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习和时间利用之反思

文摘   生活   2023-06-05 15:26   日本  

最近因为对于语言学习的渴望过于强烈,然而时间却实在有限,面对这一困境,头脑十分混乱,因此不得不对语言学习和时间利用两方面的问题进行反思

什么是语言学习?目标是什么?

语言学习,更严谨的说法应该算是语言学分支下的一个研究题目,即“语言的掌握”。成年人是怎样掌握和学习其第二与随后的语言之问题。

那么目标就是能够掌握一门语言。什么叫掌握语言呢?以个人为例,我学了十几年的英语,显然没有到掌握的地步(但是个人目标之一)。相反,日语虽然学了几年,我觉得勉勉强强算是够得上掌握的门槛了,即,可以在日本正常地生活,日常生活用语大部分都没有问题,可以使用本专业的一些学术语言进行会话和写作,当然了,我这里有一个隐藏的前提,阅读必须过关,不过日语由于其特殊性(越是学术作品,汉字越多),阅读往往是日语学习者最先习得的技能。

为什么要学习语言?语言的功利性讨论

其实学非大热门语言可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文史哲专业也差不多吧)学了有什么用?这句话的背后意味着,他再问你能否转化为生产力,能否赚钱。显然,没有人问学英语有什么用,因为它直接与高考挂钩,乃至于出国留学挂钩,与升职加薪是赤裸裸的功利性。显然英语的功利性因素,压抑了我学习英语的热情。

为什么想学习语言?

我呢,是真的特别想学会多门语言,你要问我为什么?我可能简单地概括为,是兴趣爱好。那为什么爱呢?我想有几个理由:

第一,作为新世界大门的钥匙的语言,能满足好奇心与求知欲。

特别是通过我自己的经历,深刻地体会到多会一门语言,你真的就是能够多了解很多不同的世界,一个民族用一种语言记录自己的历史与文化,通过语言的学习,你完全可以窥见别样的天地,不同的风采。我想,如果有时间和精力的话,谁也不愿意做一只井底之蛙吧?很幸运,我现在有这个时间和精力,读博并不单单是为了那一张文凭,更应该珍惜的是这段可以做研究和拓展人生深度与广度的时光。

第二,作为审美对象的语言,能满足美的需求。

我一贯认为,欲了解一民族之文化,必先了解一民族之诗歌,欲了解一民族之诗歌,必先习得其语言。诗歌是民族灵魂之所在,一旦能够体味为到一民族诗歌之美,便能领悟到一民族心灵之韵味。因此,诗歌,是我学语言的极大动力。

第三,作为语言载体的陌生文字,象征着远方,是非日常的理想化体现,能满足脱离庸俗日常的渴望。

之前看帐篷剧演出,有句台词至今难以忘怀,翻译成中文是,历史之外,我只觉得索然无味。其实这句话还有一层含义,当然是我个人的解读,历史是遥远的过去,代表着脱离此时这个时间,而空间节点上,远方则代表着万水千山之外的世界,脱离此地这个空间。

历史和远方,共同构成了人们厌倦当下日常生活琐屑后的理想世界。而远方的历史,则更是迢遥不可及,非日常性本身就具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而这种美,则被陌生的文字完美地呈现。我们随意举一个例子,以梵语诗歌为例

"सत्यं वद धर्मं चर।"

中文大意:讲述真理,遵循正道 (dharma的翻译往往为佛经中的法,这里用中国的道来指代)

就算不管这个例子的内容,仅仅看着优美的文字,也很难不令人心醉。

再比如,维吾尔语十二木卡姆的选段,因为并没有学会写法,就用了截图。中文的翻译是很好,但是完全感受到诗歌之美,终究是隔了一层,我现在虽然感受到了美,但是恐怕还需精进(题外话,维吾尔语作为突厥语族的语言,地处西域融合了各种语言,包括但不限于波斯语阿拉伯语,突厥文字已经灭绝,现在有使用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转写的维吾尔语,至于到底什么是维吾尔语,好像也是一个课题)。

这里必须提一嘴,我可没有说汉语不好的意思,毕竟汉民族是世界上最擅长记录历史的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诗歌,不懂古汉语,是无法理解这些精华的,喜欢学他民族语言,不代表不爱自己的民族语言。

