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数据,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发展迅猛,预计将以平均每年13%的速度增长,到2040年,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将达到1万亿美元(约合7.1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近年来,无论是韩国三大船企还是韩国中型船企都在不断加大海上风电技术的研发力度,毫无疑问,韩国船企已将目光瞄准了这一巨大的市场机遇。
资料图/来源:koreaherald.com
三大船企,当仁不让
近期,三星重工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签署了首选供应商协议(PSA),将为Equinor正在韩国蔚山推进的“萤火虫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提供浮式风力发电装备下部构造,并负责相关塔筒、涡轮发电机的组装工作。该合作也标志着三星重工正式进军海上风电市场。
萤火虫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效果图/来源:《朝鲜日报》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称,计划在蔚山开发5个浮式海上风电项目,总发电量可达3吉瓦,不仅是Equinor,包括道达尔能源、英国绿色投资集团(GIG)在内的众多行业巨头均对此有意。“萤火虫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就是其中之一,据悉,此项目的开发成本超过5万亿韩元。
作为韩国国内领先的海上风电安装船生产建造商,在过去几年里,韩华海洋一直在稳步推进海上风电领域的发展,承接了多艘海上风电安装船订单。今年6月,韩华海洋为一家丹麦海上风电公司建造的海上风电安装船顺利交付。该船也是韩国建造的首艘大型海上风电安装船,总长148米,型宽56米,一次可装载5台15兆瓦的大型海上风力涡轮机,可安装在水深达65米的水域。据了解,韩华海洋此前已完工交付2艘WTIV,目前还有2艘正在建造中。
韩华海洋建造的大型海上风电安装船/来源:hankyung.com
与此同时,今年4月,韩国造船业界消息人士透露,韩华海洋还准备以1881亿韩元和2144亿韩元的价格分别收购韩华集团工程建设部门的风力发电业务和全球部门的电力工厂业务,通过整合其在WTIV和海上变电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拓展并完善其全球海上风电价值产业链。
另一家韩国船企HD现代集团的造船业务控股公司HD韩国造船海洋则租用了菲律宾苏比克船厂的部分土地和设施,用于制造海上风电装备。今年5月,HD韩国造船海洋宣布与美国私募股权公司Cerberus签署租赁协议,计划在未来10年内向苏比克船厂投资5.5亿美元,利用其生产制造风力涡轮机及相关配套设施。
此外,HD韩国造船海洋旗下HD现代重工还在今年4月与苏格兰经济发展机构签订了联合开发苏格兰浮式海上风电项目的意向书协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HD现代重工将与相关机构共享浮式海上模块的设计制造经验,并提供供应链优化方案,这也意味着这家韩国船企正式打入欧洲海上风电市场。HD现代重工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开拓海上风电市场,该公司正与多家合作伙伴探索涉及浮式海上风电模块制造、供应、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方案,HD现代重工将利用全球领先的浮式结构设计制造经验,进一步扩大其在海上风电领域的市场份额。
中型船企,伺机而动
全球风能委员会(GWEC)报告显示,全世界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预计将从2022年的63.3吉瓦增加到2032年的477吉瓦。据估计,到2030年,韩国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生产中所占的市场份额将达到20%;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将增加49吉瓦,其中风力发电占17.7吉瓦。韩国造船业界人士称,预计海上风电业务将在2030~2050年间得到快速发展,韩国造船业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上风电业务的发展。
仅就海上风电安装船而言,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预估,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市场预计需要超过100艘海上风电安装船,市场价值至少将达30万亿韩元。
资料图/来源:asiatime.co.kr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机遇,不仅是HD韩国造船海洋、三星重工、韩华海洋等3大韩国船企开始进军海上风电业务领域,一些中小型韩国船企也瞄准了该市场,伺机而动。
今年5月,HSG城东造船与美国Pacifico Energy旗下韩国子公司Pacifico Energy Korea签署谅解备忘录,将为后者在3.2吉瓦海上风电综合集群提供底部钢结构等海上风电基础设施,并联合培育海上风电本地产业供应链;2023年,HSG城东造船还与丹麦能源公司Ørsted签署协议,为其海上风电项目提供相关基础设施。
就在上个月,另一家韩国中型船企SK Ocean Plant与相关企业就海上风电设施下部结构制作供应的优先竞标权达成协议,将为韩国ANMA海上风电项目提供相关基础设施。
《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原创内容,未经本报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修改、使用、转载、发表。已经本报授权使用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如有,不得违反该作品限制声明,且需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注明“来源:《中国船舶报》或《中国船舶报》官方微信,以及作者名称”。如违反上述声明,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微信号发布注明来源的转载稿件或翻译稿件,转载或翻译目的在于传递及交流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报赞同文章观点,亦不对文章真实性、数据科学性等负责。如有单位或个人对本报转载或翻译稿件的上述内容存在质疑,请直接联系原著作权机构或个人。
3. 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微信号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