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重要提示: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因本平台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符合规定的交易者,为控制交易风险,请勿点击查看或使用本报告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研究员:董丹丹
期货从业信息:F03095464
期货交易咨询从业信息:Z0017387
研究助理:蔡文杰
期货从业信息:F03121925
联系方式:13120867885
本报告完成时间 :2024年11月12日
主要逻辑
主要逻辑:
美洲轮胎工业的发展历程长达百年,从20世纪初期至今,在技术进步、经济波动、全球化影响以及环保意识的影响下,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迁。初期阶段(20世纪初 - 1930年代),美洲的轮胎产量迅速增加,已达到全球轮胎生产的主导地位;战后扩张(1940年代 - 1970年代),在1960年代末,美国轮胎年产量超过2亿条,占全球轮胎市场的约50%。全球化与兼并潮(1980年代 - 2000年代)1988年,普利司通收购美国百路驰,这是轮胎行业最大的并购之一,标志着全球轮胎市场的集中化趋势。现代发展(2010年至今),根据Statista的统计,2020年美国轮胎市场规模约为510亿美元,拉丁美洲约为100亿美元,预计未来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左右。
根据Tire Business的不完全统计,2024年美洲现存轮胎工厂约94座,轮胎(不区分轮胎种类)年产能约4.44亿条。美洲的轮胎产能集中度较高,2024年北美的轮胎产能占比高达71.4%,而美国的产能占比整个美洲大陆接近一半为49.6%,占比北美产能约70%,美国依然占据美洲轮胎生产的霸主地位。从不同类型的轮胎产品类型来看,2024年美洲的轮胎产能集中在乘用车胎、轻型卡车/厢式货车胎(这2种轮胎一般为半钢轮胎),拥有相关产品线的轮胎工厂数量分别为57座,占比美洲轮胎工厂60.6%,为美洲生产的主要轮胎产品。其次分别为中型卡车/公共汽车胎(一般称为全钢轮胎)和农业胎,工厂数量分别为30座和26座,占比美洲工厂分别为31.9%和27.7%,其余主要轮胎产品类型的工厂数量均占比不超过20%。从不同轮胎结构来看,目前美洲轮胎工厂以子午轮胎结构为主,包含子午轮胎产线的工厂产能达91.5%,其中仅为子午轮胎的产能占比为66%,而斜交胎产能占比仅3.4%。从企业角度来看,美洲轮胎产能品牌集中较高,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固特异三大轮胎企业占据美洲轮胎产能约65.6%。
美洲轮胎产能自1914年起持续高速扩张至1980年左右,其中在1978年建成投产的轮胎工厂年产能为3212万条,主要集中在美国。在此后的十几年间,美洲轮胎产能扩张速度显著放缓,直到2007年普利司通在墨西哥和巴西的轮胎分别建成投产,当年度投产的工厂年产能2928.6万条。在经历2007年最后一轮投产高峰后,美洲轮胎产能增速再度放缓。
风险提示:
经济发展不及预期,需求出现超预期下行
01 美洲轮胎工业发展简介
美洲轮胎工业的发展历程长达百年,从20世纪初期至今,在技术进步、经济波动、全球化影响以及环保意识的影响下,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迁。
初期阶段(20世纪初 - 1930年代):工业起步与需求增长。20世纪初,汽车工业开始兴起。亨利·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带来了汽车普及,带动了轮胎需求的急剧增加。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加速,公路和运输网络的扩展也加大了对轮胎的需求。此阶段的轮胎主要以橡胶为材料,并在19世纪末逐渐开始使用充气轮胎。尽管轮胎行业迅速发展,但充气轮胎仍面临漏气、易爆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难题,研发人员开始尝试不同配方的橡胶和钢丝结构。1900年代,固特异(Goodyear)、米其林(Michelin)等公司开始大规模生产气胎,这种设计大幅度提高了轮胎的耐用性和行驶性能。20世纪初,美国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Goodyear Tire & Rubber Co.)、百路驰(BFGoodrich)和固特异(Firestone)等成为了轮胎行业的领导者,并带动美洲轮胎制造技术的标准化。根据《轮胎工业的早期历史》(The Early History of Tire Industry)和《美国橡胶协会报告》(U.S. Rubber Association Reports)的记录,20世纪30年代,美洲的轮胎产量迅速增加,已达到全球轮胎生产的主导地位。