好了,到此为止,我也是简单罗列了一下我对语言学习抱有热望的理由,这不单单是一个语言的功利性学习,这一行为更寄托了我的理想。因此,不要再问我为什么想学语言了。

语言学习经历之回顾

那么想学语言,对文字有着高度的敏感,是从何时开始的呢?这其实我也说不清。但我想别出心裁地提出一种观点(到底有多新,我也不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是随笔),即新中国的汉族,其实也是双母语。即现代汉语和基本仅作为书面语使用的古汉语。现代汉语是古白话文发展而来的,受到了西方和日本的强烈影响与干扰(比如说他她它的出现,政治经济等古今异义的近代词汇的传入)。而古汉语作为阅读的语言,古代汉族文化的残留,仍旧被我们所学习,虽然比重很小。

也就是,双语教学,不再是混血家庭的专利了,普通的汉族家庭其实也算双语教学。那么,我,作为一个北京汉族人,学习多种语言的经历基本上是从小开始的,当然这是广泛意义上的多语言。

严格的外语,英语之前,我倒是想提一嘴俄语。我姥爷原先老爱说一两句俄语,虽然我也不记得是什么了,意思甚至都不记得了,但隐隐约约觉得有点儿影响。小时候书店有那种外语学习小册子,xx语一点通,甚至会给你标中文读音的那种,我最先买的,或者说,唯一买的一本外语一点通,就是俄语的。可惜,自那以后也没有机会接触俄语了。

英语之外,还有一件印象深刻的小事,就是小学的时候做那种类似于剪报集,摘抄本之类的东西,我特别热衷于做这类网罗各种奇闻异事,感兴趣的内容的东西。有几页内容,我记得很清楚,我特地摘抄了希腊字母和日语的平假名,片假名。我觉得这些文字好陌生,好特别,好喜欢,那种开心与成就感是始终也忘不掉了

我想这些简单的快乐,都是来自于一种非功利性的,自发的探索,无意间撞见了自己的爱好。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困扰我多年的功利性的英语学习。我倒也不是怪老师不好,没能教会我英语的美,只能怪自己至今还没能领悟到英文之美。关于英语学习,我可能最接近美的一次是翻译叶芝的英文诗《当你老了》。我已经不记得我当时是如何翻译的了,总之比通常的翻译要更加贴近古汉语一点儿。可惜英语的课业压力与升学压力,实在是让我无暇投入到英文诗歌的翻译里去,再加上糟糕的英语学习方法,英语的水平与对英文之美的理解,也就停滞不前了。

同为拉丁字母体系的西班牙语,对我而言,却完全是一种审美体验了。它的语音优美自不用说,西语丰富的诗歌作品,再加上这个民族在阳光灿烂的地中海发展壮大,总是显得那么浪漫而多情。与阿拉伯人的民族融合,让他们的相貌如同得到了神的恩赐。当然,这一切,都是源于阅读三毛的作品,三毛用她的笔记,将我带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奇幻世界。又恰逢中学的选修课有西班牙语课,我也是有机会与西班牙语结缘。对于西班牙语,我是感激的,感谢的,又带有愧疚的。我始终在想,今生是否可以将马德里一家人赠与我的大部头西班牙语原文的《堂吉诃德》读明白呢?西语是我回忆中光彩的一页,同样也是羞愧的一页。现在的环境,没有什么学习和使用西语的机会,但我真的想学会,再访伊比利亚半岛。然后再鼓足勇气,去看看三毛《万水千山走遍》中提到的神秘的”故乡“南美,去探访那些昭示悠远古代的遗迹。

如果对西班牙语是爱的,那么对于法语恐怕是感到遗憾的。大学的专业性质,要求必须选修一门外语,然而师资所限,仅有法语和日语可供选择,当然天真的我随大流选了法语,结果现在却在日本读博,想想真是讽刺呢。对于法语,我也只能说,我确实学过,但实在是不大记得了。虽然现在有时候读一些法国历史学家哲学家写的书,想自己如果能看懂法语就好了,但也就是想想,不知道以后可否有机会学学,至少不是现在。

法语之后再学的就是日语了,突然的留学决定,突然的日语学习,虽然受到日本的文化影响,比如说动漫,比如说音乐,但是认真学习日语,可能还真的是决定留学开始的。日语的学习,如果真的认真说起来,那就说来话长了。我自己一时之间,也不太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学的日语。一些来自于生活久了的自然习得,一些来自于在通学电车上,拿着小本本认真背诵一些词汇语句。学习方法上,我觉得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乏善可陈,说谁都会说,但是做却不一定做到。留学的好处是,你做不到也得做到。学日语,在方法上我可能没有太大的改善,但是我有两点心得。

