中度SLE患者,剂量根据病情调整,常见剂量为5-60 mg/天。

指南推荐:泼尼松是SLE治疗中最常用的口服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大多数SLE患者,尤其是轻中度活动性疾病。

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

推荐剂量:常用于SLE急性发作或重症患者,尤其是狼疮性肾炎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常用大剂量冲击疗法(如500-1000 mg静脉注射,连续3天)。

指南推荐: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是治疗SLE急性发作或重症患者的标准方案之一。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推荐剂量:通常用于急性发作或重症患者,剂量根据病情调整。

指南推荐:地塞米松在某些情况下可用于SLE的急性发作,尤其是当需要强效的免疫抑制时。

其他糖皮质激素

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

主要用于急性危重症患者的短期治疗,较少用于长期SLE管理。

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

与地塞米松类似,偶尔用于SLE的急性发作,但不作为常规长期治疗药物。

SLE治疗中的糖皮质激素使用原则:

低剂量维持治疗

对于病情稳定的SLE患者,通常使用低剂量的泼尼松(如5-10 mg/天)进行长期维持治疗。

中高剂量治疗

在SLE急性发作或器官受累时,可能需要中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0.5-1 mg/kg/天)。

冲击疗法

对于严重的SLE发作(如狼疮性肾炎、狼疮性脑病等),可能需要使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如500-1000 mg/天,连续3天的静脉注射)。


抗疟药:对抗红斑狼疮的“基石”之一[2-7]

抗疟药,听名字好像跟SLE没啥关系,但它其实是SLE治疗中的主力之一,可以长期使用。

最初用于治疗疟疾,但研究发现它对红斑狼疮患者的皮肤症状、关节疼痛和疲劳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抑制免疫系统中的某些细胞信号通路有关。

最常用的抗疟药是羟氯喹(HCQ),不仅能控制SLE的症状,还能减少疾病复发的风险。

羟氯喹

作用机制:羟氯喹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少免疫细胞的过度活跃,降低炎症反应。它还能减少血栓形成,保护心血管系统。

优点

副作用相对较少,长期使用安全性较高。就像你吃火锅时的清汤锅底,虽然不如麻辣锅刺激,但胜在健康、持久。

缺点

见效慢,通常需要几个月才能看到明显效果。此外,长期使用可能会对视网膜造成影响,需要定期检查视力。

使用建议

羟氯喹是红斑狼疮患者的“长期队友”,即使病情稳定也建议继续使用,除非有特殊情况。


免疫抑制剂:红斑狼疮的“保命武器”[2-7]

免疫抑制剂是SLE治疗中的“重型武器”,适用于病情较重或对激素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它们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攻击。

常用药物: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甲氨蝶呤等。

环磷酰胺(CTX)

环磷酰胺是SLE治疗中的“核武器”,尤其适用于狼疮性肾炎等严重并发症。它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减少炎症反应。

优点

对严重的SLE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狼疮性肾炎。

缺点

副作用较大,可能导致骨髓抑制、感染风险增加、脱发等。就像你打麻将时,虽然“杠上开花”很爽,但风险也大,搞不好就“自摸”了。

硫唑嘌呤(AZA)

硫唑嘌呤是SLE治疗中的“稳健派”,适用于病情较轻或需要长期维持治疗的患者。它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减少炎症反应。

优点

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长期使用。

缺点

见效较慢,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看到效果。

霉酚酸酯(MMF)

霉酚酸酯是SLE治疗中的“新秀”,近年来越来越多地用于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它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减少炎症反应。

优点

对狼疮性肾炎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相对较小。

缺点

价格较贵,部分患者可能难以负担。

甲氨蝶呤(MTX)

甲氨蝶呤是SLE治疗中的“多面手”,不仅用于SLE,还广泛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它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减少炎症反应。

优点

对关节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相对较小。

缺点

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血常规,避免副作用。

使用建议

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生物制剂:红斑狼疮的“护心者”[2-7]

生物制剂是SLE治疗中的“高科技武器”,通过靶向抑制特定的免疫分子,达到精准打击的效果。近年来,生物制剂在SLE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优点

对部分SLE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

缺点

价格昂贵,部分患者可能难以负担。此外,生物制剂的疗效因人而异,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都有效。

使用建议

生物制剂适用于对传统治疗无效或副作用无法耐受的患者,使用前需进行详细的评估。

常用药物:

国内临床应用的3种生物制剂,贝利尤单抗、泰它西普和利妥昔单抗

贝利尤单抗

贝利尤单抗获批用于用于5岁以上、接受SLE常规治疗但病情仍然活跃且自身抗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利妥昔单抗