战后扩张(1940年代 - 1970年代):技术进步和市场繁荣。二战期间,轮胎作为军需品大幅增加产量。战争结束后,美洲的经济复苏和消费需求激增,汽车工业再次繁荣,为轮胎市场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大量新车型的推出,也加速了轮胎产品的多样化需求。20世纪50年代,无内胎轮胎(Tubeless Tire)被引入市场,减少了传统内胎的漏气和爆胎风险。到了60年代,米其林(Michelin)推出的子午线轮胎(Radial Tire)以其优异的耐用性和行驶稳定性迅速占领市场。子午线轮胎的成功促使美国各大公司开始研发同类产品。此阶段,固特异、普利司通(Bridgestone)、米其林和固特异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加剧,特别是米其林凭借子午线技术迅速获得市场份额,对固特异和百路驰形成巨大挑战。根据《子午线轮胎技术与市场发展》(Radial Tire Technology and Market Expansion)、美国轮胎与橡胶制造商协会(USTMA)报告,在1960年代末,美国轮胎年产量超过2亿条,占全球轮胎市场的约50%。市场规模的大幅扩展,奠定了美国轮胎行业的全球领先地位。
全球化与兼并潮(1980年代 - 2000年代):市场集中与成本优化。1980年代开始,全球化浪潮带动了轮胎制造产业向低成本地区扩展。美洲市场逐渐成为全球轮胎公司角逐的主要区域。生产线逐步转向拉丁美洲等地,以降低成本和开拓新兴市场。1980年代末期,子午线轮胎已完全普及,轮胎材料的研发也日趋精细。新材料(如硅化合物)的引入,不仅提高了轮胎的抗磨损性能,还降低了滚动阻力,从而提升了车辆燃油效率。全球化加剧了竞争,轮胎价格战在此阶段频繁出现,利润率被压缩。面对亚洲厂商的崛起,固特异等美洲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和品牌差异化。1988年,普利司通收购美国百路驰(Firestone),这是轮胎行业最大的并购之一,标志着全球轮胎市场的集中化趋势。此外,米其林收购美国Uniroyal和Goodrich,进一步巩固了其全球地位。
现代发展(2010年至今):环保创新与数字转型。进入21世纪,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轮胎工业的重要议题。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环保法规,要求轮胎制造商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开发绿色轮胎。美洲轮胎市场也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厂商纷纷开始推广低滚阻、长寿命和环保材料的轮胎。近年来,智能轮胎和传感器技术逐步应用于轮胎产品,利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智能轮胎可以监测胎压、温度等参数,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此外,纳米材料和可降解材料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轮胎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等公司继续主导美洲市场,并投资绿色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以适应未来的市场需求。根据Statista的统计,2020年美国轮胎市场规模约为510亿美元,拉丁美洲约为100亿美元,预计未来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左右。该地区的市场仍由米其林、固特异和普利司通主导,但小型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上升。
02 2024年美洲轮胎产能介绍
根据Tire Business的不完全统计,2024年美洲现存轮胎工厂约94座,轮胎(不区分轮胎种类)年产能约4.44亿条。美洲的轮胎产能集中度较高,2024年北美的轮胎产能占比高达71.4%,而美国的产能占比整个美洲大陆接近一半为49.6%,占比北美产能约70%。而拉美国家的轮胎产能占比则相对偏低且分散,占比拉美产能73%的巴西在美洲大陆的产能占比仅21%。尽管拉美地区的轮胎生产存一定成本优势(人工、环保成本等),但或是由于拉美国家的科技发展不足、本地需求不稳定与社会环境动荡有关,导致本地轮胎工厂投资与建设存在一定门槛。因此,拉美地区轮胎产能扩张速度较缓慢,美国依然占据美洲轮胎生产的霸主地位。