第一,我没有太在意背单词和语法这件事,反而日语学得比英语好得多。

第二,我通过日语的学习获得了一种自信,一种我能够学好外语的自信。我想这是至关重要的,影响深远的,也是支持我能把语言从功利性的学习转化为兴趣爱好的根本原因。

至于详细的日语学习经历回顾,篇幅所限,并非今日之重点,我们还是进到下一个语言的学习经历上吧。

如果说哪种语言的学习,最能让我感到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至少目前为止,恐怕得算是梵语了,西班牙语都要排第二把交椅。梵语的学习完全是为了研究而学习的,毕竟梵语是一门学术语言。但是学习之后,却深深地为梵语背后的文化所折服,所打动。无数的佛教典籍都由梵语写就,梵语的文法早在千年前就被整理好,沿用至今,这些我在很久以前的文章中就写过了,我这里也不赘述了。梵语的学习经历给了一种新的感悟,就是语言学习是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是连通智慧的很好的选择,让我学到了很多新鲜的表达,独特的思维视角,让我不再那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如果说梵语是古老智慧的语言,那么维吾尔语就是至今仍鲜活的生动的诗的语言。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我现在对维吾尔语的了解还停留在阿拉伯文字的书写方法阶段,但是我被十二木卡姆的汉语翻译深深打动,为无数的维吾尔语歌词所惊艳,这是一种怎样的语言呢?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能留下这么多瑰丽的诗篇,谱写这些多奇幻的乐章?虽然新疆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比较多,但是西域三十六国曾深受佛教影响,我总觉得新疆的音乐(包括但不限于维吾尔族,还有大族哈萨克族)带有着一种悲悯的情怀,这种情怀可能有宗教情怀在其中,总之是种别样的风采。

同为祖国的边疆,其实我对于藏语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是实在是精力所限。其实我学藏语是有一点点小优势的,藏语的文字是以梵语的天城体文字作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与梵语发音有一一对应关系,藏语的佛经可以完全还原为梵语的佛经。只是不知何年何月,能学会藏语了。假如说要提想学的语言,恐怕还有德语,德国盛产哲学家,这就是德语学习之动力。不过这些都是闲话了。德语之外,还有同样使用阿拉伯文字的波斯语,因为偶然间看到说波斯语比较简单,并且波斯古代文明也有一种别样的气息。不过这些不能算作我的语言学习经历,只能说是我的理想。

语言学习方法之网罗

其实看了上面的,你可能会说你是不是想学的太多了,但是这才几种语言呢?我最近在看1822年出生的德国商人和著名的业余考古人士海因里希·曼的自传《对古代的热情》,他会的语言可就多了,德语是母语,从20岁开始他学会了英语,法语,荷兰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俄语,瑞典语,波兰语,现代希腊语,古希腊语,拉丁语,阿拉伯语,一直到39岁习得希伯来语。并且,大部分语言他几乎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习得了一门语言。我实在是对他感到好奇,同时刚好在二手书店遇到了他的自传,就买了一探究竟,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天才,抑或是怪物。求仁得人,他确实有介绍。

一、海因里希·施里曼的语言学习方法

大量朗读,绝不翻译,每日给一小时学习,总是以感兴趣的内容为主题进行写作,根据老师的指导订正,记忆修改的内容,剩余的时间拿来背诵。

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必须得像曼那样极度善于利用时间,抓紧每一个机会,他几乎任何时候都在记忆。周末去英国教会做听力,低声一句一句跟随。于是他就用这种办法,半年之内掌握了英语。当然了,这里必须要说的是,他本身是德国人,德语与英语是亲缘语言,又在欧洲的阿姆斯特丹,有着比较好的语言环境,再加上他的努力,自然事半功倍。

而相对而言,对他而言是没有语言环境的语言是什么呢?是使用西里尔文字的俄语。他没有找到老师,于是开始了自学之旅,他找到了唯一一本俄语语法书,一本词典,和一本俄语小说。之后就对该小说进行了整本背诵从而得以掌握俄语。

在此之后,在学习现代希腊语的时候,由于是希腊字母,与拉丁字母不同,学起来更加困难。他就把能找大的一本法语小说希腊语翻译通读一次,将希腊语单词与法语原文一字一句进行对比,这样就掌握了大概一半左右的词汇,之后又重复这样的方法,差不多疏通了词义,最终攻克了现代希腊语的难关。

随后他学习了古希腊语,并且背诵了大量的文学名篇。并且,他对于学校教授的语法学习提出了质疑,表示学校里年轻人学了那么多语法,却连正确的书信都写不出来,学校的教学法完全错误。而他的学习方法则是,讲古希腊语的范例全部记住,到底符合语法书中的哪条语法,他并不太清楚,但是一旦到了运用层面,他完全了解。如果有人指出他可能用错了,他则可以迅速背出类似的用法的原文,引经据典,“算无遗策”。