和贝利尤单抗一样,都用于治疗那些在标准治疗基础上仍然有高疾病活动、且自身抗体阳性的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

利妥昔单抗主要用于那些对标准治疗(SoC)无效、可能导致严重器官损伤的重症难治性SLE患者。

比如,病情高度活跃的患者(如SLEDAI评分大于20或BILAG评分3A),或者有严重肾脏问题的患者(如慢性肾病4期、肾小球新月体形成、肾功能不全,GFR小于60 ml/min/1.73 m²),以及有神经系统、血液系统问题的患者(如严重的溶血性贫血或严重的血小板减少)。

对于狼疮危象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利妥昔单抗来快速控制病情。

泰它西普

作用机制:一种新型的双靶点融合蛋白,能同时抑制B细胞活化因子(BAFF)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

这两种分子在B细胞的存活和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同时抑制BAFF和APRIL,泰它西普可以更有效地减少B细胞的数量,从而减轻免疫系统的攻击。

在国内获批用于治疗对传统治疗反应不佳,仍具高疾病活动且自身抗体阳性的红斑狼疮成人患者。

使用建议

常见副作用包括感染、注射部位反应、头痛等。由于泰它西普会抑制免疫系统,患者在使用期间要特别注意感染风险。


抗凝药物:红斑狼疮的“护心者”[1]

红斑狼疮患者容易出现血栓,所以,抗凝药物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不可少的。抗凝药物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保护心血管系统。

常用药物:阿司匹林、华法林等。

优点

有效预防血栓,保护心血管系统。

缺点

长期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胃肠道出血。

使用建议

抗凝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


其他辅助药物[1]

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

由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医生会建议患者补充钙和维生素D,以预防骨质流失。



前沿疗法:未来的希望[4-7]

除了上述已经广泛应用的药物,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涌现,为SLE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1. JAK抑制剂

适用症状:对传统治疗无效的SLE患者。

作用机制:JAK抑制剂通过抑制Janus激酶(JAK)信号通路,减少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反应。JAK抑制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已经取得了明显疗效,正在逐步应用于SLE的治疗。

注意事项:JAK抑制剂可能会引起感染风险增加、血栓等副作用,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 CAR-T细胞疗法

适用症状:对传统治疗无效的重度SLE患者。

作用机制: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改造患者的T细胞,使其能识别并攻击特定的免疫细胞,从而抑制免疫反应。

目前CAR-T细胞疗法主要用于治疗癌症,但在SLE中的应用也正在进行探索。

注意事项:CAR-T细胞疗法的副作用较为复杂,包括细胞因子风暴等。

 

医脉通风免俱乐部欢迎你

<加入社群、获得帮助、相互支持>


群内公益活动包括:专科医生答疑、营养师饮食指导、免费线上问诊,每日健康科普更新;

进群方式:扫码添加下方小助手,报疾病名称,小助手拉您进相应社群;


和医脉通一起守护健康,欢迎您的加入!


欢迎扫码进群

▍总结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用对武器才能赢。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SLE虽是难啃的骨头,但千万别沮丧,只要我们科学治疗,合理用药,完全可以和它长期和平共处。

您如果有健康相关疑问,可以随时咨询医脉通健康线上医生。点击下面小程序,获得医生解答!

问诊可覆盖疾病的整个康复过程,相当于身边有个贴心可靠的家庭医生。针对病情变化,你可多次提问,获得医生循证规范解答。

参考文献:

1.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规范2023,中华内科杂志 2023 年7 月第 62 卷第 7 期

2. 生物制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3.Tsokos G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N Engl J Med. 2011;365(22):2110-2121.

4.Fanouriakis A, Tziolos N, Bertsias G, Boumpas DT. Update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n Rheum Dis. 2021;80(1):14-25.

5.Gordon C, Amissah-Arthur MB, Gayed M, et al. The British Society for Rheumatology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adults. Rheumatology (Oxford). 2018;57(1):e1-e45.

6. Wallace DJ, Hahn BH. Dubois'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Related Syndromes. 9th ed. Elsevier;2018.

7. Fanouriakis A, Tziolos N, Bertsias G, Boumpas DT. Update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n Rheum Dis. 2021;80(1):14-25. doi:10.1136/annrheumdis-2020-218272.






往期文章

◇ 激素用药:你怕它,但它可能是你的“救命恩人”!
◇ 血糖高于这个值,3个指标异常,这个并发症很快就来
◇ 坏胆固醇越低越好?医生:这样调节才有效!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科普文章,具体诊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医脉通健康关爱中心
医脉通健康旗下患友关爱中心,联合医疗卫生健康领域从业人士,用专业、深度的文章启发公众,为广大患友及家属提供就医指导、心理干预、互动交流等帮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