从不同类型的轮胎产品类型来看,2024年美洲的轮胎产能集中在乘用车胎、轻型卡车/厢式货车胎(这2种轮胎一般为半钢轮胎),拥有相关产品线的轮胎工厂数量分别为57座,占比美洲轮胎工厂60.6%,为美洲生产的主要轮胎产品。其次分别为中型卡车/公共汽车胎(一般称为全钢轮胎)和农业胎,工厂数量分别为30座和26座,占比美洲工厂分别为31.9%和27.7%,其余主要轮胎产品类型的工厂数量均占比不超过20%。美洲传统的汽车轮胎产能较高,或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美洲地区汽车工业发达,尤其是美国和墨西哥的汽车制造业规模大,为轮胎需求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该地区汽车保有量高,轮胎更换频繁,市场需求量庞大。值得注意的是,美洲的农业胎产能占比并不低,接近本土产能的30%。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拥有广阔的农业用地和高机械化的农业体系,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对农用机械轮胎的需求量大且稳定。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收割机等依赖高性能轮胎,以应对复杂的作业环境和高负载的工作需求。综合来看,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美洲的农业胎产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从不同轮胎结构来看,目前美洲轮胎工厂以子午轮胎结构为主,包含子午轮胎产线的工厂产能达91.5%,其中仅为子午轮胎的产能占比为66%,而斜交胎产能占比仅3.4%。在轮胎发明的早期,由于当时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斜交结构更容易实现)、尚未发现其余合成材料(如钢丝帘布和合成橡胶)以及当时对于汽车的需求主要用于短途运输,汽车行驶速度并不快,因此斜交胎工艺足以满足当时(大约是1960年前)的需求。而随着子午轮胎于1950-1960年在欧洲的推广(该技术由米其林在1946年发明),以及1970年代初,随着能源危机的爆发,子午胎的低滚动阻力和节油性能变得更加重要,受到市场欢迎。1973年,美国的主要汽车制造商开始将子午胎作为标准配置,子午胎结构在90年代中后期大放异彩,相对地,斜交胎结构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根据Tire Business的数据,美洲唯一一座斜交结构汽车轮胎工为JK轮胎于1946年在墨西哥投产的工厂,半钢胎和全钢胎合计年产能为171.8万条。
从企业角度来看,在工厂数量方面,米其林作为全球第一大轮胎企业其在美洲拥有20座轮胎工厂,位居美洲首位,而其产能并非首位,其轮胎年产能约为7206万条,占比美洲轮胎产能为16.2%。美国本土轮胎巨头企业固特异在美洲有用17座轮胎工厂,仅次于米其林,其轮胎年产能约为1.2亿条,占比美洲轮胎产能为27.4%。美洲消费者对安全性和耐用性有较高要求,倾向于选择熟悉的知名品牌,尤其是在轮胎等与安全直接相关的产品上。固特异、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轮胎巨头在美洲建立了长期的品牌信任和口碑,使得市场集中度更高,大型品牌在美洲拥有完善的售后网络和服务体系,使消费者更愿意选择这些品牌,从而增加了它们的市场份额。过去几十年,全球轮胎产业发生了多起并购,普利司通收购美国百路驰(Firestone)、米其林收购Unroyal-Goodrich等案例,使得市场逐渐向大品牌集中。这些并购帮助品牌扩大了产能和市场覆盖面,推动了美洲市场的集中度。因此,不难发现,美洲轮胎产能品牌集中较高,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固特异三大轮胎企业占据美洲轮胎产能约65.6%。
根据Tire Business的数据,目前美洲现存最早开业的轮胎工厂为固特异于1914年在美国投产的半钢轮胎工厂,年产能为647万条、最近开业的轮胎工厂为普利司通于2022年在美国投产的赛车轮胎工厂,年产能仅为2.5万条(赛车轮胎细分市场规模极小,对应工厂产能极小)。由于缺乏相关历史产能数据,因此通过存量轮胎工厂的开业年份去推敲美洲轮胎产能的投放周期(因为无法统计已经关闭/退出的工厂/产能,故这个角度更多的是描述当年度的新增产能)。从历史上来看,美洲轮胎产能自1914年起持续高速扩张至1980年左右,其中在1978年建成投产的轮胎工厂年产能为3212万条,主要集中在美国。在此后的十几年间,美洲轮胎产能扩张速度显著放缓,直到2007年普利司通在墨西哥和巴西的轮胎分别建成投产,当年度投产的工厂年产能2928.6万条。在经历2007年最后一轮投产高峰后,美洲轮胎产能增速再度放缓。随着北美地区的汽车保有量已达到高水平,市场逐渐饱和,新车销量增长放缓,轮胎更换需求因耐用性提高而减少,导致整体需求增速放缓。而制造成本持续上升,美洲地区的劳动力成本较高,尤其在美国,进一步加重了轮胎制造商的成本压力。同时,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来自亚洲轮胎制造商的低价产品增加了美洲市场的压力。中国等亚洲国家的轮胎品牌凭借低成本优势占据了一部分市场份额,迫使美洲轮胎厂商面临降价压力,削弱了其扩大产能的积极性。因此,在经历2007年最后一轮投产高峰后,美洲轮胎产能增速再度放缓。
关注“CFC能源化工研究”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