这个时候,我就联想到了古汉语的学习,似乎好像我的古汉语学习也没有特地去学习语法,而是将一些典型用法牢牢记住,到时候就可以自动辨别出来了。比如说,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之用法等等。可能确实,这样一种语言的学习方法才是比较合理的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又让我想起了梵语书上的语言学习方法。

二、梵语课本上的语言学习方法

梵语课本上的学习方法

荀文君,公众号:高树鹊衔巢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英语——力求荡尽语言学习谬误之探讨

已经详细介绍过了,但是这里在重点提炼一下。

1 学习的重点是对语言本质与结构的洞察而非语法。

2不要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而是通过整体记忆去内化语法规则。

3背诵诗歌,朗诵诗歌,内化于心。

4学习语言的目标是了解其表达的思想与精神世界。

学习梵语不是仅仅学习梵语这门语言而已,也是在学习用梵语表达的思想和精神。梵语和中文作为古老的语言,其语言背后都深藏着哲学思想,了解了这些,这门语言的学习,才不会沦为工具的功利性的学习,才不会出现没有思想内核,没有内在动力的问题。

看过了这些,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总结语言的学习方法,那就是背诵。

记诵为语言学习的不二法门。朗读则为洞察语言的音韵美插上双翼。

说完了个人对语言的兴趣与语言习得方法的总结,那么就要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讨论了,时间不够,我该怎么办?

时间的分配

关于时间不够的问题,其实我有用一个叫做“时间块”的app来详尽地记录每天的时间都用在哪里了。此外,还有记日记的习惯,虽然可能详略不当。像今天的公众号内容完全可以算成是一种日记,只是是一种公开的日记罢了(好在《菜根谭》里面说,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是说我要做君子的话,做自己就要坦坦荡荡)。

也就是说,在时间的监测这一方面,我有着充足的数据用以分析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但是我只是坐拥一大堆数据,但并没有合理地利用他们,分析他们,从而获得一个合理的时间分配的方案。问了问AI,他倒是给出了一套流程,那么我就“按图索骥”,试一试这套方案是否可行。

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对已有的庞大的数据进行“数据审查”。第一步统计数据已经由app完成。由于时间块这个app自带了饼状图和趋势图等便捷的统计工具,因此,省去了第二步组织数据,让数据直观化的步骤。那么第三步,就是检查寻找趋势和模式,按照ChatGpt给出的方法,我要分析的内容是:

  1. 你在哪些活动上花费了最多的时间?

  2. 哪些时间段是你最有效率的?

  3. 哪些活动可能在消耗你的时间,但却没有产生很大的回报?

    针对问题1,从2022年6月5日到2023年6月5日,这一年间,

    第一,在睡觉上花的时间最多,平均每天7.5多小时。

    第二,研究阅读写作反思的时间,每天约3.5小时。

    第三,休闲娱乐的时间,大概每天要花上2小时。

    第四,花在兴趣爱好上的时间,也就是摄影啊洞箫族音乐啊植物啊,棋书画,医星相,乱七八糟的都算上,将近有2小时

    第五,衣食住行的时间,包括做家务,也将近有2小时。

    第六,语言掌握,梵语为主,约20分钟,各种语言为辅,总计将近1小时。

    第七,社交活动,不足1小时。

因为是针对“你在哪些活动上花费了最多的时间”这一问题,虽然给出的七项答案总和不足24小时,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为我这里使用的数据毕竟是一年时间使用的总和,并不能复制我一天,我每天的生活也不是按照这几个小时来分布的。还有很包括旅行啊,逛街散步购物,处理一些杂事(到事务所办事之类的),在学校助教的打工时间啊,以及更多的事情,这些事情一年下来平均每天不到15分钟,在回答这个问题上可以忽略不计。

基于上面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睡眠时间不可削减,只能看其他的内容。这里面显然休闲娱乐的时间长了,语言掌握的时间短了,研究的时间也可以再长。比较令人意外的是,在爱好上花费的时间也将近有两小时,我想,可以将休闲娱乐的时间压缩到底,替换为语言和音乐的爱好。

因为想了想,我现在的休闲娱乐活动是什么,其实也就是看电视一类的,看一些有的没的视频,关注一些有的没的资讯,这些东西完全都可以用如新疆音乐来直接替代,起到的功能是一样。都是为了放松,既然都是为了放松,不如选择一些高反馈,能够立刻判断自己是否有进步的内容,比如说练习洞箫等乐器。当然了乐器的练习是有时间限制的,到了晚上十点之后就不要再吹奏任何东西了。说到乐器,又不得不提一嘴都塔尔,有机会一定要搞一把都塔尔。这玩意儿和古琴不一样,没有那么价格不菲,并且在新疆音乐文化内属于普及型乐器,没有古琴那么高的门槛,水没那么深,而且音色我是真正的喜爱。好了,打住,赞美都塔尔都可以另写一篇文章了。而且看视频这项活动,也可以换成看相关语言的视频,比如英语的简单视频,日剧,维吾尔语的音乐(虽然歌曲要听懂需要很高的语言水平,或者选择老办法,背诵,总之没有日剧这类来得轻松)。将纯粹的休闲变成对身心健康有收益的休闲,而不是漫无目的的休闲。

显然,我在分析问题1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问题3给回答了。纯粹的休闲娱乐是消耗了我大量时间,但没有任何收益的。当然了,无用对灵魂有益未尝不是一种美。既然但是我为什么不选择文学美术和音乐的审美活动呢?

好了,结束了问题1和问题3,我们来看问题2,哪些时间段最有效率。其实这个不用分析,我也大体上是这么做的,即在最有效率的时间做最有效率的事情。早鸟型的话,自然是在早晨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比如说研究与反思,比如说阅读与写作。早晨的时间往往我也是比较珍惜的。真正的问题出在晚上的时间,晚上的时间往往就进入了一种大脑停滞的阶段,可能没事的时候就早早入睡,十点十一点早就进入了梦乡。对此,我的对策就是早睡早起。比如说入夏之后,天亮的时间早了,就五点起,冬天也得6点多起。虽然晚上的时间没怎么合理利用,但是早上的时间却多了起来,可能也算是个不错的办法。

但比较模糊的是下午的时间,这个时间段就是可能好好利用,也可能划划水就过去了,比如在家睡个午觉1小时就过去了,这块还是要控制一下的,午休可以,15分钟吧,太多了貌似也不是很好的样子。

但更重要的是,由于早晨效率高,而晚间效率低,我都有着比较良好的策略,唯独中午下午的时间,这段时间没有特别的爆发力、创造力与想象力,也没有显得很呆滞,导致每天这个时间段的时间利用都不够充分。我想,不如用午休作为界限,午休之后,就如同重启,主动形成一段高效的时间段。

其实也好理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总是让人充满了活力,自然也适合做一些喜爱的研究,读一些书,写一些文字那么午后的阳光,闲适安然,学学语言,写一些感兴趣的文字,然后拿去给ai修改,岂不美哉,再不济,也可以吹吹箫,听听音乐。如此一来,时间的利用就清晰了起来。

晚上因为创造力最差,精力消耗殆尽,那么就听听音乐,看看闲书(这里特别想强调的是古汉语和日语,也算是一种学习吧,其中以诗歌最佳,这是最不消耗精力的审美体验),或者做一些爱好的事情,恢复一下。如果赶上精力充沛的时候,还可以继续研究写作或者反思一下。

如此一来,我就按照未曾明说的事物优先级,完成了对一天时间的重新分配:

  • 最高优先级为反思。

  • 第一梯队是研究阅读与写作。

  • 第二梯队是语言习得。

  • 第三梯队是以器乐演奏为代表的各种兴趣爱好。


总之是三个梯队,反思为王。此外,还有锻炼这个环节,虽然研究显示,乐器的练习不仅对脑子,还对身体整体都具有锻炼的效果,但为了健康地活着,恐怕还不太够。在这三大梯队之外,还需要加上一项具有个人风格的身体运动。目前,我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恐怕还不够,不如再将之前休闲娱乐的时间和各种拉伸活动并用,就不会显得时间花了,而没有收益。

完成了一个初步的规划之后,就是实施并监控,可以在每日的日记中加一个栏目(虽然本身也没有固定栏目,有时候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然后再加周总结,月总结,看看效果。就从今天开始吧,算是阶段性地解决了时间不够用的问题。

具体到落实的时候,时间管理上还有一个问题,目标不够明确,不擅长设定期限。至于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复杂的。如果要是用世俗的尺度来衡量,那么一切就会变得功利而乏味,如果不用世俗的尺度来衡量,就会导致目标不够明晰的问题。本想就作为今天的遗留问题,再斟酌。

总之,今天算是对困扰了我一段时间的语言学习与时间分配问题做了一个总清算,算是有所收获的。



高树鹊衔巢
拥书南面,如居高树。我如飞鸟,衔巢而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